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全面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提供思路,能够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来完善我国教育产业研究,推动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化 弊端分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地区差异严重不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大国,全靠国家财政发展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又是举步维艰,不切实际。因此,有针对性的结合我国国情,正确理解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合理发展我国教育产业,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准确走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概念界定
(一)教育产业
教育产业思想的由来是基于教育经济学的两个理念:教育是稀缺资源;通过教育产业运作,使教育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教育产业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产业,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所进行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以及终生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科技产业,包括校办科技产业和科技成果的开放、转让等;校办产业,包括一般校办产业;教育服务业,包括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餐饮、接送、公寓建筑、物业管理和图书发行等服务业。
(二)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就是要按照教育产业的理念,对教育产业进行运作。教育产业化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把教育当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第三产业,而不是单纯的消费性公益事业。二是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机制。一方面,教育具有公共性,教育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人人都有可享受,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又具有私人性,应该适应市场规律,按产品单位付费,谁享用谁付费。
二、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因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唯一配置者,通过政府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教育行政区划或层次具体分配教育资源。改革开放后,这种方式受到质疑,认为存在诸多问题。1992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教育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建议把教育事业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走高等教育产业化道路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直接拉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完善我国经济结构,推动全社会重视投资办学,推动国民文化消费。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可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再者,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可以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大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三、高等教育产业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扩招导致出现新的教育问题
教育产业化导致教育领域成为一种盈利性产业,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并且上升速度十分惊人,有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招收了540万,是1998年的5倍。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这种扩招是超常规的,从而导致出现大学精神受到侵蚀,教育质量没有保障,学校不计成本的贷款发展使得大学债台高筑一系列问题。
(二)高等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费用迅速上涨
高等教育产业化使得学校走上了一条“市场化”的道路,,这样教育就成为了赚钱的机器,使得学生家长,大多数百姓需要承当更多的教育支出。有数据显示,在1989年,我国的高校费用平均190元,占当年城镇人均收入1376元的14%,到了现在普遍在5000元,甚至达到上万元,占比更高了。高等教育费用的上涨,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是存在巨大压力,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但是还是不够。有些地区出现了“因学致贫”。
四、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原则
教育具有公益性和产业双重性特征,公益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是由教育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教育事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倘若产业化,就会违背教育的公平性,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
(二)健全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解决教育产业化出现的问题
200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起了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但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学校缺乏对贷款学生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存在学生诚信度等问题,在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在实际操作中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雨露。
(三)整治高等教育乱收费现象,合理利用教育经费
整治教育乱收费现象,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投入结构,调整投方向,规范各种办学行为;其次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用制度管人,用法规管事,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收支制度,健全严格的审计制度,坚持财务公开和离任审计,要合理计算和审核高校收费标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收费管理,规范学校代收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等各种收费行为,学校不得在代收费中加收任何费用或获取利益,加强对高校学费、住宿费等其他费用的监管。严惩乱收费现象,开源节流,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利用。
五、结束语
我国应该大力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产业化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操作中要注意教育公平,科学发展,兼顾效益,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国家政策,要大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努力使使我国教育改革走上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伟: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可能途径[J].经济经纬,2005(4).
[2] 王善迈:《教育投资与财务改革》,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3] 刘莉莉:《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义与思路》,“高等教育研究》,1999.3.
[4]熊卫平: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辨析[J].求索,2001(3).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化 弊端分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地区差异严重不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大国,全靠国家财政发展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又是举步维艰,不切实际。因此,有针对性的结合我国国情,正确理解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合理发展我国教育产业,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准确走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概念界定
(一)教育产业
教育产业思想的由来是基于教育经济学的两个理念:教育是稀缺资源;通过教育产业运作,使教育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教育产业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产业,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所进行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以及终生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科技产业,包括校办科技产业和科技成果的开放、转让等;校办产业,包括一般校办产业;教育服务业,包括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餐饮、接送、公寓建筑、物业管理和图书发行等服务业。
(二)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就是要按照教育产业的理念,对教育产业进行运作。教育产业化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把教育当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第三产业,而不是单纯的消费性公益事业。二是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机制。一方面,教育具有公共性,教育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人人都有可享受,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又具有私人性,应该适应市场规律,按产品单位付费,谁享用谁付费。
二、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因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唯一配置者,通过政府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教育行政区划或层次具体分配教育资源。改革开放后,这种方式受到质疑,认为存在诸多问题。1992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教育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建议把教育事业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走高等教育产业化道路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直接拉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完善我国经济结构,推动全社会重视投资办学,推动国民文化消费。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可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再者,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可以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大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三、高等教育产业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扩招导致出现新的教育问题
教育产业化导致教育领域成为一种盈利性产业,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并且上升速度十分惊人,有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招收了540万,是1998年的5倍。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这种扩招是超常规的,从而导致出现大学精神受到侵蚀,教育质量没有保障,学校不计成本的贷款发展使得大学债台高筑一系列问题。
(二)高等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费用迅速上涨
高等教育产业化使得学校走上了一条“市场化”的道路,,这样教育就成为了赚钱的机器,使得学生家长,大多数百姓需要承当更多的教育支出。有数据显示,在1989年,我国的高校费用平均190元,占当年城镇人均收入1376元的14%,到了现在普遍在5000元,甚至达到上万元,占比更高了。高等教育费用的上涨,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是存在巨大压力,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但是还是不够。有些地区出现了“因学致贫”。
四、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原则
教育具有公益性和产业双重性特征,公益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是由教育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教育事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倘若产业化,就会违背教育的公平性,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
(二)健全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解决教育产业化出现的问题
200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起了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但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学校缺乏对贷款学生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存在学生诚信度等问题,在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在实际操作中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雨露。
(三)整治高等教育乱收费现象,合理利用教育经费
整治教育乱收费现象,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投入结构,调整投方向,规范各种办学行为;其次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用制度管人,用法规管事,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收支制度,健全严格的审计制度,坚持财务公开和离任审计,要合理计算和审核高校收费标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收费管理,规范学校代收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等各种收费行为,学校不得在代收费中加收任何费用或获取利益,加强对高校学费、住宿费等其他费用的监管。严惩乱收费现象,开源节流,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利用。
五、结束语
我国应该大力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产业化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操作中要注意教育公平,科学发展,兼顾效益,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国家政策,要大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努力使使我国教育改革走上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伟: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可能途径[J].经济经纬,2005(4).
[2] 王善迈:《教育投资与财务改革》,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3] 刘莉莉:《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义与思路》,“高等教育研究》,1999.3.
[4]熊卫平: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辨析[J].求索,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