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尾声”教学对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堂课临近“尾声”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分散。要使学生继续保持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尾声”这部分教学,才能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学习上的收益,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见的“尾声”教学结束语表达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归纳式
教师梳理全课内容,并归纳成几句简洁明了的话,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如:教师在教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后,把全课总结为“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通过这一段话,使学生对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有了较深的印象。
二、點睛式
“点睛”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要通过有变化的双边活动完成。例如:我在教完“取积和商的近似值”时,全课归纳总结是这样“点睛”的:“取积和商的近似值的时候,按照题目要求保留位数,但如果没有要求,遇到实际情况,你应该怎样取近似值,保留几位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回答:“如果是用‘元’作单位,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因为钱只能付到分,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说明,除不尽时,只需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这一席对话,一堂课结束得非常自然,学生们的记忆加深了。
三、铺垫式
将学习的内容向前拓展一步。“引而不发”,为新课的有机衔接作准备。例如:教师在教完长方体体积公式后,学生知道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结束全课时,教师可以这么说:“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一样的,但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我们该怎样求呢?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四、延伸式
这是指把课堂教学的成果向课外延伸的结课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后,提问:“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也是对称图形,为什么说他们也是对称图形,你们思考一下。”这样,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思考,在联系中巩固并扩大了教学效果。
五、游戏式
小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已经很疲劳,用提问、直述等单调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效果往往不好,应尽量生动、活泼一些,有时可设计游戏形式,这种结尾的方式常在低年级教学中使用。
教师在“尾声”教学中,若注意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适当的方式,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堂课临近“尾声”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分散。要使学生继续保持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尾声”这部分教学,才能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学习上的收益,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见的“尾声”教学结束语表达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归纳式
教师梳理全课内容,并归纳成几句简洁明了的话,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如:教师在教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后,把全课总结为“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通过这一段话,使学生对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有了较深的印象。
二、點睛式
“点睛”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要通过有变化的双边活动完成。例如:我在教完“取积和商的近似值”时,全课归纳总结是这样“点睛”的:“取积和商的近似值的时候,按照题目要求保留位数,但如果没有要求,遇到实际情况,你应该怎样取近似值,保留几位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回答:“如果是用‘元’作单位,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因为钱只能付到分,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说明,除不尽时,只需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这一席对话,一堂课结束得非常自然,学生们的记忆加深了。
三、铺垫式
将学习的内容向前拓展一步。“引而不发”,为新课的有机衔接作准备。例如:教师在教完长方体体积公式后,学生知道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结束全课时,教师可以这么说:“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一样的,但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我们该怎样求呢?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四、延伸式
这是指把课堂教学的成果向课外延伸的结课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后,提问:“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也是对称图形,为什么说他们也是对称图形,你们思考一下。”这样,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思考,在联系中巩固并扩大了教学效果。
五、游戏式
小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已经很疲劳,用提问、直述等单调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效果往往不好,应尽量生动、活泼一些,有时可设计游戏形式,这种结尾的方式常在低年级教学中使用。
教师在“尾声”教学中,若注意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适当的方式,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