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早期应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肾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肾综合征(CRS)的患者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住院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的顽固性心衰合并1型CRS,即符合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提出急性肾损伤(AKI)分级1级诊断标准的患者,启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方式。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4h、48h及结束时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指标,血生化指标,B型利钠肽(BNP)以及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治疗结束后7天再次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定义治疗结束后7天时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Ⅰ级为显效,心功能Ⅲ级为有效,心功能仍为Ⅳ级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治疗人数]*100。

结果

共纳入89例患者,男性48例(占53.9%),年龄为(66±13)岁。CVVHDF治疗后24h、48h及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质量、外周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氧分压、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BNP和24h尿量在治疗24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48h及治疗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h、48h和治疗结束后患者的mPCWP及mPA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C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酸碱度(pH)及血钾、血钠、血氯离子等电解质水平在治疗24 h后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并且在以后的治疗中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治疗结束后7天时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有6例,Ⅲ级有37例,Ⅱ级有42例,Ⅰ级有4例。因此,显效46例,有效3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83/89)。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7例。心律失常和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均无恶化,无CVVHDF治疗相关感染发生。未出现出血、栓塞、死亡事件。

结论

CVVHDF在顽固性心衰合并CRS的早期应用(AKI 1级),可以有效、快速地改善心衰症状、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肾脏功能,而且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阶段的数学学科对学生来讲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该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方面得到发
数的运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计算活动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每个年级数的运算教学单元比重较大,并且数的运算又是以其他内容为学习的基础,而其他学习内容也离不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认知差异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面对一个知识点时,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吸收能力,都是不同的,这对教学工作无疑是困难的,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和理解学过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思想”包含生活即教
目前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活跃的阶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引进信息技术是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为小学阶段教育事业当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式都比较传统,造成了学生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要改变以往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成三维教学,尤其在小学数学中,特别强调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发散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也开始重视起自身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各级各类各阶段教学也呈现出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信息化背景下,教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同时期对学习者的要求不同,新时期对小学数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要求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习者的综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合理且普遍的。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无法实现教育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