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跨文化适应分析及对策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安与中亚五国的文化既有许多共通的东西,也有很多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一些中亚留学生在社会生活、学业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文化不适问题,为此,学校管理者、教师要对跨文化适应理论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创造更多中外学生交流的机会,开设短期文化培训课程,在汉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学习兴趣;完善教学设施,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沟通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文化,帮助他们尽快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文化不适。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西安;文化冲突;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027-04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是周、秦、汉、隋、唐等13朝的都城,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随着近年西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西安求学。中亚留学生的数量虽不及其他地区留学生人数多,但是其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且年龄层的分布较广。“中亚”是指亚洲中部地区,主要是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5国。
  西安博爱国际学校(以下简称西安博爱)是一所招收、培养留学生的中学,分初中部和高中部。是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近十年来,西安博爱招生的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5国留学生,年龄阶段集中在13—23岁之间。由于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对西安的新文化环境、社会生活方式不熟悉,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方式不适应,导致他们常常感到不适与苦恼,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给该学校的管理、教学带来了困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这种留学生感觉到的苦恼与不适就是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遭遇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适应”指学习者在到达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克服文化差异,适应新环境中的生活,为学业扫除障碍的过程。
  中亚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地区,中亚文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西安的文化差异较大。所以,中亚留学生来到西安生活学习,两种文化相互作用的动态调整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解决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也是必要而且紧迫的。
  一、中亚五国文化与西安文化的典型差异
  (一)中亚五国文化的典型特征
  中亚五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环境主要是草原、沙漠和半沙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中亚文化有其独特性和典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游牧文化比较突出。在很多相关的历史书籍上能够看到对中亚游牧民族的描述,游牧文化是中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文化使得中亚5国的人民追求自由与天性,无拘无束、洒脱随性。
  2.中亚文化受宗教影响较深,是一种宗教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中亚5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服饰等,都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二)西安文化的典型特征
  西安是陕西的省会城市,又是历史文化传承与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西安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西安文化的典型特征主要是:
  1.西安文化的保守与稳定。由于西安文化中有着非常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積淀,所以呈现出稳定性与保守性。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校管理上,难免有保守的一面。在学校管理上,难免“官本位”思想严重,不知变通,有“追求形式”和“以上为尊”的思想,制定规则时过于严苛而死板。这一点是造成西安博爱中亚留学生文化冲突的最主要的原因。
  2.西安文化的自信与注重交往。西安文化是汉唐文化的直接继承者,自古以来,西安文化呈现出了自信、宽容、开放、注重交往的一面。据调查,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西安人,喜欢学校的老师,老师在生活上给了他们很多的关心和帮助。
  3.西安丰富的饮食文化。西安的饮食虽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但也有其独特的一面。西安的饮食文化是多元的,有汉族传统风味,也融合了回族饮食特点,口味以辣为主。汉族人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制品,西安回族肉食以牛羊肉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面食种类丰富。
  4.西安文化的重视教育。西安人一直保存存文尚雅的遗风,很重视教育。高校众多,书店规模较大,数量较多,书店人流量大,这也是吸引留学生来西安留学的重要原因。
  比较西安与中亚5国的文化异同,两者之间有很多共通的东西,比如饮食上,西安饮食中的回族饮食,中亚留学生是非常喜欢的。而两者的文化差异,也造成了一些中亚留学生的文化不适问题。我们就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由于两地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学业和人际交往适应等方面。
  二、西安博爱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
  (一)社会生活适应问题
  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的中学生,离开家乡来到西安求学生活。在社会生活,如饮食、住宿、购物、服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1.在饮食方面,西安饮食是汉族传统食物与回民饮食共同构成的,因此中亚留学生在饮食方面基本适应,尤其是回民食物,普遍受到他们的青睐。西安博爱为留学生设有专门的餐厅,卫生条件和食品质量方面都有保障。而饮食不适应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安饮食口味以辣为主,中亚留学生不喜欢吃辣;二是中亚留学生大部分是穆斯林信徒,忌讳吃猪肉,但是猪肉却是汉族人喜欢的肉制品,所以在许多饮食中有猪肉,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2.在住宿方面,西安博爱的留学生宿舍是4人一间,屋内有空调、网络,自带卫生间,总体条件不错,留学生对住宿条件也比较满意。不适应的方面一是楼管的管理比较严格,留学生觉得不自由;二是公共卫生比较差。其原因是中亚留学生普遍纪律性差,没有保护公共卫生的意识。即使楼管保洁人员反复打扫多次、贴提醒标语在公共卫生区域,但仍然收效甚微。   3.在购物方面,中亚留学生觉得中国的物价很高,从而产生抱怨情绪。在中国人的眼里,能留得起学的老外经济条件都应该很好,因此在碰到老外的顾客时在价格方面会高于国人,不过,屡经被“宰”后,留学生也积极想出办法来应对,比如购物时会带上自己的中国朋友去讨价还价。
  4.在服饰穿着上,中亚留学生适应性较强。许多留学生的父母就是在中国从事服装贸易行业,而且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能和中国人做生意。因此,中亚留学生在服饰适应方面基本没有障碍,中国和中亚的服装贸易往来有利于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服饰适应。
  (二)学业适应问题
  学业适应指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对汉语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接受喜欢程度。考察学业适应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这也是考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效果的重要标准。毕竟留学生来中国的目的还是以语言文化学习为主。本文从汉语课堂的课程设置、汉语课堂的教学形式、汉语课堂的考察方式3个方面考察了中亚5国留学生在学业适应方面的表现形式。
  首先,在学习汉语方面,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普遍对教材的满意度较高,但他们对课程设置不满意,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该学校课程设置是早上4节汉语课,下午两节课,其中一节是汉语课,另外一节是手工课。一般的留学生在连续两节汉语课后就不想再听了,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朝多样化发展,比如设置音乐课、书法课等特色课程,这样就能避免留学生因枯燥乏味而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西安中亚留学生与教师关系相处比较融洽,虽然有时课堂上有文化冲突,但是课下与教师的关系像朋友一般。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留学生觉得老师上课的形式比较死板,课堂氛围不活跃,导致学生逃课现象较为严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在考试制度方面,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表示压力较大,而且考试制度非常严格。很多留学生说:“我们每周都有考试,还有月考,频繁的考试让我们觉得很疲惫和焦躁。”有许多留学生因考试而产生焦虑感,因为他们一般都非常看重成绩,从而造成了心理负担。因此,留学生的考试制度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照搬国内中小学生的考试制度,这样不但会压制留学生的个性,对考试产生恐惧感,同时也不利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容易引起文化冲突。
  (三)人际交往适应问题
  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人际交往范围较狭小,该学校的留学生主要以中亚留学生为主,有极少数的日韩留学生,因此他们的交际范围就是老师、同班同学及本国的留学生。在与中国人交往方面,中亚留学生是非常积极主动的,而且热情大方,他们的真诚与热情着实感动人心。因此,应该为中亚留学生建立更多的人际沟通渠道,让他们真正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
  三、解决西安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相关策略
  从对中亚5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各方面的考察来看,由于文化的不适,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不佳,急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否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造成学校招生以及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会对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学校管理者、教师要对跨文化适应理论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
  学校管理者、教师只有认识到跨文化适应问题的重要性,才能从思想根源上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努力,也能够为后期的管理、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为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新文化环境做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造更多中外学生交流的机会
  学校是留学生教育最重要的基地,应该多创造中外学生沟通交流的機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定期的交流活动,让中外学生之间能够交朋友,增强彼此的了解,这样既能够在生活上互相帮助,消除中亚留学生的陌生感和寂寞感,也能借助同龄人的优势,彼此打开心扉,交心互助。
  (三)开设短期文化培训课程,在汉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学习兴趣
  中亚留学生由于对生活环境的陌生,再加上年龄较小,当对新环境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开始觉得衣食住行处处不习惯,人地生疏,就会产生文化不适。这个阶段是跨文化适应阶段的关键时期。学校和老师可通过短期跨文化培训鼓励他们走出文化不适。短期文化培训的课程可以设置剪纸课堂、包饺子技巧、用筷子比赛等等实践类课程,留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消除留学生的文化障碍和抵触情绪,为汉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四)完善教学设施,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沟通渠道
  教学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学校要改善教学设施,将传统教学设施如黑板或白板、三尺讲台、一张讲桌、一盒粉笔等,转型为传统教学设施与多媒体教学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学设施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展现动态信息,将声音、图片、情景、色彩等立体信息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既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丰富课堂、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如慕课形式、翻转课堂形式、浸入式教学等。另外,还可以运用适合的手机APP,完成作业的布置、修改、批改、反馈、课堂分析等,增加学习的灵活性、趣味性与自主性,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实现师生间的良好而有效地沟通与互动。
  (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西安博爱的中亚留学生大部分还是未成年人,所以他们的主观意识大于客观意识,在交际过程中多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甚至对目的语文化中的某些东西产生抵触,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留学生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学着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改变母语文化固有的思维模式,入乡随俗,引导中亚留学生从各个方面更多地去了解中国。
  中亚留学生在西安博爱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虽然是部分群体的问题,但他们遇到的问题是有代表性的,也是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遇到的普遍问题,重视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文化,帮助他们尽快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文化不适,尽快解决跨文化适应的问题是其实现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也是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留学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范祖奎,胡炯梅.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3):107-114.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119.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环境设计的视角,以河南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乡建项目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探究,分析乡建项目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总结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村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农村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2-0089-03   一、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期刊
摘 要:琼崖革命中涌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海南历史人物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重温、走进和再现历史三个维度探索地方历史人物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以期达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
期刊
摘 要: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家大力倾斜义务教育普及政策,立足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教育扶贫是临夏州开展的主要工作。其中州内的国家级贫困县东乡族自治县,作为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的聚居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一改教育落后的面貌,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文采用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田野调查方式进行,获得一手资料,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工作
期刊
摘 要:快递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校园快递服务正引起各方的关注,菜鸟驿站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快递的主流模式。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菜鸟驿站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存在着效率低、不环保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应对,做到高效、便捷、环保,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菜鸟驿站;校园快递;高效;环保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2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极速发展,数字创意人才需求大增。为更好地培养复合应用型数字创意人才,高等院校数字创意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跨专业项目制毕业设计的出现,实现了与产业链各环节对应的各学科的整合,跨专业师生共同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专业间的互动、校企联合的毕业设计导师指导,项目更具落地性,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项目;数字创意;跨专业;毕业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人才培养的策略离不开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制定。然而在教学实践与学生反馈中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将学前教育专业中普通班和ISCE国际班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以明晰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建议,从而进一步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涵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关键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歌德说话”的发展与《古今和歌集》“真名序”(即汉文序),特别是《古今和歌集》“假名序”(即日文序)中的和歌功用论密切相关。和歌功用论受到我国诗论的影响,又对日本古代的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今和歌集》中的“龙田山说话”是表现和歌“调和男女关系”之功用的很好例证。《伊势物语》对其进行了改编,《大和物语》又对其进一步地改编。“歌德说话”中,和歌一般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功用。三个
期刊
摘 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程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学习效果不佳。调研发现当前高职思政课程学习有一些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我们研究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思政课程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思政课;高職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方法,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做的系列指示讲话进行了反复阅读深入体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的核心就是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这个核心就是在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坚持中国特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合力保障下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心高度重塑,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关键词:两学一做;文化自信心;重塑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服务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以及国际宏观局势的多变,农发行在根基尚不稳固的情况下,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威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历史演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针对改行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几点相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