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设计视角探究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2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环境设计的视角,以河南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乡建项目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探究,分析乡建项目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总结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村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农村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2-0089-03
   一、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
   虽然乡村的更新是常态,但是一味大拆大建对乡村建筑遗产、乡村文化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乡村出现了旅游化、城市化、公园化的倾向,使得乡村生活、历史、文化没有保持持续性及特色化。
   当然,美丽乡村建设也有一些经典范例。例如:郝堂是国家级美丽乡村,以山水美景为主要亮点。河南信阳的新集村以关注留守儿童和环境卫生为重点,建有新集小学,完善了垃圾分类体系。河南焦作的莫沟村,让漂泊的人们找到了儿时的记忆和乡愁的寄托点。另外,通过长远规划,为村民们建立了可持续的产业机构,推进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二、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乡建项目分析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设计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使得乡村文化、乡村特色能够得到保持和延续;倡导乡村美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及精神风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友好发展。
   在设计时,主要对村落环境进行整治、美化和提升。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入口的修建、街景整治、村落主要节点的改造,为村民设计出个性化的小院,形成了“一院一景,景满全村”的空间体验。重点对闲置的院落进行改造设计,使其成为村部的“桐花书馆”、设计师工作室。设计包括建筑改造及新建、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现状问题主要有:建筑破损、新旧混杂;庭院杂乱、功能性差。我们的设计策略是:对形式、元素、材料进行适当保留及改造;针对硬化、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功能提升;在保温、空调、厨卫等方面注意节能环保,以期营造出干净、自然、朴实,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环境。
   (二)项目的创新点及应用效果
   1.设计理念创新
   项目设计本着尊重土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及功能需求,对已有建筑进行了保留、修缮,另外进行了危房重建及新建,并在细节处别具匠心,就地取材,达到人尽其智,物尽其用的目标。在原有基础上改善环境,保留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空间,守住村魂、留住情怀、系住乡愁,使乡村的生活、历史、文化保持持续性。
   2.设计项目的应用效果
   我也参与了该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该设计作品深受委托方的欢迎,且设计成果得到有效转化。通过设计整治、房屋改造、美化环境等,张庄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内道路畅通、干净宽敞,基本杜绝了晴土雨泥的状况。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为村民设计出个性化的小院,形成了“一院一景,景满全村”的空间体验。
   “桐花书馆”等公共服务空间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自开馆以来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孩子们也很喜欢来这里读书。此外书馆还有视频阅览室,定期播放农业科教片来帮助村民学习知识,从而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工作室也给设计师、工作人员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工作、交流的空间环境,受到广泛认可。
   村里还成立了艺术团,每逢佳节都会为村民们演出节目,在演出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农耕茶歇之余,走进张庄文艺组团,看看书、喝喝茶、听听古筝,还可以坐在院子里交流,享受惬意时光。
  张庄村的可喜变化使村民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也促进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农村建设。
   三、张庄村乡建项目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一)了解乡村,熟悉村民生活方式和功能要求
   要发现乡村美景、认同乡村文化、走进乡村人心。尽可能保护好古树、老屋、旧物件,守住村魂、留住情怀,使乡村的生活、历史、文化保持持续性。我们在乡村考察时,会在不同时间体验乡村,发现不同的美和设计改造的切入点。我们也经常和居民交流,发现能够利用的资源和适合当地的环境营造方式。在考察、调研、分析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关注村民的无声行动,从居民的行为心理中反思设计的合理性,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希望村民能够真实、舒适的生活,主动保护家乡独特的文化,把改善乡村的事情做下去。
   (二)乡村建设要向村民学习,真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村民在长期生活中,甚至是严苛的条件下易迸发出设计智慧。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家,最能挖掘出周边潜在的可用资源,能在有限空间中寻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他们针对利用率低的空间也能进行巧妙处理,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因而,要不断探索,建立上下结合、科學民主的乡村建设决策机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和村民的交流、互动,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参与性,共同建设乡村环境。
   (三)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乡村的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乡村,所呈现的形态表征和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围绕村庄的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及方向,科学选择合理模式建设宜居乡村。村里的农家小院,根据不同特色和需求,多运用砖墙、植物、菜园、铺装等当地元素进行整合及改造,营造出干净整洁、方便实用的院落环境,形成“一院一景、景满全村”的风貌。张庄村桐花书馆院落有一栋保存较完整的老屋,上面印刻着时代的烙印,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建筑。外观不需要多加修饰,根据功能需求重点打造其室内空间。这座建筑建位于地势较低处,与周边环境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竖向高差。于是因地制宜,平整建筑周边土地,使它处在下沉式空间中,前后入口处有阶梯解决高差与交通问题。青砖砌筑的矮墙作为挡土墙环绕其四周,排水的问题通过生态的方式解决。俯瞰庭院,这座具有历史感的老屋仿佛被全盘托出,保留着它特有的文化印记。走进建筑,室内则是另一番风貌,极富乡村气息又不失现代感。庭院里还有一座建筑较完整,以保护为主,根据功能需要做适当改造,形成主要的阅览空间。还有一座建筑属危房,要重建,与新建建筑一起构成书馆东入口门面。总之,在原有基础上改善环境并注重旧物利用,尽量保留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空间,营造出空间层次丰富、文化氛围浓郁的院落环境。    建设过程中,实际的尺度感、空间体验感很重要。要有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对设计创作、建设效果的把控要精益求精。围墙的高度、砌砖的工艺都十分讲究。在现场施工时,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不太一致的时候,要做合理的调整,把控好空间关系、实际效果及整个项目的实施性。
   拆掉的一些房屋、围墙,其较完整的砖还可以再利用,既节省造价、缩短工期,又能体现生态与环保。砖的拼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变换出许多图案,自然且独具特色。院墙的形式很多,有通过当地红砖、青砖砌成的带有“漏窗”形式的各类造型,使院墙既有围合作用,保持院落基本的私密性,又有视线的渗透与延伸。
   (四)通过设计解决乡村问题。
   通过规定、引导,规范村民行为,倡导乡村美的生活方式。村民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要从乡土文明中汲取营养,吸收城市文明的元素来塑造乡村环境形态。设计时,通过在乡村做资源分类中心、建立图书馆、开设工作室等,引导村民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解决乡村问题。
   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尊重土地和文化
   应尊重土地和文化,尊重和顺应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自然系统协同发展,使乡村成为自然中有机生长的组成部分。
   丛文化的视角看,通过型制再现、强化特色、场所回归、意境营造等方面,设计具有归属感的家园,保留老的情怀和记忆,系住乡愁。
   基于生态学、环境科学、美学等诸方面对乡村环境、开发活动的影响进行预先分析和综合评估,把更多价值带入到设计中来,介入到乡村的更新、文化再生、空间再造中来。在乡村建设中,尊重场所、材质的固有秉性,对传统村落进行适当的修整和新建,使之更适应人们的现代生活。当然,尊重土地和村民生活习惯并非要留住时光和简单的物质形态,而是要敏锐地调适各种不断变化的力量,为人们创造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科学合理的设计途径
   乡村建设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沉溺于局部的營造和表层的装饰上,要注重乡村发展在总体上的规划、控制和协调,从场地整体的骨骼和血肉上塑造空间。结合场地特色,保护乡村优秀的历史文化并寻求特色化。当然,来自自然地理、生物气候、民间习俗、个体意志等方面的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容纳一定的多元个体的价值取向和建设诉求,结合“自下而上”形态建构的设计,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彼此协同的机制,以此来促进共建共享、共治共管、治理提升、文明进步。
   (三)设计师应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设计师群体可以在乡村形态塑造中发挥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好的设计师懂专业,有政治眼光,有前瞻性,是“乡村改造”“文脉延续性”的保障,是保留地域环境、文化特色等基因的贡献者。他们具有乡村空间形态塑造的想象力和设计创意,善于把握地形地貌、生物气候等条件赋予的乡村视觉环境特征,使乡村发展获得正向健康的进化。
   (四)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科学合理的设计构思过程,往往是以地域因素中的优秀“基因”为设计依据,并从空间的整体观和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观加以把控。要因地制宜,注重可再生资源与清洁能源的利用,适当保护当地的乡土植物,建立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及稳定的生态系统。
   乡村建设服务于人,应避免“重物象不重人本、重枝节不重整体”的问题,注重人、自然、乡村及文化的统一,以此来建设适宜而有机的乡村环境。设计时要全方位思考,从整体平面、立体空间上统筹乡村布局,通过全过程统合、全专业协同做好乡村建设。对创造出的景观和需要保护的环境要进行长期的管理,以确保环境价值的延续性。
   生活是学习设计的本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要有在生活中观察的习惯,要善于从生活走向设计。因而,要立足乡村生活的人本需求,为村民营造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活,实现“乡村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
  〔2〕叶敏.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黄琴诗,朱喜钢,陈楚文.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6,(10).
  〔4〕戴松青.“燕城古街”乡村景观营造——北京市雁栖镇范各庄城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6,(01).
  〔5〕张丽娜.美丽山水城视野下的田园综合体建设[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7,(0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其他文献
摘 要:期刊栏目是期刊的基本单元,打造名刊或特色期刊离不开特色栏目建设。但是,栏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主客观条件,比如学术资源、编辑水平、期刊影响力、栏目的可持续性、栏目结构等。期刊栏目并不是无序的学术容器,而是有其结构内涵的。栏目结构是栏目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栏目结构才能使栏目丰满、特色鲜明,也更能彰显栏目的学术价值。要优化栏目结构,就要把握好栏目的两个维度--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不同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内在品质及能力的培养,注重所培养的能力及品质能够提升自我,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反思,针对学生个性与能力的不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要将核心素养始终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之中,不断融入升级,力求通过音乐教育有效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育;青少年宫;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及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竞争秩序。"竞争力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旨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城市提供持续发展动力。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在建立影响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合肥市与周边竞争省会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并提出了城市竞争力提升基本战略途径与整体战略规划。  关键词:竞争力导向;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法;合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被淡化,节日的内涵也正在不断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唤起民众对传统节日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自覺和自信,使传统节日再次奔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长河。中国的传统节日经过历史的过滤已经有着极强的人文内涵,充满着触动人心灵的力量,发掘这些价值正是重振传统节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韩节日观;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1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动态评估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手段,以评估过程中评估者的介入和评估者-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模式,以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为目的。在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体系中,引入动态评估可以使形成性评估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师生互动合作,学评相结合,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动
期刊
摘 要:“快乐”在《尼可马克伦理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物理学向伦理学过渡的关键,也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点。快乐本身并不能被看作是善,它只是评判善的一个指标。快乐完善着不受阻碍的实现活动,并且不来源于生成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快乐,我们应优先考虑纯粹快乐。当面临两种纯粹快乐时,沉思的快乐因更符合善的德性,从而更值得我们追求,它使人的自由理性得以舒展。但事实上,纯
期刊
摘 要:唐·德里罗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对生态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他的《大都会》则更明显地将焦点聚集于精神生态的领域。故事模仿了《尤利西斯》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主人公埃里克为了解决失眠的问题,在一天内乘坐豪华轿车穿过整个城市到达儿时的理发店的所见所闻。而这段旅程也仿佛一场精神失衡与回归之旅,作者一边揭示以埃里克为代表的后现代人种种的精神困扰,一边以“自我救赎”的方式帮助埃里克找到精神失衡的原因并逐渐回
期刊
摘 要: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如何扩大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衢州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本文以衢州为例,将城市文化与节气文化相结合,分析城市文化下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设计,研究节气文化传承形式,以便为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文化;二十四节气;衢州;文化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已席卷中国大地,高校共青团应该顺势而为,取得改革的成功。但是,在当前,高校共青团改革仍面临许多障碍,有来自认识上的、思想上的、组织上的、制度上的,也有來自行为上的。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改革攻坚的难题,探求可行的对策与路径,以期为推进高校共青团的改革、实现职业院校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D297
期刊
摘 要: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在他的著作《逻辑与会话》一书中提出了“合作原则”理论。本文从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含义和合作原则的准则入手,再结合《甄嬛传》中部分的对话,重点分析了数量准则的违背、质量准则的违背、关系准则的违背以及方式准则的违背。以期为人与人之间成功的交际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合作原则;准则;违背;《甄嬛传》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