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中国市场和中国公司总是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来说,全球的失意公司很多时候却很难让人理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历、经验都远胜无数人,却对自己愚蠢的错误视而不见。比如Zynga的CEO Mark Pincus那样。他拥有出众的学历—沃顿商学院经济学学士、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创造了Zynga这个社交游戏的奇迹。但美国多特茅斯学院Tuck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Sydney Finkelstein把他评为2012年度全球最差CEO之一,认为他犯下了新手级别的错误:几乎将整个公司的收入都依赖到了Facebook身上。
于是,Facebook在2012年的糟糕表现,迅速触发了这个隐患。Zynga股价下跌了3/4,公司人员大量流失—詹姆士·托宾的那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本应该是他在沃顿学到的第一堂课。
那么,在说到全球的失意大公司的时候,我们就从“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开始吧。
对于微软来说,它的篮子是围绕PC产业的软件销售,这个至今还在为它贡献巨大现金流和利润的业务也是一直让它难以在创新业务线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这让它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互联网市场,而Windows强大的盈利能力也让微软在以“搜索+广告”为特征的免费的新的商业模式面前毫无作为,这些还不足以撼动它的地位,但是当移动互联网在这些新业务模式下兴起的时候,微软的篮子出现大问题了。
遭遇的打击是全方位的:用户对PC的需求下降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是新的互联网终端,在这个领域是苹果和谷歌的天下,而与之相应的操作系统的出货及销售趋势、对行业的影响能力、上游的控制能力都同时在下降。在2012年,它们发力进入新市场的时候,只能作为一个市场的跟随者出现了。新操作系统在移动终端上表现平平,复杂的、高耗能的架构对于不插电的设备来说是致命的短板,进入到制造领域的Surface产品,用户定位和市场定位都不够清晰……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还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生态体系、合作者、联盟,这些在以微软为中心的PC时代从来不会成为微软的愁事,现在不一样了。
然后,我们就会看到围绕着它的Intel也差不多经历同样的转型和变化,Intel的篮子是那个坚固的Wintel联盟,它要被年轻的ARM牵着鼻子走,ARM甚至只是一个架构设计服务商。而在智能手机市场里错失先机的诺基亚—它把微软当作了自己的唯一的篮子,我们看到它的日子比微软还要难过。
联盟曾经让大公司表现得更有力量,但是它也很像一个装满了鸡蛋的篮子。在这一年的失意大公司中,同样问题的可能还应该把新闻集团也算上,它的传媒出版业务亏损了21亿美元,对于新闻集团来说,这个让它尴尬的篮子可能就是正逐渐丧失影响力的纸媒受众、收入模式……
对于柯达来说,这不仅仅是失意的一年—对于它来说,失意已经很久了—而且算得上被羞辱的一年:申请破产保护,清算资产,出售专利以捱过难关,还要被新的那些春风得意的“技术+消费”类公司的出价所羞辱,要知道,“技术+消费”这种商业模式如果有专利的话,那么一定应该记在乔治·伊士曼—柯达的创始人名下。现在这个数码相机的发明公司、诸多专利的拥有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最后的翻身机会。
而惠普正在步柯达的后尘,它面临的也不仅仅是衰落的问题,它要面对的是:它会沦为一个笑柄吗?作为湾区最早的车库创业公司,硅谷技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硅谷大出风头的这两年中,它基本上贡献的都是社会新闻:赫德性骚扰案,资产减记背后涉及的并购丑闻……公司运营中出现的新闻也是亏损和不断扩大的亏损,当然,还有对核心业务的迷茫、反复,从来没有停下来过的管理层、董事会的争执。
如果你把它视为整个IT业转型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当然可以,用更通俗的“屋漏偏逢连阴雨”、“贫贱家庭百事哀”这类说法也可以,但惠普表现出的患得患失显然与它的大公司身份极不相符。它的问题与其说是转型问题,不如说是战略失当,管理失控。
柯达和惠普之外,因为积重难返而失意还有日本夏普公司,它刚刚迎来自己的第一百年,但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亏损,4500亿日元。它差不多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一个代表,制造业遵循着那个铁律:先是低端制造业被新兴市场的低劳动力成本企业所抢夺,当你还沉浸在高利润高附加值制造业所带来的光环中的时候,那些新崛起的公司已经开始觊觎这块利润丰厚的业务,并且它们很少失手。韩国公司差不多已经取代了日本企业在家电制造业的位置,下一个很可能是质量稳定、价格低廉并不时会有让人惊喜的汽车制造业。
所以本田出现在这个失意公司名单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套用我们前面在中国市场的失意大公司中的说法,现在还不是最坏的时候。
对于宝洁来说,“坏时候”也是刚刚开始。这个快消行业最著名的公司,诸多销售奇迹的制造者,它甚至算得上是“营销”的发明者,但现在它遇到的恰好是营销上的核心问题:它失去了对消费者的把握能力。在表面上看,这个公司在这一年盈利能力下降,收入下降,裁员,关闭工厂,CEO(它的历届CEO总是被看作所处时代的营销领袖)被弹劾,但背后的问题,如诸多的分析所明确指出的,是它的广告出了问题。
说宝洁的广告出了问题,比说它的香皂有质量问题还要刻薄,但这就是2012年的宝洁现实。宝洁借助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形式,既养活了电视业,又让自己成为最大的日化公司。但现在的问题是电视的开机率在下降,而且年轻人也更不愿意看电视——如何让年轻消费者知道宝洁或者认可宝洁,这才是根本的问题。在这一年里,宝洁提出向数字营销转移,它发现了问题所在,但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年轻消费者—如果它还继续是宝洁的一个重要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就不仅仅是如何发展新十亿消费者的问题了,还有它如何覆盖既有市场中的年轻用户的问题。而我们知道这种变化是迅速的,而且不那么容易翻盘。
看看默多克的The Daily,这个本来是为了新媒体而量身订做的救世主一样的产品也失败了。而默多克新闻集团中的出版业务—图书和报纸出版亏损21亿美元,则证明了与宝洁一样的现实:年轻人,你在哪里?你在用什么?你在看什么? 年轻人在Facebook上。本来一个千亿美元公司在这一年就要呼之欲出的,但它却有一个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软肋—盈利模式不清晰。开始是资本市场,然后是用户增长速度,然后是盈利增长,不乐观的情绪越来越浓厚,这个仅仅用9年时间就拥有10亿用户的公司,也失意了。
如果宝洁把它投在电视上的钱更多地分给Facebook……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Facebook上的年轻人并不爱看那些广告,这是一个有关年轻人消费市场的悖论:他们在那里,他们还是会用各种洗护或者彩妆产品,但Facebook不是电视时代的电视,宝洁也不是电视时代的宝洁。
回到我们最初说到的Zynga,回到那个一个篮子里的鸡蛋的话题,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懂,但总是在什么地方会犯的错误。但我们还有一个公司,它犯的错误更简单:所有的华尔街投资公司都知道贪婪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也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衍生品领域犯了贪婪的错误,在2012年之前,摩根大通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一个,然后如我们所看到的,最终贪婪还是左右了它。
微软
既有的业务模式正在受到冲击,移动互联为主体的市场中,它始终扮演一个跟随者的角色。在2012年开始在新市场中表现出更多的进取心之后,其代表性的Windows8、Surface硬件产品等,还是不能让它们表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竞争力。而在上下游关系、市场控制力等方面丧失话语权,则意味着它可能还会遇到更多的麻烦。
惠普
董事会政变、窃听门丑闻、桃色丑闻,惠普这些年负面新闻可谓层出不穷。2012年,惠普又自曝当了“冤大头”,它在2011年斥资110亿美元的一起收购中被对方骗了一次,以至于必须进行88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失误,但考虑到惠普这些年收购总以失败告终,这家公司的转型可谓毫无方向。7年换了3任CEO,在移动互联市场找不到切口,在移动端产品战略布局上又陷入尴尬困局。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在2008年3月应美联储要求发起的一次收购,正在给它带来无尽的麻烦。过去4年,摩根大通为贝尔斯登在诉讼和资产减记等问题上损失了50亿到100亿美元。不仅如此,在2012年,它还因为贝尔斯登遭到多家美国机构的指控和起诉。它的麻烦不限于此,一位绰号为“伦敦鲸鱼”的交易员导致公司亏损约90亿美元。另外,美国监管机构向其发出了一个禁止令,指控其在反洗钱系统方面存在缺陷。
新闻集团
创始人默多克一度希望The Daily的数字实验能够带领新闻集团转型,但显然,他要失望了。2012年年底,TheDaiy停刊。由窃听丑闻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还在继续,46宗民事指控等着他在英国的子公司。面对21亿美元的亏损,分拆已是不可避免—娱乐和出版业务的差异越来越大,需要各自的管理团队。娱乐业务在不断强劲增长的同时出版业务却在面临挑战。12月21日,新闻集团正式提交了分拆计划。
夏普
夏普成立100周年了。但它却不得不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亏损:4500亿日元。日本政府前几年推动数字电视更换的政策透支了市场,2012年日本彩电市场的整体规模比上年下滑了70%。而在夏普全球销售额中占比23%的中国,也出现了收缩。地震和洪灾对工厂产量的影响、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等都严重影响了它的业绩。为了渡过难关,夏普想出很多方法:继续融资、出售非核心资产、裁员等等。但目前还未看到效果。
柯达
“留住这一刻”曾经是柯达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柯达的眼下这一刻正是其起死回生的时候。2012年初,柯达申请进入了破产保护程序。此后它便一直为摆脱破产厄运而挣扎。它在11月宣布接受一组债权人提供的8.3亿美元融资。但要真正拿到这笔钱,它必须以不低于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拥有的1100项专利。它在2012年的最后几天宣布,它做到了。但这只是延缓了它的死亡,如果想真正复活,可能只能寄希望于被并购。
宝洁
在2012至2013财年的第一财季中,宝洁全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在中国区,宝洁几乎所有日化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及发展增速都不同程度地停滞甚至下滑,为此宝洁裁减了2%至4%的非制造业部门员工,但仍然有分析师批评其过于臃肿。当宝洁无法依靠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覆盖所有消费者而急欲把握数字营销的办法的时候,它最可怕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到来了:它变成不懂消费者的那种公司了。
诺基亚
在2012年最后几天,诺基亚的市值已经跌到157.66亿美元。这一年本该是诺基亚绝地反击的一年,它与微软抱团推出Windows Phone手机但表现平平;不得己它变卖家产换取现金,关闭数家工厂,进行全球裁员,以减少开支,但这都于事无补。这时候它应该检讨与微软孤注一掷的合作了,这种合作不是要建立一个标新立异的新市场,而只是被动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勉力为之,这种孤注一掷让它已经失去了任何其它可能的机会。
本田
本田正在遭遇大挑战。自次贷危机以来,欧洲和美国汽车消费收紧,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市场崛起。对于本田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件好事。1990年代它曾经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但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中国业务踩了急刹车。随后几年,它损失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2012年,本田决定再次聚焦中国业务。结果中国反日示威活动来了。日元走强蚕食了海外业务的利润,它不得不将盈利目标削减了20%。
Facebook
2012年对于Facebook来说是残酷的一年—其美国用户数量不再增长,营收业绩也令人失望,IPO更是成为华尔街历史上败笔之一。与谷歌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2011年Facebook让谷歌惴惴不安;到2012年,谷歌社交网站增加了1亿用户,而Facebook的市场份额却开始下降。曾经为其带来大量收入的广告模式也遭到谷歌嘲笑。对这家公司的担忧情绪在投资机构中成为主流,其目标股价也多次被下调。
于是,Facebook在2012年的糟糕表现,迅速触发了这个隐患。Zynga股价下跌了3/4,公司人员大量流失—詹姆士·托宾的那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本应该是他在沃顿学到的第一堂课。
那么,在说到全球的失意大公司的时候,我们就从“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开始吧。
对于微软来说,它的篮子是围绕PC产业的软件销售,这个至今还在为它贡献巨大现金流和利润的业务也是一直让它难以在创新业务线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这让它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互联网市场,而Windows强大的盈利能力也让微软在以“搜索+广告”为特征的免费的新的商业模式面前毫无作为,这些还不足以撼动它的地位,但是当移动互联网在这些新业务模式下兴起的时候,微软的篮子出现大问题了。
遭遇的打击是全方位的:用户对PC的需求下降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是新的互联网终端,在这个领域是苹果和谷歌的天下,而与之相应的操作系统的出货及销售趋势、对行业的影响能力、上游的控制能力都同时在下降。在2012年,它们发力进入新市场的时候,只能作为一个市场的跟随者出现了。新操作系统在移动终端上表现平平,复杂的、高耗能的架构对于不插电的设备来说是致命的短板,进入到制造领域的Surface产品,用户定位和市场定位都不够清晰……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还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生态体系、合作者、联盟,这些在以微软为中心的PC时代从来不会成为微软的愁事,现在不一样了。
然后,我们就会看到围绕着它的Intel也差不多经历同样的转型和变化,Intel的篮子是那个坚固的Wintel联盟,它要被年轻的ARM牵着鼻子走,ARM甚至只是一个架构设计服务商。而在智能手机市场里错失先机的诺基亚—它把微软当作了自己的唯一的篮子,我们看到它的日子比微软还要难过。
联盟曾经让大公司表现得更有力量,但是它也很像一个装满了鸡蛋的篮子。在这一年的失意大公司中,同样问题的可能还应该把新闻集团也算上,它的传媒出版业务亏损了21亿美元,对于新闻集团来说,这个让它尴尬的篮子可能就是正逐渐丧失影响力的纸媒受众、收入模式……
对于柯达来说,这不仅仅是失意的一年—对于它来说,失意已经很久了—而且算得上被羞辱的一年:申请破产保护,清算资产,出售专利以捱过难关,还要被新的那些春风得意的“技术+消费”类公司的出价所羞辱,要知道,“技术+消费”这种商业模式如果有专利的话,那么一定应该记在乔治·伊士曼—柯达的创始人名下。现在这个数码相机的发明公司、诸多专利的拥有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最后的翻身机会。
而惠普正在步柯达的后尘,它面临的也不仅仅是衰落的问题,它要面对的是:它会沦为一个笑柄吗?作为湾区最早的车库创业公司,硅谷技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硅谷大出风头的这两年中,它基本上贡献的都是社会新闻:赫德性骚扰案,资产减记背后涉及的并购丑闻……公司运营中出现的新闻也是亏损和不断扩大的亏损,当然,还有对核心业务的迷茫、反复,从来没有停下来过的管理层、董事会的争执。
如果你把它视为整个IT业转型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当然可以,用更通俗的“屋漏偏逢连阴雨”、“贫贱家庭百事哀”这类说法也可以,但惠普表现出的患得患失显然与它的大公司身份极不相符。它的问题与其说是转型问题,不如说是战略失当,管理失控。
柯达和惠普之外,因为积重难返而失意还有日本夏普公司,它刚刚迎来自己的第一百年,但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亏损,4500亿日元。它差不多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一个代表,制造业遵循着那个铁律:先是低端制造业被新兴市场的低劳动力成本企业所抢夺,当你还沉浸在高利润高附加值制造业所带来的光环中的时候,那些新崛起的公司已经开始觊觎这块利润丰厚的业务,并且它们很少失手。韩国公司差不多已经取代了日本企业在家电制造业的位置,下一个很可能是质量稳定、价格低廉并不时会有让人惊喜的汽车制造业。
所以本田出现在这个失意公司名单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套用我们前面在中国市场的失意大公司中的说法,现在还不是最坏的时候。
对于宝洁来说,“坏时候”也是刚刚开始。这个快消行业最著名的公司,诸多销售奇迹的制造者,它甚至算得上是“营销”的发明者,但现在它遇到的恰好是营销上的核心问题:它失去了对消费者的把握能力。在表面上看,这个公司在这一年盈利能力下降,收入下降,裁员,关闭工厂,CEO(它的历届CEO总是被看作所处时代的营销领袖)被弹劾,但背后的问题,如诸多的分析所明确指出的,是它的广告出了问题。
说宝洁的广告出了问题,比说它的香皂有质量问题还要刻薄,但这就是2012年的宝洁现实。宝洁借助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形式,既养活了电视业,又让自己成为最大的日化公司。但现在的问题是电视的开机率在下降,而且年轻人也更不愿意看电视——如何让年轻消费者知道宝洁或者认可宝洁,这才是根本的问题。在这一年里,宝洁提出向数字营销转移,它发现了问题所在,但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年轻消费者—如果它还继续是宝洁的一个重要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就不仅仅是如何发展新十亿消费者的问题了,还有它如何覆盖既有市场中的年轻用户的问题。而我们知道这种变化是迅速的,而且不那么容易翻盘。
看看默多克的The Daily,这个本来是为了新媒体而量身订做的救世主一样的产品也失败了。而默多克新闻集团中的出版业务—图书和报纸出版亏损21亿美元,则证明了与宝洁一样的现实:年轻人,你在哪里?你在用什么?你在看什么? 年轻人在Facebook上。本来一个千亿美元公司在这一年就要呼之欲出的,但它却有一个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软肋—盈利模式不清晰。开始是资本市场,然后是用户增长速度,然后是盈利增长,不乐观的情绪越来越浓厚,这个仅仅用9年时间就拥有10亿用户的公司,也失意了。
如果宝洁把它投在电视上的钱更多地分给Facebook……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Facebook上的年轻人并不爱看那些广告,这是一个有关年轻人消费市场的悖论:他们在那里,他们还是会用各种洗护或者彩妆产品,但Facebook不是电视时代的电视,宝洁也不是电视时代的宝洁。
回到我们最初说到的Zynga,回到那个一个篮子里的鸡蛋的话题,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懂,但总是在什么地方会犯的错误。但我们还有一个公司,它犯的错误更简单:所有的华尔街投资公司都知道贪婪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也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衍生品领域犯了贪婪的错误,在2012年之前,摩根大通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一个,然后如我们所看到的,最终贪婪还是左右了它。
微软
既有的业务模式正在受到冲击,移动互联为主体的市场中,它始终扮演一个跟随者的角色。在2012年开始在新市场中表现出更多的进取心之后,其代表性的Windows8、Surface硬件产品等,还是不能让它们表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竞争力。而在上下游关系、市场控制力等方面丧失话语权,则意味着它可能还会遇到更多的麻烦。
惠普
董事会政变、窃听门丑闻、桃色丑闻,惠普这些年负面新闻可谓层出不穷。2012年,惠普又自曝当了“冤大头”,它在2011年斥资110亿美元的一起收购中被对方骗了一次,以至于必须进行88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失误,但考虑到惠普这些年收购总以失败告终,这家公司的转型可谓毫无方向。7年换了3任CEO,在移动互联市场找不到切口,在移动端产品战略布局上又陷入尴尬困局。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在2008年3月应美联储要求发起的一次收购,正在给它带来无尽的麻烦。过去4年,摩根大通为贝尔斯登在诉讼和资产减记等问题上损失了50亿到100亿美元。不仅如此,在2012年,它还因为贝尔斯登遭到多家美国机构的指控和起诉。它的麻烦不限于此,一位绰号为“伦敦鲸鱼”的交易员导致公司亏损约90亿美元。另外,美国监管机构向其发出了一个禁止令,指控其在反洗钱系统方面存在缺陷。
新闻集团
创始人默多克一度希望The Daily的数字实验能够带领新闻集团转型,但显然,他要失望了。2012年年底,TheDaiy停刊。由窃听丑闻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还在继续,46宗民事指控等着他在英国的子公司。面对21亿美元的亏损,分拆已是不可避免—娱乐和出版业务的差异越来越大,需要各自的管理团队。娱乐业务在不断强劲增长的同时出版业务却在面临挑战。12月21日,新闻集团正式提交了分拆计划。
夏普
夏普成立100周年了。但它却不得不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亏损:4500亿日元。日本政府前几年推动数字电视更换的政策透支了市场,2012年日本彩电市场的整体规模比上年下滑了70%。而在夏普全球销售额中占比23%的中国,也出现了收缩。地震和洪灾对工厂产量的影响、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等都严重影响了它的业绩。为了渡过难关,夏普想出很多方法:继续融资、出售非核心资产、裁员等等。但目前还未看到效果。
柯达
“留住这一刻”曾经是柯达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柯达的眼下这一刻正是其起死回生的时候。2012年初,柯达申请进入了破产保护程序。此后它便一直为摆脱破产厄运而挣扎。它在11月宣布接受一组债权人提供的8.3亿美元融资。但要真正拿到这笔钱,它必须以不低于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拥有的1100项专利。它在2012年的最后几天宣布,它做到了。但这只是延缓了它的死亡,如果想真正复活,可能只能寄希望于被并购。
宝洁
在2012至2013财年的第一财季中,宝洁全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在中国区,宝洁几乎所有日化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及发展增速都不同程度地停滞甚至下滑,为此宝洁裁减了2%至4%的非制造业部门员工,但仍然有分析师批评其过于臃肿。当宝洁无法依靠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覆盖所有消费者而急欲把握数字营销的办法的时候,它最可怕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到来了:它变成不懂消费者的那种公司了。
诺基亚
在2012年最后几天,诺基亚的市值已经跌到157.66亿美元。这一年本该是诺基亚绝地反击的一年,它与微软抱团推出Windows Phone手机但表现平平;不得己它变卖家产换取现金,关闭数家工厂,进行全球裁员,以减少开支,但这都于事无补。这时候它应该检讨与微软孤注一掷的合作了,这种合作不是要建立一个标新立异的新市场,而只是被动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勉力为之,这种孤注一掷让它已经失去了任何其它可能的机会。
本田
本田正在遭遇大挑战。自次贷危机以来,欧洲和美国汽车消费收紧,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市场崛起。对于本田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件好事。1990年代它曾经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但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中国业务踩了急刹车。随后几年,它损失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2012年,本田决定再次聚焦中国业务。结果中国反日示威活动来了。日元走强蚕食了海外业务的利润,它不得不将盈利目标削减了20%。
2012年对于Facebook来说是残酷的一年—其美国用户数量不再增长,营收业绩也令人失望,IPO更是成为华尔街历史上败笔之一。与谷歌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2011年Facebook让谷歌惴惴不安;到2012年,谷歌社交网站增加了1亿用户,而Facebook的市场份额却开始下降。曾经为其带来大量收入的广告模式也遭到谷歌嘲笑。对这家公司的担忧情绪在投资机构中成为主流,其目标股价也多次被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