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已有三年,所教人群广泛,下至幼儿,上至老年人。近来,想要写点儿有关声乐教学经验的文章的想法从脑海中迸发出来,这不,正在付诸实践中。
声乐是一门集歌唱、表情与肢体语言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重学生音色的美是不可行的。
下面将举实例阐述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里的声乐教学指的是美声唱法教学。
(一)声音虚
对于初学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找不着气息支撑的感觉是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带来的直观感受是声音虚,感觉自己很用劲儿,可声音就是轻飘飘的。
学生王慧,高三学生,初学声乐。起初,我认为是胆怯心理引发了歌唱声音小的问题,但后期,运用情绪调动法,这问题也并无明显改善,学生音量增大的同时,带来了嗓子发紧的新毛病。综合考量,发现其音量小的原因是不会运气。如此一来,问题就好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地带领学生找叹气的感觉,这样可以充分地放松我们的胸腔,同时又可使我们找着腰腹的力量。在一次次的“叹气——练声——叹气”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王慧同学的歌唱音量有了小幅度的提升,这也意味着,方法用对了。
(二)用嗓过度
任何事情,初学时期的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何艺术老师偏爱“一张白纸”似的学生。艺术门类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很难彻底改掉。可能偶尔会找着良好的状态,但人在特别紧张的状态下,极有可能犯老毛病。
学生肖雪,高三学生,学习声乐两年。初听肖雪唱歌时,我已发现她有爱用嗓子唱歌的坏毛病。肖雪是一个非常瘦的女孩子,腰腹也缺乏力量,因此,在指导其歌唱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驶至弯路上去。很快,我制定出一系列训练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先带她找到后腰的力量。第一个练习依旧是“叹气式”呼吸,这是为了充分地放松我们的下巴和胸腔,渐渐地我们加入降调的“哈”字练习,此时仍保持叹息的感觉。第二个练习是弯腰练声法,这需要我们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肘抵在大腿前侧,保持上半身松弛的状态下,正式开始我们的开声练习。
经过这两个组合的练习,学生发现唱高音时轻松许多,嗓子不痛了。
(三)音域窄
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人们总认为“唱歌跑调是先天的”这一说法未必正确。有一种情况是,歌唱者的音域狭窄,因而无法完成超越能力范围的演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声练习拓宽歌唱者的音域,歌唱者的音准水平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学生李广翔,高二学生,学习声乐半年。他第一次唱歌时总是跑调,在为其开声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音域极其狭窄。从小子一组的C到小子一组的G,这是一个纯五度,当然了,这并不准确。他尚未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也有心理因素的干扰,歌唱时放不开。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难以直接教他歌曲,在纯五度范围内创作一首美声或民族唱法的专业歌曲,着实有些难度。因此,第一节课全用来模唱并一点点地拓宽音域了。学生课下也认真完成我布置得听音模唱练习,至第二堂课时,该生的高音能唱到小字一组的A了。在每天进步一点的情况下,半年过去了,该生的音域已成功地拓宽到两个八度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四)破音
不少人会在唱高音时感到紧张,与此同时,嗓子也会发紧,出现破音现象。这个问题无需担忧,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问题自然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是,不言败,不放弃。
学生林越,高二学生,学习声乐一年半。音准、音色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唯一的缺点是,会唱破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出了一个对策,把开声的那一套方法运用到唱歌中来。这里,不用把整首歌都唱完,只要把涵盖高音的某一句话拎出来,从一个适中的音高开始,再不断地以半音的形式升调或降调演唱。在这种迂回的方式下,学生很容易放下防备,輕松顺利地唱出高音来。一段时间过去,学生的高音也有了新的突破,高音洪亮且稳。
(五)音色不统一
对于初学者来说,音色不统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歌唱毛病。音色不统一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高低声区转换太突兀,不自然。
學生林然然,高二学生,学习声乐两年。在起初的半年学习过程中,她的歌唱均以较白的声音表现,真声多,假声少。半年以后,她的发声方法越来越美声化了,听起来有模有样的。但细心留意,会发现,稍往低声区跑,她会突然由假声转化成真声,听起来非常的怪异。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打算进行一段时间的中声区强化训练,这有利于帮助她找到统一的发声方式。在训练过程中,我会反复上下走动,再次下行时,往下降一个半音,再掉转头继续上行训练。此法效果颇为显著,值得一试。两年学习后,该生的音域也拓宽了许多。
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歌唱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但我们无需着急上火,首先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再对症下药,或快或慢,总有解决问题的那一天。本文内容仅供广大声乐教育者和爱好者学习参考,存在的不足,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声乐是一门集歌唱、表情与肢体语言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重学生音色的美是不可行的。
下面将举实例阐述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里的声乐教学指的是美声唱法教学。
(一)声音虚
对于初学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找不着气息支撑的感觉是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带来的直观感受是声音虚,感觉自己很用劲儿,可声音就是轻飘飘的。
学生王慧,高三学生,初学声乐。起初,我认为是胆怯心理引发了歌唱声音小的问题,但后期,运用情绪调动法,这问题也并无明显改善,学生音量增大的同时,带来了嗓子发紧的新毛病。综合考量,发现其音量小的原因是不会运气。如此一来,问题就好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地带领学生找叹气的感觉,这样可以充分地放松我们的胸腔,同时又可使我们找着腰腹的力量。在一次次的“叹气——练声——叹气”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王慧同学的歌唱音量有了小幅度的提升,这也意味着,方法用对了。
(二)用嗓过度
任何事情,初学时期的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何艺术老师偏爱“一张白纸”似的学生。艺术门类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很难彻底改掉。可能偶尔会找着良好的状态,但人在特别紧张的状态下,极有可能犯老毛病。
学生肖雪,高三学生,学习声乐两年。初听肖雪唱歌时,我已发现她有爱用嗓子唱歌的坏毛病。肖雪是一个非常瘦的女孩子,腰腹也缺乏力量,因此,在指导其歌唱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驶至弯路上去。很快,我制定出一系列训练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先带她找到后腰的力量。第一个练习依旧是“叹气式”呼吸,这是为了充分地放松我们的下巴和胸腔,渐渐地我们加入降调的“哈”字练习,此时仍保持叹息的感觉。第二个练习是弯腰练声法,这需要我们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肘抵在大腿前侧,保持上半身松弛的状态下,正式开始我们的开声练习。
经过这两个组合的练习,学生发现唱高音时轻松许多,嗓子不痛了。
(三)音域窄
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人们总认为“唱歌跑调是先天的”这一说法未必正确。有一种情况是,歌唱者的音域狭窄,因而无法完成超越能力范围的演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声练习拓宽歌唱者的音域,歌唱者的音准水平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学生李广翔,高二学生,学习声乐半年。他第一次唱歌时总是跑调,在为其开声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音域极其狭窄。从小子一组的C到小子一组的G,这是一个纯五度,当然了,这并不准确。他尚未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也有心理因素的干扰,歌唱时放不开。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难以直接教他歌曲,在纯五度范围内创作一首美声或民族唱法的专业歌曲,着实有些难度。因此,第一节课全用来模唱并一点点地拓宽音域了。学生课下也认真完成我布置得听音模唱练习,至第二堂课时,该生的高音能唱到小字一组的A了。在每天进步一点的情况下,半年过去了,该生的音域已成功地拓宽到两个八度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四)破音
不少人会在唱高音时感到紧张,与此同时,嗓子也会发紧,出现破音现象。这个问题无需担忧,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问题自然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是,不言败,不放弃。
学生林越,高二学生,学习声乐一年半。音准、音色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唯一的缺点是,会唱破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出了一个对策,把开声的那一套方法运用到唱歌中来。这里,不用把整首歌都唱完,只要把涵盖高音的某一句话拎出来,从一个适中的音高开始,再不断地以半音的形式升调或降调演唱。在这种迂回的方式下,学生很容易放下防备,輕松顺利地唱出高音来。一段时间过去,学生的高音也有了新的突破,高音洪亮且稳。
(五)音色不统一
对于初学者来说,音色不统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歌唱毛病。音色不统一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高低声区转换太突兀,不自然。
學生林然然,高二学生,学习声乐两年。在起初的半年学习过程中,她的歌唱均以较白的声音表现,真声多,假声少。半年以后,她的发声方法越来越美声化了,听起来有模有样的。但细心留意,会发现,稍往低声区跑,她会突然由假声转化成真声,听起来非常的怪异。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打算进行一段时间的中声区强化训练,这有利于帮助她找到统一的发声方式。在训练过程中,我会反复上下走动,再次下行时,往下降一个半音,再掉转头继续上行训练。此法效果颇为显著,值得一试。两年学习后,该生的音域也拓宽了许多。
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歌唱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但我们无需着急上火,首先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再对症下药,或快或慢,总有解决问题的那一天。本文内容仅供广大声乐教育者和爱好者学习参考,存在的不足,还望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