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做了初步探析,并提出提高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对策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辅导员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评价生活质量指标之一,反映主体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其基本特点是: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前者是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后者是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高兴、满意、轻松、愉快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1]。对生活整体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而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越强,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2.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方法、对象和解结果,但是对于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研究结果无一定论。有研究[2]通过对211名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50名辅导员的访谈,发现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相对较多,负性情感相对少;高校编制内辅导员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优于高校编制外辅导员的生活满意度,而性别、职称差异、是否属于兼职、以及年龄差异、所带学生专业差异、工作年限都对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而另外有研究[3]对高校专兼职辅导员和高校任课教师的对比研究与此得出相反结论:高校辅导员的满意度水平偏低,其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3.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的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情绪情感评价和体验,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1 社会因素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学校里承担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职能,其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作成效难以显现,导致了辅导员身心疲惫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降低。
首先职业倦怠是降低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职责不明、角色困惑,造成较低的成就感,而且个性化的为人处事方式有时得不到认可,导致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降低幸福感。其次职业发展前景也影响着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由于客观因素,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如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较难等,都会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受阻,这直接会导致降低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第三职业工作的难度常常也影响着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同时高校的生源质量缺呈下降趋势,这势必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增加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主观幸福感降低。
3.2 家庭因素
在家庭教育提倡教育的情感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相互理解,能促进个体在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体验幸福感,学会热爱生活。另外,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被西方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反复证实。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在辅导员主观幸福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个性心理因素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个性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影响着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首先是人格因素,不同的人格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其次是应对方式,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影响着主观幸福感。积极、主动、乐观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建立一个关系网络,有利于社会支持的获得,从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帮助,因而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感,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而较多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较低[4]。
4.提高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及建议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辅导员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和完整的人格,与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一样重要。因此,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对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以及学生的成才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1 增强辅导员的心理素质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之一就是主观性,因此辅导员的个性心理在主观幸福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加强个性修养,努力发挥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增强理智感和自制力,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情绪。其次,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形成客观的评价,积极地悦纳自我,享受幸福的工作和生活。此外,依托辅导员工作本身确定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以身立教,为广大学生创造和谐幸福的学习氛围[5]。辅导员自身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好与学生、同事之间的关系,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相互支持和帮助的融洽氛围。
4.2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从而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感,防止降低主观幸福感。
学校方面要优化学校环境,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在职位晋升、培训进修、经费投入、薪酬待遇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此此,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让辅导员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找到事业发展的奔头,提高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学校及教育系统要争取各种机会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平台和空间。建立辅导员的职业领域及辅导员专业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真正把高校辅导员工作当做一个专业来建设,同事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为辅导员创造实质可行的培训和进修机会[6]。另外,建立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咨询制度,提供辅导员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和专业辅导人员,对她们进行适当的压力缓解和心理疏导。
此外,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也是提高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之一。家庭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持续的,影响时间最长,因此从家庭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提高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帮助。建立和睦、民主、开放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增强辅导员正性情感,特别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能提高辅导员这个特殊职业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愉悦性,以此提高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PsychologyBulletin,1984,95(3):542-575.
[2]廖深基,张本钰,林斐.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海峡科学,2008(9):14-17.
[3]李文砚.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6):104-105.
[4]郭翠兰.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5]鲍非.浅议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J].教育论坛,2010(11):136-137.
[6]刘丽红,洪宝玲.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浅议[J].班主任,2010(19):199
作者简介:张莉,女,重庆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对策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辅导员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评价生活质量指标之一,反映主体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其基本特点是: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前者是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后者是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高兴、满意、轻松、愉快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1]。对生活整体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而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越强,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2.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方法、对象和解结果,但是对于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研究结果无一定论。有研究[2]通过对211名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50名辅导员的访谈,发现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相对较多,负性情感相对少;高校编制内辅导员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优于高校编制外辅导员的生活满意度,而性别、职称差异、是否属于兼职、以及年龄差异、所带学生专业差异、工作年限都对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而另外有研究[3]对高校专兼职辅导员和高校任课教师的对比研究与此得出相反结论:高校辅导员的满意度水平偏低,其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3.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的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情绪情感评价和体验,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1 社会因素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学校里承担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职能,其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作成效难以显现,导致了辅导员身心疲惫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降低。
首先职业倦怠是降低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职责不明、角色困惑,造成较低的成就感,而且个性化的为人处事方式有时得不到认可,导致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降低幸福感。其次职业发展前景也影响着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由于客观因素,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如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较难等,都会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受阻,这直接会导致降低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第三职业工作的难度常常也影响着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同时高校的生源质量缺呈下降趋势,这势必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增加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主观幸福感降低。
3.2 家庭因素
在家庭教育提倡教育的情感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相互理解,能促进个体在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体验幸福感,学会热爱生活。另外,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被西方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反复证实。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在辅导员主观幸福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个性心理因素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个性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影响着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首先是人格因素,不同的人格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其次是应对方式,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影响着主观幸福感。积极、主动、乐观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建立一个关系网络,有利于社会支持的获得,从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帮助,因而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感,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而较多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较低[4]。
4.提高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及建议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辅导员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和完整的人格,与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一样重要。因此,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对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以及学生的成才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1 增强辅导员的心理素质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之一就是主观性,因此辅导员的个性心理在主观幸福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加强个性修养,努力发挥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增强理智感和自制力,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情绪。其次,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形成客观的评价,积极地悦纳自我,享受幸福的工作和生活。此外,依托辅导员工作本身确定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以身立教,为广大学生创造和谐幸福的学习氛围[5]。辅导员自身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好与学生、同事之间的关系,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相互支持和帮助的融洽氛围。
4.2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从而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感,防止降低主观幸福感。
学校方面要优化学校环境,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在职位晋升、培训进修、经费投入、薪酬待遇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此此,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让辅导员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找到事业发展的奔头,提高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学校及教育系统要争取各种机会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平台和空间。建立辅导员的职业领域及辅导员专业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真正把高校辅导员工作当做一个专业来建设,同事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为辅导员创造实质可行的培训和进修机会[6]。另外,建立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咨询制度,提供辅导员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和专业辅导人员,对她们进行适当的压力缓解和心理疏导。
此外,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也是提高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之一。家庭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持续的,影响时间最长,因此从家庭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提高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帮助。建立和睦、民主、开放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增强辅导员正性情感,特别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能提高辅导员这个特殊职业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愉悦性,以此提高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PsychologyBulletin,1984,95(3):542-575.
[2]廖深基,张本钰,林斐.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海峡科学,2008(9):14-17.
[3]李文砚.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6):104-105.
[4]郭翠兰.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5]鲍非.浅议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J].教育论坛,2010(11):136-137.
[6]刘丽红,洪宝玲.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浅议[J].班主任,2010(19):199
作者简介:张莉,女,重庆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