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贾平凹在中篇小说《美穴地》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对业已形成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的语言风格,从文言的“雅”与方言的“俗”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 《美穴地》 “雅” “俗”
贾平凹发表于1990年的中篇小说《美穴地》,其素材的选择、情节的构建以及人物的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赢得了小说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小说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为文言的“雅”和方言的“俗”的融合提供了一块“美穴地”,通过文言和方言语词、句式的择用、仿构,成熟了一颗新异和美的文学语言之果。
一、“雅”
大量文言语词的使用,文言语词、句式的仿构以及文言句的铺陈形成了小说“文”气十足的干净利落的语言风格,在以匪事为背景的情境中,于大俗中透出了典雅。
(一)大量文言词的使用
笔者统计文本中的文言语词(包括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其词性涉及到副词、动词、连词、形容词以及名词等,见下表:
(注:语词后的数字标角代表本语词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
统计得出文本共使用文言语词(包括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64次,其中文言副词、动词及具有文言色彩的形容词所占比例较大,文言副词的使用占整个文言语词使用总数的54.69%,文言动词占17.19%,形容词占9.38%。副词、动词、形容词是句子的核心词汇,文言副词、动词和具有文言色彩的形容词的使用形成了句子的文言色彩。句与句之间又通过文言连词衔接,使整个段落具有了文言所透射出的“雅”的效果。
(二)文言词形、句式的择用和仿构
1.构词的文言倾向
文章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如“神乎他往、身不胜酒、摆手谢免、至贵、未有”等。这类词(或短语)主要以四字格和二字格为主,这类语词的使用使语句的表达言简意赅,同时也突显了音节和谐、结构整齐的听觉美和视觉美。
2.用词的文言风格
文本中存在着词性活用的现象,具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两类。
“自己英雄了一场,竟坏在一个卑贱的下人手里,……”
“英雄了的柳子言在夜静人睡之时,拨开了姚家的大门拄杖往山上去了。”
“碗里卧着囫囵囵五颗荷包蛋,(柳子言)心里就千呼万唤起女人的贤惠。”
“……院子里的捶布石下软着一疙瘩红,是女人发泄恼恨扔掉的裹兜。”
词性的活用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文章中词性活用的出现,无疑给文章打上了“雅”的标记。
3.成句的文言倾向
四字格短语两两对举进入句子,是文本句式上的又一大特色,有文言文长短句的痕迹。
“……房内的窗布并没拉开,光线暗淡,幽香浮动,女人竟已侧卧于床上,……”
“……女人也默默地看着他,飞鸟依人,情致婉转,两个眼睛皆潮红了。”
“……曾经是有一个夜晚,月色清丽,空气甜润,他们携手登上石堡,……”
“……石堡上到底是如何的败旧,荒草横长,野鸽遗矢,孤零零的一个美艳女人……”
这种句式文本前后共出现11次,四字格短语两两对举进入句子,使整个句子节奏舒缓有致,结构错落新奇,表达言简意赅,“雅”气盎然。
还存有其他句式,与此句式相仿,但对偶色彩更浓。
“……(柳子言)就常依残缺的石砌院墙看远山如眉,听近水呜咽,想起……”
“掌柜一把搂住了也被惊得酒醒的柳子言长一声笑,短一声哭,夸奖着天神的公道,……”
(三)文言句的铺陈
文章除了在词句上透出“雅”的色彩外,还大段的铺陈文言文,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彰显风水学的高深莫测,但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和谐整个文本 “雅”色调的目的。
“……风水以山名龙,故山之变态千行万状,走垄之体转移顿异,其浅现跃飞变化莫测,为龙惟然。何以曰脉,是统人身之脉络,气血所由以运行而一身之禀赋,脉清者贵,浊者贱,吉者安,凶者兀,地脉亦然。……”
“……再观穴居靠后的坡峁,一起一伏大倾小跌活动摆褶屈曲悠扬如浪涌,好个真龙形势!且四维八方龙奴从之,后者有送有托有乐,前者有朝有应有队,环抱过前有缠,奔走相辑有迎,方圆数百里地还未见过此穴这等威风!……”
二、“俗”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文本语词选择上的独特之处,除了上文说到的“文”气十足以致文中显“雅”外,还表现在对方言俗语的选择、加工和使用上,即“口头语言的文字化”和“地方土语文明化”。文本对方言语词、方言句式的使用,一方面使地域色彩更加浓厚,另一方面语汇新奇生动,且以俗语塑造俗世之人、讲述俗世之事,行文自然、妥帖。
(一)方言语词的使用
踢脱了 拾掇 掰眼 显摆 踢腾 蹴 长袍马褂 汪 躁 端乍 好赖 当即 忽地 卧屋 丫头片子 你先生 他苟叔 自个 谁个 光脸犊子 骚货 屁眼嘴
以上摘录的是地域色彩较明显的方言语词(包括一些詈语词),其词性包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这些语词多出现在小说人物的话语中,鲜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地域色彩。
(二)特殊叠词的使用
文本有ABB型、BAA型和AABB型三种叠词,单就词形而言没有特殊之处,符合现代汉语构词法则,它的特殊就在于形式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独特性的有机融合。
ABB型 鼓囊囊 血糊糊 囫囵囵
前两个叠词是语素B重叠来修饰摹状语素A的特点。语素B的重叠有着浓浓的地域色彩,“囊囊”摹状“鼓”的程度和样子;“糊糊”表现“血”淋漓的情状;“囫囵囵”则是对这种构型方法的同形仿构。
BAA型嫩脸脸
“脸脸”的叠加除代表“脸嫩”的意义外,还添了“可爱”的附加色彩,类似的还有“白馍馍”“碎棍棍”等。
AABB型 得得意意 顺顺当当 苍苍茫茫 明明显显 长长久久 真真正正
这种类型是AB型双音节词的扩展和重叠。“得意、顺当、苍茫、明显、长久、真正”这些词,在普通话中是没有AABB的重叠形式的,但这在陕西方言中较常见,类似的还有“自自然然、光光堂堂、汪汪汤汤”等。
(三)方言句式的使用
以下是小说人物的一段对话,具有典型的地域色彩。
苟百都:喂,谁个?
村民:我,他苟叔呀!
苟百都:西门家的!这般黑了你是来踏掌柜的溜子吗?
村民:爷,话可不敢这么说,孩子烧着火炭样的烫,我来叫叫魂呀!
村民的第一个答语很有典型性,看以下两句:
a.我,他苟叔!b.我,他苟叔呀!
在陕西方言中,a句 “我”“他苟叔”是同指关系,即我是他苟叔。b句 “我”“他苟叔” 为异指关系,分别指称说话人“我”和“他苟叔”(土匪苟百都)。a句和b句的语义差异固然和语境有关,但b句的“呀!”所标记的肯定弱询问的语气起了很大作用。“呀”有弱询问的附加色彩,而感叹号“!”有肯定的意义,这种肯定的弱询问是典型的陕西地区招呼语的形式,在口语中是以肯定的语气加弱声调来实现的。a句在口语中只需配以弱声调就可以表达b句的效果,“我”“他苟叔”的关系也会由同指转化为异指。
村民的第二个答语也是方言中的惯用句式,请看以下三句:
a.爷!话可不敢这么说。b. 爷呀!话可不敢这么说。
c.我的爷!话可不敢这么说。
“爷”这个词的本意“祖父”在这里虚化了,语义重心转到了“惊恐”的附加色彩义上,a句可以替换为a1“我把你叫爷呢!话可不敢这么说。”b句、c句都是表达a1这种会话义的,但“惊恐”的程度不同,一般地呈a→b→c依次递减趋势。“爷!”的使用在陕西地区很普遍,有时相当于“天啊”之类的感叹语。
本文所讨论的文学语言的“俗”与“雅”,从历史角度追本溯源的考察,可以说是一致的,俗雅共存。肖云儒曾经指出这些土话(陕西方言)正是古代的文言、雅语,是遗落在民间的珍珠。贾平凹也说:“如果认为我作品的语言还好,那是我生存的环境好,西安是古都,上古语言大量遗落在民间成为方言土语,我有意无意地加以收集和改进进入写作中罢了。”由此,本文所谓“俗”的方言与“雅”的文言,其实是存有共性基础的。俗雅共存的语言风格透射出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是贾平凹区别于其他陕西籍作家的一个语言标志。
参考文献:
[1] 贾平凹 《远山野情》[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 朱敏 《贾平凹对文学语言的贡献》[J]《写作》2004年第17期.
[3] 朱敏 《贾平凹“商州系列”古语词分析》[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鲁海涛,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美穴地》 “雅” “俗”
贾平凹发表于1990年的中篇小说《美穴地》,其素材的选择、情节的构建以及人物的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赢得了小说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小说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为文言的“雅”和方言的“俗”的融合提供了一块“美穴地”,通过文言和方言语词、句式的择用、仿构,成熟了一颗新异和美的文学语言之果。
一、“雅”
大量文言语词的使用,文言语词、句式的仿构以及文言句的铺陈形成了小说“文”气十足的干净利落的语言风格,在以匪事为背景的情境中,于大俗中透出了典雅。
(一)大量文言词的使用
笔者统计文本中的文言语词(包括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其词性涉及到副词、动词、连词、形容词以及名词等,见下表:
(注:语词后的数字标角代表本语词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
统计得出文本共使用文言语词(包括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64次,其中文言副词、动词及具有文言色彩的形容词所占比例较大,文言副词的使用占整个文言语词使用总数的54.69%,文言动词占17.19%,形容词占9.38%。副词、动词、形容词是句子的核心词汇,文言副词、动词和具有文言色彩的形容词的使用形成了句子的文言色彩。句与句之间又通过文言连词衔接,使整个段落具有了文言所透射出的“雅”的效果。
(二)文言词形、句式的择用和仿构
1.构词的文言倾向
文章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如“神乎他往、身不胜酒、摆手谢免、至贵、未有”等。这类词(或短语)主要以四字格和二字格为主,这类语词的使用使语句的表达言简意赅,同时也突显了音节和谐、结构整齐的听觉美和视觉美。
2.用词的文言风格
文本中存在着词性活用的现象,具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两类。
“自己英雄了一场,竟坏在一个卑贱的下人手里,……”
“英雄了的柳子言在夜静人睡之时,拨开了姚家的大门拄杖往山上去了。”
“碗里卧着囫囵囵五颗荷包蛋,(柳子言)心里就千呼万唤起女人的贤惠。”
“……院子里的捶布石下软着一疙瘩红,是女人发泄恼恨扔掉的裹兜。”
词性的活用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文章中词性活用的出现,无疑给文章打上了“雅”的标记。
3.成句的文言倾向
四字格短语两两对举进入句子,是文本句式上的又一大特色,有文言文长短句的痕迹。
“……房内的窗布并没拉开,光线暗淡,幽香浮动,女人竟已侧卧于床上,……”
“……女人也默默地看着他,飞鸟依人,情致婉转,两个眼睛皆潮红了。”
“……曾经是有一个夜晚,月色清丽,空气甜润,他们携手登上石堡,……”
“……石堡上到底是如何的败旧,荒草横长,野鸽遗矢,孤零零的一个美艳女人……”
这种句式文本前后共出现11次,四字格短语两两对举进入句子,使整个句子节奏舒缓有致,结构错落新奇,表达言简意赅,“雅”气盎然。
还存有其他句式,与此句式相仿,但对偶色彩更浓。
“……(柳子言)就常依残缺的石砌院墙看远山如眉,听近水呜咽,想起……”
“掌柜一把搂住了也被惊得酒醒的柳子言长一声笑,短一声哭,夸奖着天神的公道,……”
(三)文言句的铺陈
文章除了在词句上透出“雅”的色彩外,还大段的铺陈文言文,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彰显风水学的高深莫测,但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和谐整个文本 “雅”色调的目的。
“……风水以山名龙,故山之变态千行万状,走垄之体转移顿异,其浅现跃飞变化莫测,为龙惟然。何以曰脉,是统人身之脉络,气血所由以运行而一身之禀赋,脉清者贵,浊者贱,吉者安,凶者兀,地脉亦然。……”
“……再观穴居靠后的坡峁,一起一伏大倾小跌活动摆褶屈曲悠扬如浪涌,好个真龙形势!且四维八方龙奴从之,后者有送有托有乐,前者有朝有应有队,环抱过前有缠,奔走相辑有迎,方圆数百里地还未见过此穴这等威风!……”
二、“俗”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文本语词选择上的独特之处,除了上文说到的“文”气十足以致文中显“雅”外,还表现在对方言俗语的选择、加工和使用上,即“口头语言的文字化”和“地方土语文明化”。文本对方言语词、方言句式的使用,一方面使地域色彩更加浓厚,另一方面语汇新奇生动,且以俗语塑造俗世之人、讲述俗世之事,行文自然、妥帖。
(一)方言语词的使用
踢脱了 拾掇 掰眼 显摆 踢腾 蹴 长袍马褂 汪 躁 端乍 好赖 当即 忽地 卧屋 丫头片子 你先生 他苟叔 自个 谁个 光脸犊子 骚货 屁眼嘴
以上摘录的是地域色彩较明显的方言语词(包括一些詈语词),其词性包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这些语词多出现在小说人物的话语中,鲜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地域色彩。
(二)特殊叠词的使用
文本有ABB型、BAA型和AABB型三种叠词,单就词形而言没有特殊之处,符合现代汉语构词法则,它的特殊就在于形式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独特性的有机融合。
ABB型 鼓囊囊 血糊糊 囫囵囵
前两个叠词是语素B重叠来修饰摹状语素A的特点。语素B的重叠有着浓浓的地域色彩,“囊囊”摹状“鼓”的程度和样子;“糊糊”表现“血”淋漓的情状;“囫囵囵”则是对这种构型方法的同形仿构。
BAA型嫩脸脸
“脸脸”的叠加除代表“脸嫩”的意义外,还添了“可爱”的附加色彩,类似的还有“白馍馍”“碎棍棍”等。
AABB型 得得意意 顺顺当当 苍苍茫茫 明明显显 长长久久 真真正正
这种类型是AB型双音节词的扩展和重叠。“得意、顺当、苍茫、明显、长久、真正”这些词,在普通话中是没有AABB的重叠形式的,但这在陕西方言中较常见,类似的还有“自自然然、光光堂堂、汪汪汤汤”等。
(三)方言句式的使用
以下是小说人物的一段对话,具有典型的地域色彩。
苟百都:喂,谁个?
村民:我,他苟叔呀!
苟百都:西门家的!这般黑了你是来踏掌柜的溜子吗?
村民:爷,话可不敢这么说,孩子烧着火炭样的烫,我来叫叫魂呀!
村民的第一个答语很有典型性,看以下两句:
a.我,他苟叔!b.我,他苟叔呀!
在陕西方言中,a句 “我”“他苟叔”是同指关系,即我是他苟叔。b句 “我”“他苟叔” 为异指关系,分别指称说话人“我”和“他苟叔”(土匪苟百都)。a句和b句的语义差异固然和语境有关,但b句的“呀!”所标记的肯定弱询问的语气起了很大作用。“呀”有弱询问的附加色彩,而感叹号“!”有肯定的意义,这种肯定的弱询问是典型的陕西地区招呼语的形式,在口语中是以肯定的语气加弱声调来实现的。a句在口语中只需配以弱声调就可以表达b句的效果,“我”“他苟叔”的关系也会由同指转化为异指。
村民的第二个答语也是方言中的惯用句式,请看以下三句:
a.爷!话可不敢这么说。b. 爷呀!话可不敢这么说。
c.我的爷!话可不敢这么说。
“爷”这个词的本意“祖父”在这里虚化了,语义重心转到了“惊恐”的附加色彩义上,a句可以替换为a1“我把你叫爷呢!话可不敢这么说。”b句、c句都是表达a1这种会话义的,但“惊恐”的程度不同,一般地呈a→b→c依次递减趋势。“爷!”的使用在陕西地区很普遍,有时相当于“天啊”之类的感叹语。
本文所讨论的文学语言的“俗”与“雅”,从历史角度追本溯源的考察,可以说是一致的,俗雅共存。肖云儒曾经指出这些土话(陕西方言)正是古代的文言、雅语,是遗落在民间的珍珠。贾平凹也说:“如果认为我作品的语言还好,那是我生存的环境好,西安是古都,上古语言大量遗落在民间成为方言土语,我有意无意地加以收集和改进进入写作中罢了。”由此,本文所谓“俗”的方言与“雅”的文言,其实是存有共性基础的。俗雅共存的语言风格透射出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是贾平凹区别于其他陕西籍作家的一个语言标志。
参考文献:
[1] 贾平凹 《远山野情》[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 朱敏 《贾平凹对文学语言的贡献》[J]《写作》2004年第17期.
[3] 朱敏 《贾平凹“商州系列”古语词分析》[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鲁海涛,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