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存的“美穴地”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sd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贾平凹在中篇小说《美穴地》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对业已形成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的语言风格,从文言的“雅”与方言的“俗”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 《美穴地》 “雅” “俗”
  
  贾平凹发表于1990年的中篇小说《美穴地》,其素材的选择、情节的构建以及人物的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赢得了小说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小说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为文言的“雅”和方言的“俗”的融合提供了一块“美穴地”,通过文言和方言语词、句式的择用、仿构,成熟了一颗新异和美的文学语言之果。
  
  一、“雅”
  
  大量文言语词的使用,文言语词、句式的仿构以及文言句的铺陈形成了小说“文”气十足的干净利落的语言风格,在以匪事为背景的情境中,于大俗中透出了典雅。
  
  (一)大量文言词的使用
  笔者统计文本中的文言语词(包括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其词性涉及到副词、动词、连词、形容词以及名词等,见下表:
  


  (注:语词后的数字标角代表本语词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
  统计得出文本共使用文言语词(包括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64次,其中文言副词、动词及具有文言色彩的形容词所占比例较大,文言副词的使用占整个文言语词使用总数的54.69%,文言动词占17.19%,形容词占9.38%。副词、动词、形容词是句子的核心词汇,文言副词、动词和具有文言色彩的形容词的使用形成了句子的文言色彩。句与句之间又通过文言连词衔接,使整个段落具有了文言所透射出的“雅”的效果。
  
  (二)文言词形、句式的择用和仿构
  1.构词的文言倾向
   文章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词,如“神乎他往、身不胜酒、摆手谢免、至贵、未有”等。这类词(或短语)主要以四字格和二字格为主,这类语词的使用使语句的表达言简意赅,同时也突显了音节和谐、结构整齐的听觉美和视觉美。
  2.用词的文言风格
  文本中存在着词性活用的现象,具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两类。
  “自己英雄了一场,竟坏在一个卑贱的下人手里,……”
  “英雄了的柳子言在夜静人睡之时,拨开了姚家的大门拄杖往山上去了。”
  “碗里卧着囫囵囵五颗荷包蛋,(柳子言)心里就千呼万唤起女人的贤惠。”
  “……院子里的捶布石下软着一疙瘩红,是女人发泄恼恨扔掉的裹兜。”
  词性的活用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文章中词性活用的出现,无疑给文章打上了“雅”的标记。
  3.成句的文言倾向
  四字格短语两两对举进入句子,是文本句式上的又一大特色,有文言文长短句的痕迹。
  “……房内的窗布并没拉开,光线暗淡,幽香浮动,女人竟已侧卧于床上,……”
  “……女人也默默地看着他,飞鸟依人,情致婉转,两个眼睛皆潮红了。”
  “……曾经是有一个夜晚,月色清丽,空气甜润,他们携手登上石堡,……”
  “……石堡上到底是如何的败旧,荒草横长,野鸽遗矢,孤零零的一个美艳女人……”
  这种句式文本前后共出现11次,四字格短语两两对举进入句子,使整个句子节奏舒缓有致,结构错落新奇,表达言简意赅,“雅”气盎然。
  还存有其他句式,与此句式相仿,但对偶色彩更浓。
  “……(柳子言)就常依残缺的石砌院墙看远山如眉,听近水呜咽,想起……”
  “掌柜一把搂住了也被惊得酒醒的柳子言长一声笑,短一声哭,夸奖着天神的公道,……”
  
  (三)文言句的铺陈
  文章除了在词句上透出“雅”的色彩外,还大段的铺陈文言文,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彰显风水学的高深莫测,但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和谐整个文本 “雅”色调的目的。
  “……风水以山名龙,故山之变态千行万状,走垄之体转移顿异,其浅现跃飞变化莫测,为龙惟然。何以曰脉,是统人身之脉络,气血所由以运行而一身之禀赋,脉清者贵,浊者贱,吉者安,凶者兀,地脉亦然。……”
  “……再观穴居靠后的坡峁,一起一伏大倾小跌活动摆褶屈曲悠扬如浪涌,好个真龙形势!且四维八方龙奴从之,后者有送有托有乐,前者有朝有应有队,环抱过前有缠,奔走相辑有迎,方圆数百里地还未见过此穴这等威风!……”
  
  二、“俗”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文本语词选择上的独特之处,除了上文说到的“文”气十足以致文中显“雅”外,还表现在对方言俗语的选择、加工和使用上,即“口头语言的文字化”和“地方土语文明化”。文本对方言语词、方言句式的使用,一方面使地域色彩更加浓厚,另一方面语汇新奇生动,且以俗语塑造俗世之人、讲述俗世之事,行文自然、妥帖。
  
  (一)方言语词的使用
  踢脱了 拾掇 掰眼 显摆 踢腾 蹴 长袍马褂 汪 躁 端乍 好赖 当即 忽地 卧屋 丫头片子 你先生 他苟叔 自个 谁个 光脸犊子 骚货 屁眼嘴
  以上摘录的是地域色彩较明显的方言语词(包括一些詈语词),其词性包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这些语词多出现在小说人物的话语中,鲜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地域色彩。
  
  (二)特殊叠词的使用
  文本有ABB型、BAA型和AABB型三种叠词,单就词形而言没有特殊之处,符合现代汉语构词法则,它的特殊就在于形式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独特性的有机融合。
  ABB型 鼓囊囊 血糊糊 囫囵囵
  前两个叠词是语素B重叠来修饰摹状语素A的特点。语素B的重叠有着浓浓的地域色彩,“囊囊”摹状“鼓”的程度和样子;“糊糊”表现“血”淋漓的情状;“囫囵囵”则是对这种构型方法的同形仿构。
  BAA型嫩脸脸
  “脸脸”的叠加除代表“脸嫩”的意义外,还添了“可爱”的附加色彩,类似的还有“白馍馍”“碎棍棍”等。
  AABB型 得得意意 顺顺当当 苍苍茫茫 明明显显 长长久久 真真正正 
  这种类型是AB型双音节词的扩展和重叠。“得意、顺当、苍茫、明显、长久、真正”这些词,在普通话中是没有AABB的重叠形式的,但这在陕西方言中较常见,类似的还有“自自然然、光光堂堂、汪汪汤汤”等。
  
  (三)方言句式的使用
  以下是小说人物的一段对话,具有典型的地域色彩。
  苟百都:喂,谁个?
  村民:我,他苟叔呀!
  苟百都:西门家的!这般黑了你是来踏掌柜的溜子吗?
  村民:爷,话可不敢这么说,孩子烧着火炭样的烫,我来叫叫魂呀!
  村民的第一个答语很有典型性,看以下两句:
  a.我,他苟叔!b.我,他苟叔呀!
  在陕西方言中,a句 “我”“他苟叔”是同指关系,即我是他苟叔。b句 “我”“他苟叔” 为异指关系,分别指称说话人“我”和“他苟叔”(土匪苟百都)。a句和b句的语义差异固然和语境有关,但b句的“呀!”所标记的肯定弱询问的语气起了很大作用。“呀”有弱询问的附加色彩,而感叹号“!”有肯定的意义,这种肯定的弱询问是典型的陕西地区招呼语的形式,在口语中是以肯定的语气加弱声调来实现的。a句在口语中只需配以弱声调就可以表达b句的效果,“我”“他苟叔”的关系也会由同指转化为异指。
  村民的第二个答语也是方言中的惯用句式,请看以下三句:
  a.爷!话可不敢这么说。b. 爷呀!话可不敢这么说。
  c.我的爷!话可不敢这么说。
  “爷”这个词的本意“祖父”在这里虚化了,语义重心转到了“惊恐”的附加色彩义上,a句可以替换为a1“我把你叫爷呢!话可不敢这么说。”b句、c句都是表达a1这种会话义的,但“惊恐”的程度不同,一般地呈a→b→c依次递减趋势。“爷!”的使用在陕西地区很普遍,有时相当于“天啊”之类的感叹语。
  本文所讨论的文学语言的“俗”与“雅”,从历史角度追本溯源的考察,可以说是一致的,俗雅共存。肖云儒曾经指出这些土话(陕西方言)正是古代的文言、雅语,是遗落在民间的珍珠。贾平凹也说:“如果认为我作品的语言还好,那是我生存的环境好,西安是古都,上古语言大量遗落在民间成为方言土语,我有意无意地加以收集和改进进入写作中罢了。”由此,本文所谓“俗”的方言与“雅”的文言,其实是存有共性基础的。俗雅共存的语言风格透射出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是贾平凹区别于其他陕西籍作家的一个语言标志。
  
  参考文献:
  [1] 贾平凹 《远山野情》[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 朱敏 《贾平凹对文学语言的贡献》[J]《写作》2004年第17期.
  [3] 朱敏 《贾平凹“商州系列”古语词分析》[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鲁海涛,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突出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突出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古代汉语是专为HSK六级及六级以上的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目前这门课的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很多留学生一方面认为该课程难度大,内容枯燥,仿佛“天书”一般;另一方面觉得这门课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根本不愿意学习,即使勉强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到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翻开一本本语文教材,我们可以看到:苏秦凭借其雄辩家的卓越口才,说服六国君王连横抗秦,官拜六国丞相;能言善辩的邹忌是因其深谙口语交际艺术,用自身与城北徐公比美的事例委婉而又成功地劝谏齐王广开言路,以正视听;美貌的罗敷更是审时度势,考虑到不同的口语交际对象,通过夸耀自己的夫婿地位显赫来震慑趋炎附势的县太吏。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
期刊
朱德熙先生认为只有“不”是现代汉语口语里常用的否定副词,“没”或“没有”应当看作动词,即便是用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本文主要就“不”“没”或“没有”展开讨论。  在对大学预科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维吾尔族)的汉语作文语料库(10万字)进行校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使用否定副词“不”“没”或“没有”时出现偏误的现象较多。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 或“没有”在相同环境中的使用差异进行分析和
期刊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è”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陈王昔时宴平乐”出自李白《将进酒》一诗,从与对句“斗酒十千恣欢谑”韵脚关系
期刊
同义词的使用是古汉语成熟的一个标志,古汉语同义词的大量使用使语言更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  《淮南子》一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集体编写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哲学、军事、天文、地理、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词汇容量较大。此书单音节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本文主要考察和描写《淮南子》中单音节同义词相互依存的主要形式。现简要举例介绍《淮南子》中单音节同义词依存的主要格式。  一、并列连用。即两个
期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一部语言学经典著作。它的语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迂徐含蓄,颇具口语化,用法灵活而有特点,是古代汉语口语的典范,能较好地反映先秦口语的面貌。它的词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宁教授(1996)指出:“在先秦汉语里,对大量单音词来说,词汇意义对词的语法功能和句子结构模式的制约是更为直接和强烈的。”并在《先秦汉语实词的词汇意义与语法分类》一文中通过同义词“言”和“语”的
期刊
一些媒体,尤其在新闻类栏目中,时常会出现“资讯”一词:  (1)“新鲜资讯一小时,健康生活每一天” cctv2:《第一时间》  (2)中央电视台2套栏目:“全球资讯榜”  (3)百度网站中设有“资讯”一栏,开设财经、科技、体育、娱乐等方面的资讯  这些栏目都是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主,资讯是“新闻”的代名词吗?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使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资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名)信息”,
期刊
导言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标准语。普通话口语化的历史并不长,因此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的语言。经过时间的雕磨,普通话受各种影响发生了许多短时间内无法觉察的新变化,其一就是词语的非本义化。非本义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完全非本义化,即词语不再延续最初的意义,彻底抛弃原义,只使用新义,如与典故、历史事件相关的成语,由于历史的非可再现性,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应用其非本义;另一种是部分非本义化,即
期刊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最近几年正逐渐引起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和修辞专家的关注,但就当前形势来看,还远远跟不上整个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涉及诸多因素,在目前情况下,首先应充分发挥对外汉语教师在修辞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要求是:一、教师除了应提高修辞教学的意识外,还应该提高对汉语修辞文化的研究;二、教师应将修辞的学术研究成果有选择性地化为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并有效地贯穿
期刊
[摘要]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季节”系列小说的语言是他语言特色的典型代表。有人称他的语言为“狂欢体”语言;有人称之为“拟骚体”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流”;而我称之为“王蒙式”的语言。本文主要从四字格的运用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对“王蒙式”的语言以简要的论证,从而更加了解王蒙。   [关键词] 王蒙式 季节系列 四字格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一位语言大师,是“中国文学语言革命的旗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