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水平测试时间为3月中旬两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提高达A率,值得我们深思。谈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我们的复习计划:
一、学生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
1.探究新问题,逆向思维能力欠缺:在考试说明中,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理过程、地理现象等。但很多学生一旦遇到探究性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将回答的重点落到要点上,对基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有偏差,导致答题出现偏差,甚至答非所问。
2.审题不清:考查“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考生多答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或“地中海气候”,忽视了“常年”“气候特征”等。
3.答题不全面:如在分析汽车工业区位因素时,考生只答“临近海洋,海运交通便利”,而忽视其他区位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好处,也仅仅答出一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4.图表信息获取不到位:利用图形信息解题是一项重要的地理思维技能,培养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应试技能。但在具体的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导致答题偏离要点。
5.错别字较多:如杭州的州、煤炭的炭、炎热的炎、广阔的扩等;
6.概念不清:如公平性原则的含义会设陷,把公平性原则反映出的权利公平问题改为义务问题,混淆了公平性原则的本质含义。
7.原理不明:如地租水平变化特征曲线图,考生不了解影响地租高低的主导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大小,如果了解了这两个原因,再结合图形认真分析,就很容易判断出答案。
8.空间定位不准:导致答题方向出现偏差。如长三角错判为珠三角、辽中南工业区错判为沪宁杭工业区等。定位判断错误,整个答题思路和方向就可能出现重大偏差。
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思想不太重视。语数外是学生的生命线,小高考只要过关就行了,学生不是太重视。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有些选择题和判断题,就是考察基础的内容,做题时,没能领悟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
3.解题方法不当,解题技巧应用不熟练。很多题目,其实是技巧问题,学生掌握的不熟练,或者不会应用,答题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4.缺乏训练,做题太少,见识少。很多题目,学生一拿起来感觉是非常陌生的题目,做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熟练自如。
三、应对策略:
1.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⑴加大备课量,注重投入;要注意对试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要有授课意识和高效意识,不要受三案六环节的备课程序的影响,也不要受所谓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授课时还是需要遵循“背---讲---练---析---评”的常规教学思路。
⑵例题设计要精确,要注意配套练习、跟踪练习的配合使用。不考不行,考得过于频繁也不行。
⑶要注意调查了解,及时捕足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要对疑难问题讲深讲透,要多鼓励,少批评。须知士气可鼓不可泄,要让学生有成功收获的信心。
⑷要优化教学策略:要抓主放次,抓大放小,抓简放繁。内容复习上要突出高频考点,答题思路上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抓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如条理清楚、用语规范、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等都有可能导致得分的细微差别。
⑸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事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要在问题的解决上做文章。要让问题暴露的更彻底,反思更明确。人文与区域地理要突出案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
2.学生层面:
⑴重视地图的阅读:地理考察多以图的形式来命题。“无图不成题”,学生在读图和析图时,要正确学会读图,要全面加以分析,寻找图上的有效信息。
⑵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复习好,需要合理的规划。所以,复习要有针对性,每节课拿出十几二十几分钟让学生背背,然后再做题。不要整节课都背书,这样不太合适。
⑶规范答题:正确、合理地答题对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⑷学生背有总结化,审题有圈化,运用有思路,书写有规范,学习有反思。要求学生不要答非所问,表达不到位。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卷面书写的要求。
⑸答题要领呈现“五化”:一是要点化,答卷字数要适中,把最重要的要点写在最前面,还要避免答题中出现答非所问,前后矛盾的问题;二是条理化,要条理清楚;三是术语化,先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方面的内容,让自己的思考范围缩小,然后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四是逻辑化,答题逻辑要严谨,论证要周密;五是全面化,答题时一定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知识点。
四、复习计划:
1.正确处理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在考试说明下来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把【考试说明】印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针对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要求的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考试说明不作要求的,我们作了大胆舍弃。
2.注重细节,强化要求,力争达标:在上面谈到的各方面,我们将强化要求,力争达标。这些都是细节,要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上加以落实。
3.课堂结构安排力争紧凑,张弛有度:每周2次模拟考试,再配以课前10分钟诵读资料、综合题答题背诵资料的整理,力争让学生答题变得轻松。课前大多先背诵,后做题,再讲解。
4.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地理概念、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绘图方法、答题技巧等;引导学生审题时可以关注题中关键词,如判断题中出现:带有“可能”的选项一般都是正确的,如西气东输工程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有望崛起一条经济隆起带;相反,用“一定”“都”等词语的表述就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要给学生一个技巧,减少答题难度,增加答题成功率。
综上所述,我们所要争取的目标,只能是把种种事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把通过复习可以得到的优势尽量扩大化。减少失误、提升优势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依靠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在心理上重视,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努力,如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在小高考中尽量减少失分,以最终夺取小高考的胜利。
一、学生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
1.探究新问题,逆向思维能力欠缺:在考试说明中,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理过程、地理现象等。但很多学生一旦遇到探究性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将回答的重点落到要点上,对基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有偏差,导致答题出现偏差,甚至答非所问。
2.审题不清:考查“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考生多答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或“地中海气候”,忽视了“常年”“气候特征”等。
3.答题不全面:如在分析汽车工业区位因素时,考生只答“临近海洋,海运交通便利”,而忽视其他区位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好处,也仅仅答出一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4.图表信息获取不到位:利用图形信息解题是一项重要的地理思维技能,培养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应试技能。但在具体的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导致答题偏离要点。
5.错别字较多:如杭州的州、煤炭的炭、炎热的炎、广阔的扩等;
6.概念不清:如公平性原则的含义会设陷,把公平性原则反映出的权利公平问题改为义务问题,混淆了公平性原则的本质含义。
7.原理不明:如地租水平变化特征曲线图,考生不了解影响地租高低的主导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大小,如果了解了这两个原因,再结合图形认真分析,就很容易判断出答案。
8.空间定位不准:导致答题方向出现偏差。如长三角错判为珠三角、辽中南工业区错判为沪宁杭工业区等。定位判断错误,整个答题思路和方向就可能出现重大偏差。
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思想不太重视。语数外是学生的生命线,小高考只要过关就行了,学生不是太重视。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有些选择题和判断题,就是考察基础的内容,做题时,没能领悟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
3.解题方法不当,解题技巧应用不熟练。很多题目,其实是技巧问题,学生掌握的不熟练,或者不会应用,答题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4.缺乏训练,做题太少,见识少。很多题目,学生一拿起来感觉是非常陌生的题目,做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熟练自如。
三、应对策略:
1.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⑴加大备课量,注重投入;要注意对试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要有授课意识和高效意识,不要受三案六环节的备课程序的影响,也不要受所谓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授课时还是需要遵循“背---讲---练---析---评”的常规教学思路。
⑵例题设计要精确,要注意配套练习、跟踪练习的配合使用。不考不行,考得过于频繁也不行。
⑶要注意调查了解,及时捕足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要对疑难问题讲深讲透,要多鼓励,少批评。须知士气可鼓不可泄,要让学生有成功收获的信心。
⑷要优化教学策略:要抓主放次,抓大放小,抓简放繁。内容复习上要突出高频考点,答题思路上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抓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如条理清楚、用语规范、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等都有可能导致得分的细微差别。
⑸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事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要在问题的解决上做文章。要让问题暴露的更彻底,反思更明确。人文与区域地理要突出案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
2.学生层面:
⑴重视地图的阅读:地理考察多以图的形式来命题。“无图不成题”,学生在读图和析图时,要正确学会读图,要全面加以分析,寻找图上的有效信息。
⑵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复习好,需要合理的规划。所以,复习要有针对性,每节课拿出十几二十几分钟让学生背背,然后再做题。不要整节课都背书,这样不太合适。
⑶规范答题:正确、合理地答题对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⑷学生背有总结化,审题有圈化,运用有思路,书写有规范,学习有反思。要求学生不要答非所问,表达不到位。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卷面书写的要求。
⑸答题要领呈现“五化”:一是要点化,答卷字数要适中,把最重要的要点写在最前面,还要避免答题中出现答非所问,前后矛盾的问题;二是条理化,要条理清楚;三是术语化,先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方面的内容,让自己的思考范围缩小,然后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四是逻辑化,答题逻辑要严谨,论证要周密;五是全面化,答题时一定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知识点。
四、复习计划:
1.正确处理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在考试说明下来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把【考试说明】印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针对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要求的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考试说明不作要求的,我们作了大胆舍弃。
2.注重细节,强化要求,力争达标:在上面谈到的各方面,我们将强化要求,力争达标。这些都是细节,要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上加以落实。
3.课堂结构安排力争紧凑,张弛有度:每周2次模拟考试,再配以课前10分钟诵读资料、综合题答题背诵资料的整理,力争让学生答题变得轻松。课前大多先背诵,后做题,再讲解。
4.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地理概念、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绘图方法、答题技巧等;引导学生审题时可以关注题中关键词,如判断题中出现:带有“可能”的选项一般都是正确的,如西气东输工程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有望崛起一条经济隆起带;相反,用“一定”“都”等词语的表述就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要给学生一个技巧,减少答题难度,增加答题成功率。
综上所述,我们所要争取的目标,只能是把种种事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把通过复习可以得到的优势尽量扩大化。减少失误、提升优势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依靠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在心理上重视,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努力,如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在小高考中尽量减少失分,以最终夺取小高考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