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睡觉”成词的时代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睡觉”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但是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并非今天所说的“睡觉”。而且它成词的时代也一直是学界争论已久的话题。本文整理并分析了各家的主要观点,再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睡觉;成词;时代
  《现代汉语词典》将“睡觉”一词收录并释义为“进入睡眠状态”。同时它也是一个动宾式离合词,“睡了一觉”、“睡个好觉”等分离式用法普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其实该词古已有之,古代“睡”和“觉”通常连用,释为“睡醒”。古今对比发现“睡觉”一词中的“觉”字已虚化,不含其本义——“醒”。那么“睡觉”成词是始于何时呢?至今学界对此仍有很大争议。《汉语大词典》以现代作家茅盾的《子夜》一例作为合成词“睡觉”的书证,但显然引例太晚,不能以此为证。
  杨守静先生在《“睡觉”古今音义漫议》一文中说:“我们今天的‘睡觉’,是个偏义合成词,只有‘睡’义,‘觉’只是陪衬。它的词义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我推断是明代中叶。”接下来延引了《西游记》的用例。但很多学者认为杨文的推断亦未能溯源,所引书证依旧过晚。
  王瑛先生在其短文《常用词语源杂说》中引用南宋洪迈《夷坚志》卷十三《谢希旦》一例予以反驳:“梦中愧谢,睡觉至亥时,妻生一子”,认为“至”在句中表时间历程,“睡觉至亥时”意思为“睡到亥时”,“睡醒到亥时”显然不合理。尽管若以“睡觉,至亥时,妻生一子”句读,解释成“睡醒已到亥时”也是有可能的。王瑛先生认为“睡觉”凝为一词表睡眠义的用法始自北宋,元代以后开始逐渐扩展开来,成熟于明清之际。他以《太平广记》卷八三《续生》条引《广古今五行记》为例:室内有大坑,水潦停注,常有群猪止息其间。续生向夕来卧,冬日飞霜着体,睡觉则汗气冲发。他认为这里的“睡觉”只能是睡眠或入睡的意思,如果译为睡醒时才汗气冲发则不足深怪。又有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记载曰:唐庄宗时,有进六目龟者,敬新磨献口号云:“不要闹,不要闹!听取龟儿口号:六只眼儿,睡一觉抵别人三觉。”王瑛先生在《关于“睡觉”成词的时代》里没有对此例子详加叙述,但蒋绍愚先生分析这里“睡一觉”中的“觉”无“醒”义,“抵别人三觉”中的“觉”因为前面省略了“睡”甚至已经包含了“睡”的意思,“觉”有转化为动词的趋势。而动词“觉(睡眠)”放在动词“睡”后面,就出现了“睡觉(并列,睡眠)”,进一步凝固为词,义为“睡眠”。原先的“睡觉(连动,睡醒)”就逐步淘汰。因此,这一记载是“睡觉”成词演变的重要例证。值得注意的是,《广古今五行记》撰人及时代不详,类似于“六目龟”的记载虽见于宋朝张端义《贵耳集》上、孙宗鉴《东皋杂录》一,却不见于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因此王瑛先生为谨慎起见,不把这两例当作五代的语料,只作为北宋的语料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王瑛先生在判断“睡觉”成词的时代时,是将“觉”字是否虚化为量词作为一条依据的,并且认为“觉”的动量用法产生于“睡觉”凝结成词之后。关于这一点我更赞同蒋绍愚先生,他以语义、语法的变化为依据探究,认为“觉”的动量用法产生于先,“睡觉”凝结成词于后。《全唐诗》中出现了较多动量词的“觉”: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白居易《何处堪避暑》)
  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白居易《卯饮》)
  山人睡一覺,庭鹊立未移。(皮日休《鹿门夏日》)
  酷怜一觉平明睡,长被鸡声恶破除。(罗隐《早发》)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卢延让《松寺》)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虽然量词“觉”有“从睡到醒的过程”和“睡眠的过程”的区分,前者如“山人睡一觉”、“一觉江南梦”,后者如“游罢睡一觉”、“卯饮一杯眠一觉”,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觉”的动量用法在唐朝时期已经较为成熟。如果按照王瑛先生的说法,既然“觉”的动量用法产生在后,那么“睡觉”成词则在这些唐诗写成之前,那么至少会有一两部文献成为这种变化的载体,然而不少学者检索了大量中唐至五代的文献,至今尚未发现只表示睡眠义的“睡觉”的书证。可见,目前来讲,“觉”的动量用法产生于“睡觉”凝结成词之前的可能性更大。“数词+量词‘觉’”很容易被理解为“数词+动词‘觉’”。当人们把“觉”看做动词后,“睡觉”就从连动结构(睡醒)重新分析为并列结构(睡眠)。于是,“睡眠”义的“睡觉”就产生了。
  蒋先生认为14—15世纪的汉语中还未出现“睡眠”义的“睡觉”,他查检了“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的宋代文献282种,其中115种文献有“睡觉”,共154例,皆表示“睡醒”义。元代82种文献,其中42种文献有“睡觉”,共50例,只有1例是“睡眠”义:“我小时看见俺爷在上头,俺娘在底下,一同床上睡觉来。”(《关汉卿戏曲集·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但“睡觉”是在宾白中,且《蝴蝶梦》只在明·臧懋循《元曲选》中有收录。在《老乞大》系列中,《原本老乞大》和《老乞大谚解》“睡觉”各有1例,皆为“睡醒”义。在这种口语化程度很高的作品中甚至也无“睡眠”义的“睡觉”,因此蒋先生推断“睡觉”应是明人的语言。不论是“觉”词性、词义的演变,还是睡眠义的“睡觉”书证的角度,蒋先生的分析更令人深有感触。
  “睡觉”这一平时生活中普通至不经意的词,不想其成词历史竟是如此复杂,可见汉语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术。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传统模式是老师上课教,课下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当前,数学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数学教学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沟通教学信息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
期刊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小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将其提升到与词汇、语法、写作和听力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口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在分析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措施,力求提高口语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一)缺乏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需要工作者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在初中就学习信息化技术。初中在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育的时候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本文就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加以分析,介绍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分析信息化技术教学现状,最后阐明在信息化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信息技术;教学;教育  当代社会综合国力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能力,所以,
期刊
摘要: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初中政治教学老师为了加快教学速度,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政治教学,忽视了学生对政治的知识接受能力,使得初中学生的政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相对于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氛围,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氛围比较严肃,其基本是围绕教师以主体进行初中政治教学知识讲授的,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则比较少。学生在长期严肃单一的政治教学氛围下,难免会对初中政治知识学习失去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养成教育,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极具感染力的教育环境,为教师顺利的进行语文教学并达到预期的目标提供有利的条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创造优势,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乡愁,是中国文艺创作中不可避免的永恒主题。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批乡土文艺作品,而这些承载着浓厚乡土意识和乡土情结的文艺作品,形成了一批基于文本之上的乡愁之思。  关键词:乡愁;乡土;绘画  乡愁是一种美学,亦是中国文艺创作中不可避免的永恒主题。这种乡土情结是在“这一东方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存中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种族独特的‘原始意象’——土地和家乡合一的‘原始意象’的继承
期刊
摘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国家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努力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新课程和新理念在课堂上传送给学生,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课堂上重要的一门课,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析,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最后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课堂教学,一直都被视为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广大的语文教师奋斗在教学
期刊
Abstract: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the use of the expropriation right and the supervision and remedy approaches as three outstanding aspects in China’s collective land exprop
期刊
摘要: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其绘画手法崇尚写实,求形似。至唐代时期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画科并走向正轨阶段,在隋朝五代及唐代的助力下,至宋逐步走向艺术的成熟阶段。在现代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思想相融合,艺术与文化相碰撞,使创作在继承了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风格的基础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面对艺术的发展与创新问题,很多艺术家在自己的画面中形成一种对绘画独道见解。同样面
期刊
砚,别名润色先生,又称做墨侯、万石君、瓦砚、陶泓、石友、砚田、砚池、砚山中国汉文化书房用以砚墨的器具,是书写绘画的必备工具,是古代文房不可缺少之用品,还能为文人增添清新、别致、儒雅的气息。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多为石质,也有陶泥质的,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澄泥砚、瓷砚等,其形制多变,主要有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和各种动物形态所制成的仿古砚等,有时还在砚体上刻以各种装饰纹样,质地以细腻、光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