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在工作实践中,从阅读教材、阅读方法、阅读提问三个方面的改变谈谈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活动。
关键词:阅读 材料 方法 提问 变一变
陶行知指出[2]:“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要相互结合,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在儿童成长中,他们将面临的是进入社会、个人不断发展的阶段。所以,亲爱的老师们,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寻求适合眼前“这群孩子”,甚至“这个孩子”的教育。可见,仅凭经验,固守已有的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孩子的发展需要,教师们必须要善于反思,敢于改变,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的效能。
1 材料变一变,让习惯养成变得自然有趣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优良的阅读习惯是教师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决定孩子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孩子们开始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时,老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培养幼儿的好的阅读习惯。开始阶段,我们应该有以下几项规则:1、天天阅读图书的习惯(做到每天坚持在固定时间里安排阅读图书的活动,并引导父母培养这种习惯)。2.正确的翻书习惯(一页一页翻书,坚持看完整本书)。3、仔细观察画面的习惯(做到仔细观察书中每幅插图,对画面上出现的角色、符号和画面背景作细致有序的观察。4、爱惜图书的习惯(做到轻轻拿取图书,并归还)。针对这四点习惯培养的要求,我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案例:《第一次發现》,由于书设计的特别,使得这本书本身对于孩子们具有了非常强大的吸引力。我们随机找来了各年级组30位孩子,让他们来观看这本图书。我们发现无论男孩女孩,小班还是大班,所有的孩子在了解了书中插件的功能后,都能静下心来阅读这本图书,平均独立阅读持续时间达到了10分钟以上。仔细观看了孩子们当时阅读的录像,我欣喜地发现,由于这本书的特殊性,使得孩子们在无老师提示下,单幅画面观察持续时间也相对其他类图书有显著的延长。
2 方法变一变,让观察理解变得得心应手
随着早期学习和课外教育活动早期学习和课内阅读的不断深化,我们已经知道早期学习和课外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性和关键点,那就是"手不离书,眼不离图"。如何有效地引导小朋友们观察故事中的文字和图片,并积极地了解这些画面的的内涵?带着这个问题思考,我进行了一次反复尝试和深入的讨论。在我们进行研究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也发现集体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图书表达和呈现的方式也很重要,因为恰当的呈现形式将有可能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通过阅读画面来了解故事的情节。
案例《宝贝,不可以》我选择在中班进行活动,活动的时候用大图书开展活动;并且在第一第二幅呈现时做一个导读。添加符号并进行重点理解。发现孩子在读图上出现的问题,看到什么说什么,如果不加引导往往很难想到画面外妈妈的存在,理解她的心情。当我用这本书开展大班活动时,我用自主阅读及幼儿自主分享的方法开展,孩子们则能分享出画面内容及人物的心理特征。
这种做法使我们意识到教育活动必须掌握儿童年龄及特征,并指导孩子的阅读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的阅读水平,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更专注于阅读活动。
3 提问变一变,让幼儿变得能说会道
提问是老师在集体活动中重要途径之一,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小朋友积极的思考,还能促进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好的提问如同一根丝线将所有的珠子串连起来,使整个教学活动天衣无缝。
案例《每一步可比可》故事中有这样一段。当小熊迷路了,我问孩子们“那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提问其实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而由于孩子们相关的经验是丰富的,所以这个提问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立刻引来了孩子们踊跃的回应。可是仔细一听,我们立刻发现,不少孩子在回答上往往是天马行空,随性而为的。他们脱离了绘本本身,甚至忽略了再次观察画面。为了让孩子们回到绘本中去,我决定在原先的提问后,加上这样一句“想出一个在这片大森林里行得通的好办法”当这个提问加入后,立刻出现了不同的反应。一些孩子开始沉默了,他们开始观察眼前的绘本插图,并自言自语起来。当一个孩子说“给警察打电话时“一边的一个男孩立刻质疑道:你看这边没有电话亭啊!”简单的对话反映了孩子在接受提问后学会了从书中找答案。学会了通过观察来细致思考。
可见好的提问可以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思考,在故事中寻找真实有效的解决方式。
小小改变,大大收获,通过不断的尝试,我通过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明白了怎样才能发挥书的最大价值,如何在理解小朋友们年龄特点和自由水平后巧妙的设计活动,我们更明白了教师的“退”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学会从主动变为被动,从老师的直接灌输变成孩子们自主学习。今后,我依然会用智慧去点亮孩子们心灯,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 陶行知.《陶行知理论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关键词:阅读 材料 方法 提问 变一变
陶行知指出[2]:“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要相互结合,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在儿童成长中,他们将面临的是进入社会、个人不断发展的阶段。所以,亲爱的老师们,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寻求适合眼前“这群孩子”,甚至“这个孩子”的教育。可见,仅凭经验,固守已有的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孩子的发展需要,教师们必须要善于反思,敢于改变,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的效能。
1 材料变一变,让习惯养成变得自然有趣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优良的阅读习惯是教师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决定孩子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孩子们开始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时,老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培养幼儿的好的阅读习惯。开始阶段,我们应该有以下几项规则:1、天天阅读图书的习惯(做到每天坚持在固定时间里安排阅读图书的活动,并引导父母培养这种习惯)。2.正确的翻书习惯(一页一页翻书,坚持看完整本书)。3、仔细观察画面的习惯(做到仔细观察书中每幅插图,对画面上出现的角色、符号和画面背景作细致有序的观察。4、爱惜图书的习惯(做到轻轻拿取图书,并归还)。针对这四点习惯培养的要求,我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案例:《第一次發现》,由于书设计的特别,使得这本书本身对于孩子们具有了非常强大的吸引力。我们随机找来了各年级组30位孩子,让他们来观看这本图书。我们发现无论男孩女孩,小班还是大班,所有的孩子在了解了书中插件的功能后,都能静下心来阅读这本图书,平均独立阅读持续时间达到了10分钟以上。仔细观看了孩子们当时阅读的录像,我欣喜地发现,由于这本书的特殊性,使得孩子们在无老师提示下,单幅画面观察持续时间也相对其他类图书有显著的延长。
2 方法变一变,让观察理解变得得心应手
随着早期学习和课外教育活动早期学习和课内阅读的不断深化,我们已经知道早期学习和课外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性和关键点,那就是"手不离书,眼不离图"。如何有效地引导小朋友们观察故事中的文字和图片,并积极地了解这些画面的的内涵?带着这个问题思考,我进行了一次反复尝试和深入的讨论。在我们进行研究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也发现集体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图书表达和呈现的方式也很重要,因为恰当的呈现形式将有可能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通过阅读画面来了解故事的情节。
案例《宝贝,不可以》我选择在中班进行活动,活动的时候用大图书开展活动;并且在第一第二幅呈现时做一个导读。添加符号并进行重点理解。发现孩子在读图上出现的问题,看到什么说什么,如果不加引导往往很难想到画面外妈妈的存在,理解她的心情。当我用这本书开展大班活动时,我用自主阅读及幼儿自主分享的方法开展,孩子们则能分享出画面内容及人物的心理特征。
这种做法使我们意识到教育活动必须掌握儿童年龄及特征,并指导孩子的阅读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的阅读水平,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更专注于阅读活动。
3 提问变一变,让幼儿变得能说会道
提问是老师在集体活动中重要途径之一,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小朋友积极的思考,还能促进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好的提问如同一根丝线将所有的珠子串连起来,使整个教学活动天衣无缝。
案例《每一步可比可》故事中有这样一段。当小熊迷路了,我问孩子们“那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提问其实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而由于孩子们相关的经验是丰富的,所以这个提问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立刻引来了孩子们踊跃的回应。可是仔细一听,我们立刻发现,不少孩子在回答上往往是天马行空,随性而为的。他们脱离了绘本本身,甚至忽略了再次观察画面。为了让孩子们回到绘本中去,我决定在原先的提问后,加上这样一句“想出一个在这片大森林里行得通的好办法”当这个提问加入后,立刻出现了不同的反应。一些孩子开始沉默了,他们开始观察眼前的绘本插图,并自言自语起来。当一个孩子说“给警察打电话时“一边的一个男孩立刻质疑道:你看这边没有电话亭啊!”简单的对话反映了孩子在接受提问后学会了从书中找答案。学会了通过观察来细致思考。
可见好的提问可以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思考,在故事中寻找真实有效的解决方式。
小小改变,大大收获,通过不断的尝试,我通过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明白了怎样才能发挥书的最大价值,如何在理解小朋友们年龄特点和自由水平后巧妙的设计活动,我们更明白了教师的“退”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学会从主动变为被动,从老师的直接灌输变成孩子们自主学习。今后,我依然会用智慧去点亮孩子们心灯,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 陶行知.《陶行知理论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