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指出了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可以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永不过时,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会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要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社会需求和教育形势结合起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亲近感
正所谓爱屋及乌。如果学生不喜爱数学教师,自然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建立在对数学教师喜爱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对数学学习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就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1.有爱心。陶行知提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真诚地热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对教师产生好感,才能主动打开心扉接受教师,进而对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细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喜爱与信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2.有活力。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喜爱新鲜有趣的事物。学生的特征与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本身要具有活力,这样更能打破年龄界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自身要有活力,教师从外在上就要带给学生强烈的青春气息,感受到年轻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学要有活力,要学会借助一些简笔画、多媒体、实物等增强教学的活力,使学生眼中枯燥的数学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将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的影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非常关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明确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提取数学问题,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可以让学生懂得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习动力,使学生形成持久有效的学习兴趣。
1.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新知识。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我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学校所组织的公园游玩活动。共有教师10人,学生120人,公园的成人票每人30元,学生票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让学生来设计最佳的购票方案。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进而对两位数乘法产生关注。
2.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在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点后,我让学生去测量家中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饭桌等物品的长与宽,然后求出他们的面积,或是让学生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等。这样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厌学情绪滋生,易生厌倦感。为了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全面改革,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学习欲望。
1.互动探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变知识的单向传递,在师生间、生生间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实现多向互动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双主体,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互动。
2.小组合作学习。即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小组的力量,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进行多种意见的交流,进而达成一致见解。一般将学生按好中差的比例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或是学生间的分歧来进行合作交流,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媒介、教学手段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向学生图文并茂、声像兼备、亦动亦静地展现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求知。
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加强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练习,新知的讲授占用大部分时间,只能将练习作为课外作业来完成,或是简单机械地做教材上的练习,这些都并未达到预定的效果。对于练习的重要性我们要高度认识,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要为学生的课堂练习预留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枯燥的练习会让学生心生厌倦,认为练习无非就是写写算算,而逐渐对练习失去兴趣。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上的练习进行改编,必要时可以完全放弃教材上的练习,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全新的习题。根据学生的生活与基础来创设各种练习情境,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完成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2.丰富形式,让学生快乐完成。练习并不只是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解答,可以设计找错、改错、竞赛、抢答、游戏等多种形式,真正实现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让学生快乐而积极地完成。
3.开放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封闭式习题只有一个答案,与此相对的开放习题则可能有多种答案,这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达到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这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更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构建富有活力与激情的魅力课堂,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更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责编 张宇)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亲近感
正所谓爱屋及乌。如果学生不喜爱数学教师,自然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建立在对数学教师喜爱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对数学学习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就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1.有爱心。陶行知提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真诚地热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对教师产生好感,才能主动打开心扉接受教师,进而对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细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喜爱与信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2.有活力。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喜爱新鲜有趣的事物。学生的特征与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本身要具有活力,这样更能打破年龄界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自身要有活力,教师从外在上就要带给学生强烈的青春气息,感受到年轻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学要有活力,要学会借助一些简笔画、多媒体、实物等增强教学的活力,使学生眼中枯燥的数学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将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的影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非常关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明确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提取数学问题,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可以让学生懂得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习动力,使学生形成持久有效的学习兴趣。
1.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新知识。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我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学校所组织的公园游玩活动。共有教师10人,学生120人,公园的成人票每人30元,学生票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让学生来设计最佳的购票方案。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进而对两位数乘法产生关注。
2.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在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点后,我让学生去测量家中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饭桌等物品的长与宽,然后求出他们的面积,或是让学生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等。这样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厌学情绪滋生,易生厌倦感。为了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全面改革,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学习欲望。
1.互动探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变知识的单向传递,在师生间、生生间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实现多向互动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双主体,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互动。
2.小组合作学习。即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小组的力量,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进行多种意见的交流,进而达成一致见解。一般将学生按好中差的比例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或是学生间的分歧来进行合作交流,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媒介、教学手段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向学生图文并茂、声像兼备、亦动亦静地展现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求知。
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加强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练习,新知的讲授占用大部分时间,只能将练习作为课外作业来完成,或是简单机械地做教材上的练习,这些都并未达到预定的效果。对于练习的重要性我们要高度认识,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要为学生的课堂练习预留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枯燥的练习会让学生心生厌倦,认为练习无非就是写写算算,而逐渐对练习失去兴趣。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上的练习进行改编,必要时可以完全放弃教材上的练习,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全新的习题。根据学生的生活与基础来创设各种练习情境,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完成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2.丰富形式,让学生快乐完成。练习并不只是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解答,可以设计找错、改错、竞赛、抢答、游戏等多种形式,真正实现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让学生快乐而积极地完成。
3.开放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封闭式习题只有一个答案,与此相对的开放习题则可能有多种答案,这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达到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这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更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构建富有活力与激情的魅力课堂,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更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