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联世界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fdfdfgdf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四上《春联》一课,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活泼的形式、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一、 在师生交流中走进春联
  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聊起了春联:有的学生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有的学生说春联有“春帖”“门对”等别称,有的学生说春联对仗的特点,有的学生说明太祖朱元璋除夕之前的圣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还有的学生说春联在明清盛行,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源远流长。
  师:是啊,同学们,新年之时,我们享受着先辈的恩泽;佳节之际,我们沐浴在浓浓的春意之中。(出示: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对联”,它源于桃符,起于宋代,盛于明代、清代。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表现了一定的内容和情感,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二、 在整体设计中诵读春联
  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让同学们听写了六个词语,并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张贴、歌颂、浏览、奥妙、增添、开卷有益。
  然后请学生校对、订正所听写的六个词语,教师点评所有生字里的“点”:
  师:同样是“点”,“贴”字中的点要避让,因为这是左右结构的字;而“颂”字中的点却要把整个字撑起;“浏”“奥”字中“文”“米”的捺变成了点,尤其是“奥”字这一点,也说明了“一字无二捺”;“添”字中的“小”字加一点,是由“心”字演变而来。
  然后,让学生读准下列词语:
  juàn 开卷有益 手不释卷 藏书万卷
  juǎn 卷起袖子 卷入纷争 卷土重来
  问题来了,“同是一个字,为何有的读第二声,而有的读第四声?”学生观察发现,所有与书籍有关的“卷”都读第四声,而所有与“卷成圆筒状”有关动作的“卷”都读第二声。“原来,字的读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意思所决定的。”
  接着,师生一起理解“抑扬顿挫”。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何更充分地做好铺垫?教师边做手势边讲解:“抑就是向下按,扬就是往上升,顿便是停顿,而挫就是降下来。”伴随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很快能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抑扬顿挫”了:“声音有时高、有時低、有时停、有时降,就是抑扬顿挫。”适时出示字典里的解释,“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继而理解“抑扬顿挫”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春联读起来应该高低起伏。”“春联的朗读要注意声音的变化。”随
  课堂
  后,教师又出示了文中的五副春联,鼓励同学们读出“抑扬顿挫”: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照神州百业兴
  勤劳门第春光好 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 竹报岁平安
  绿柳舒眉辞旧岁 红桃开口贺新年
  学生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那高低起伏、时快时慢的读书声,不就是对“抑扬顿挫”最好的诠释吗?
  三、 走进春联描绘的百花园
  在课文的第1自然段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紧接着,文本通过对四副对联的描述,形象地呈现了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此处教学,教师采用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吗?”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位女同学朗读时,声音轻轻柔柔,煞是好听!朗读结束,教师评价道:“春联美美的,朗读更是美美的!”“她的朗读一定把你带进了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你的眼前一定浮现了一副又一副春联所勾勒的画面。选择一副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联中,学生读出了春天又到了,小草一片翠绿,散发出清香,连绵不断的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是那么灿烂迷人。在“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春联中,学生描绘了大自然山清水秀,充满生机,千座山峰一片锦绣,景色宜人。太阳从祖国的东方升起来了,工家商百业蓬勃发展!在“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春联中,学生想象到勤劳幸福的人家沐浴着春光,和睦的家庭幸福美满。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春联中,学生想到春天有了梅花的装扮显得更加烂漫,爆竹响了这一年就过得平平安安。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请同桌二人进行了汇报与展示,同学们争先恐后,尽管在回答的过程中,关于春联的理解未必完全准确,关于春联情景的勾勒未必生动鲜活,但并不影响他们渐渐迷上春联、爱上春联的心境。接下来,学生继续漫游春联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师生配合读春联:“雪映丰收果,梅传喜庆年。”“到处山欢海笑,遍地虎跃龙腾。”“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师:你听,在诵读之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喜庆的新年、丰收的果实、绵绵的春色、蓬勃的朝阳、处处的景象,一幕又一幕,一幅又一幅。如果把课文这一段意思,老师这样来改写一下,你们比比看,谁写得好?(出示: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生:当然是作者写得好!(这是学生一致的说法)师:那作者写得好在哪里呢?
  学生纷纷举手说:“缺少关于春联种类的具体描写。”“这样写不具体,不能具体地描绘春联所呈现的景象。”“前后的衔接好像不太自然。”的确如同学们所领悟的那样,原文妙就妙在“连句成段”的结构中,妙就妙在条理分明的刻画中。于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连句成段”式朗读,以及“总分总”式朗读,来品味、揣摩原文的结构美与段落美。
  四、 感受春联展现的对仗美   “春联最讲究对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仅是文本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更是对春联最大特点的介绍。如何和学生共同讨论“对仗”?通过什么方式来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
  课文中的表述对仗的两个特点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字数相等”很好理解,“词类相当”又该怎么理解呢?抓住文本所提供的“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什么叫“词类相当”,让学生从中明确:“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词类相当”渐渐有了朦朦胧胧的认识,“原来,‘词类相当’就是……”教师欲言又止,激发了同学们的发言热情。随之“事物对事物、动作对动作、色彩对色彩、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都成了师生共同讨论的结果,这远比字典中对“词类”的解释要鲜活、丰满得多。
  “字数既相等,词类又相当。”这就是对仗。接着,师生以书上的四副春联为例,重点突破“对仗”这一重点与难点。(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各自选一副春联,说说什么对什么,同桌再互相交流对对子的情形。
  教师请两位同学登台,和全班同学互动对对子。登台的同学热情四溢,坐在下面的同学踊跃配合。(出示)
  [山河增秀色 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 祖国无处不春风
  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勤年丰喜事多
  山明水秀处处皆春色 年丰岁余人人尽笑颜\&]
  这一次,教师和学生对对子,师生应答很完美。学生很快发现规律:对仗。再好好诵读这些春联,景语、情语、心语,皆在其中。
  最后,师生在王羲之关于春联的故事中,结束了《春联》这篇课文的学习。从“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等三副春联中,师生不仅共同感受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大师风采,更感受到那源远流长的春联文化与中华文明!
  【教学评析】
  一、 吟诵是学习春联最好的方式
  纵观《春联》一课,“吟诵”成为贯穿始终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语文学习,既契合了鲜明的文本特点,又对应了春联的对仗之美,还丰盈了春联的内涵之要,且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吟诵春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而明晰地了解到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恰如文本所言“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吟诵着如此精彩的春联,一幅幅烂漫的画面镌刻于同学们的脑海,色彩是那么鲜艳,画面是何等亮丽;同时,一份份真挚的情感流淌于同学们的心中,生活是那么幸福,未来是何等美好!
  在吟诵春联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直观而感性地体会到春联形式上的抑扬顿挫,感受到春联音韵的高低错落,时而平缓,时而高亢,时而含蓄,时而激昂。没有吟诵,春联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对仗之美,怎能脱颖而出!从内容到形式,从感性到理性,“吟诵”铺平了学生的学习之路。在吟诵中,同学们真正走进春联,通过眼睛、嘴巴、耳朵等多种感官零距离接触春联,全身心融入春联。这不仅是春联学习最好的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的最佳路径。
  二、 春联的学习不止于对仗
  春联的对仗之美,是执教《春联》一课不可回避的教学重点。但理解到何种程度,却值得我们执教者细细审视。在一些课堂上,往往为了别出心裁,为了与众不同,教师紧紧抓住“对仗”,多角度、多层次设計,为对仗而对仗,课堂成了极少数学生的舞台,学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苦恼。难道春联的学习仅仅是感受其对仗之美吗?
  相比于对仗之美,多积累一些春联显得更重要。文本中所提供的五副春联,很有代表性。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甚至可以适当地抄一抄,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积累,收获的是语言,伴随的是一生。当然,仅仅了解这五副春联显然少了一些,再适当地选择一些简单的、普通的、易读易懂的春联,再读、再背、再记,肯定是必需的!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执教老师从不同角度选择补充了十几副春联,贯穿于学习的全程,落脚于不同的环节,自然丰富了视角、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积累。显然,在这样的积累中,同学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品味能力,定能日臻提升。
  春联是汉语言文化中一种特殊的现象,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学习春联,就要引导学生直面感受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让春联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多看、多读、多背、多记,显然是春联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独特的春联文化必将孕育不一样的中华儿女!
  (张国宝,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李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力学小学书记)
其他文献
一、 阅读课题,发现课文重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请大家读课题。(生齐读)  师:作者写的是一次春游的见闻,有意思的是她没有描写春到香山的美丽景色,也没有向大家特别介绍颐和园的景点,那么作者把笔墨花在哪里呢?课题告诉了你,花在——  生:花在“儿童”身上。  师:对,“儿童多处”是课题中的一个关键词。的确,课文有许多地方写到了“儿童的多”。(板书:儿童多处)  【
期刊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学生评价体系项目的实践研究,并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型团队。“一评两备”是我校以学生学业研究促进老师教研文化研究的一个项目。“一评两备”,“评”,指的是我校实行的学生学业“月质量监控”项目。“两备”,指的是我校高年级语文备课组以学校“月质量监控”为中心,探索出的“单元常规备课”和“主题特色备课”备课模式。学校语文组以“常规+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大力推行“
期刊
读罢《小学创意写作》,在我脑海中跳出三个词语——神奇、唤醒、好玩。  神奇  从一个橘子入手,能上出什么样的习作课?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学习描写一件物品呗。是也?非也!翻开《小学创意写作》一书,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橘子,在老师的创意设计下,习作课竟然可以上状物篇——橘子素描;可以上记叙篇——做橘灯;可以上童话故事篇——橘子历险记……在《小学创意写作》一书中,一个普通的橘子竟然能焕发出如此神奇的魔力。
期刊
一、 对话交流“追剧”  师:我想采访你们一下,最近你们追过什么剧?  生:《名侦探柯南》。  师:你为什么追这部动画片呀?  生:它里面的推理内容很吸引人。  师:有趣的情节吸引你。你追过什么剧?  生:《郑文杰》。  师:你为什么追这部剧呢?  生:我觉得这里面的人物很勇敢。  师:人物的魅力吸引你。  师:据我所知呀,我们班的同学在追一本书,哪本书?  生:《小水的除夕》。  二、 讲述小水
期刊
很多时候,语文课堂教学是要“放慢脚步”的,因为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有太多的“沿途风景”需要我们去细细欣赏;因为知识结构的形成,审美情绪的生成,价值标准的建立,与世界的关系等,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就势必有一个“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感知形成经验——生成体悟——走向思想。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就开始走向 “慢而有味”的境界了。  追寻“慢而有味”的教学境界,教师首先要
期刊
一、 梳理功能  1. 文章大意的梳理。《课标》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叙事性作品中,了解事件梗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概括还存在困难,有的冗长抓不住重点,有的简洁缺乏核心。教师应让他们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梳理文路,说清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时,出示如下一组词串:  嫉妒 礼貌 激怒
期刊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读书之于教师的重要性。教育界,也早就形成了“教师应是读书人”的这样一个共识。然而,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应该阅读什么,怎样阅读,许多青年教师似乎还处于一种雾里看花,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他们的阅读生活需要专业的引领与指导。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期刊
苏教版三上《习作7》的主题是“摆玩具,编童话”,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编一个童话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有意思。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童话故事”并不陌生,小时候耳濡目染,接受了许多童话的浸润和熏陶,再加之在本学期又学习了《蒲公英》《三袋麦子》《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等童话故事,这几篇童话都属于“拟人体童话”,这种类型也是低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结合三年级同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本次写作的目标定
期刊
一、 基本笔画,形象书写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书后习题都有按笔顺描红书写的要求。把握生字的结构,认清汉字的笔顺,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按照笔顺要求,写好每一个汉字,才能为将来自学汉字埋下伏笔,为写出遒劲有力、美观大气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基本笔画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用直观的手段,提高基本笔画教学的形象化和趣味性。  苏教版一上《识字1》中,要求掌握书
期刊
【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让我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的公开课,我选择了六上说明类文章——《麋鹿》。在选课文时,同事们就提醒我:“这节课不好上哦……”词语的对比品析,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的“自主学习单”填写,说明方法的对比及拓展延伸……我极尽所能地思虑着、周全着……可是接连几次试上的结果,都不令人满意。我陷入了瓶颈。这时,听我试上的研训员朱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些字词、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