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缘起
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开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教师教育发展至今,不管是对准教师的教育还是对教师的再教育,教师教育的体制还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也多以增强学科本位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居多,而对于教师的个性素质的培养方面较少,对于教师的交往能力方面几乎都是有关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文章和论述。本文将从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入手来论述教师教育应该将培养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纳入到它的课程设置之内。
二、培养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保证其卓有成效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与他人在行为和思想山沟通、协调的能力。具体来说,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教师是否能够处理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也反映了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素质。因此,培养教师人际交往能力十分重要。
(一)社会的多元变化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随着加入WTO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人的思想、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化对我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当前文化价值观念的普遍存在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不管是准教师还是在职教师,为了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必须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健全教师人格和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培养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终身学习的教师,要求教师主动参与、探究和反思的方式进行,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反思学习活动,而构建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教师解决教师专业建构的共同问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之一。
在学习共同体之中,合作式学习作为学习共同体的首要特征。作为当代的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式学习中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互相學习、共同成长。共同体中教师具有互相合作的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同事之间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最终促进教师专业的更好发展。
其次,叶澜的《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中也提到,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专业知识结构外还需要有包括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等三方面能力。
人际的关系的不和谐容易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从而引起教师的教学效率的下降,最终影响教师的专业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专业学习、团队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圈,以便更好的学习、工作、发展。而教师需要的、欠缺的,就应该由教师教育来给予。
(三)培养教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教师追求主体幸福的要求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
教师不管作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有追求其幸福的需要和权利。教师的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是教育生活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一个和谐友善的学校氛围能让教师得到尊重和激励,感到愉快、幸福、安全和充实,能够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生命潜能的释放。首先,在一个职场里,有领导的关爱,同伴的互助,公正的评价,就能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压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发挥人际交往的能力,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创设一个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合作融洽的人文环境,这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的幸福还自于教学活动,随着学生的成长,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浓郁的情感交流使教师获得幸福的感念。
三、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若干构想
(一)树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人际交往意识,完善教师个性素质
通过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认识到交往能力的在和谐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个和谐友善的师生互动环境不仅使教师更热爱自己的岗位,而且更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一个轻松自如的职场氛围,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谐互助的同事关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师。
(二)增强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提供更多实际可行的学习交流的互动机会
1.对于准教师而言,可以采取课内教学训练和课外实践训练。
课内教学训练主要借助两种方法进行:(1)案例分析法。通过指导教师展示或学生寻找教师职业生活中各方面典型的人际交往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剖析,从而掌握教师职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些规律性行为范式的方法。(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人际交往情境,有准备或无准备的扮演某一角色的方法。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注重扮演角色的感受体会。
2.对于职后培训的教师而言,一方面创设学习共同体,增加共同体之内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和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一方面,采取自我反思法,即教师着眼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中来分析自己的行为,产生行为的思想意识及所产生的后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有助于长生、改进勇于指导教师人及交往行为的意识和策略。
除此之外,在教师教育中教师应具有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对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侧重于教师的师生交往、同事交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
总之,教师群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而当今教师教育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并未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我们要将对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师教育之中。
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开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教师教育发展至今,不管是对准教师的教育还是对教师的再教育,教师教育的体制还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也多以增强学科本位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居多,而对于教师的个性素质的培养方面较少,对于教师的交往能力方面几乎都是有关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文章和论述。本文将从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入手来论述教师教育应该将培养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纳入到它的课程设置之内。
二、培养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保证其卓有成效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与他人在行为和思想山沟通、协调的能力。具体来说,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教师是否能够处理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也反映了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素质。因此,培养教师人际交往能力十分重要。
(一)社会的多元变化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随着加入WTO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人的思想、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化对我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当前文化价值观念的普遍存在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不管是准教师还是在职教师,为了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必须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健全教师人格和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培养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终身学习的教师,要求教师主动参与、探究和反思的方式进行,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反思学习活动,而构建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教师解决教师专业建构的共同问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之一。
在学习共同体之中,合作式学习作为学习共同体的首要特征。作为当代的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式学习中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互相學习、共同成长。共同体中教师具有互相合作的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同事之间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最终促进教师专业的更好发展。
其次,叶澜的《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中也提到,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专业知识结构外还需要有包括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等三方面能力。
人际的关系的不和谐容易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从而引起教师的教学效率的下降,最终影响教师的专业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专业学习、团队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圈,以便更好的学习、工作、发展。而教师需要的、欠缺的,就应该由教师教育来给予。
(三)培养教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教师追求主体幸福的要求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
教师不管作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有追求其幸福的需要和权利。教师的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是教育生活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一个和谐友善的学校氛围能让教师得到尊重和激励,感到愉快、幸福、安全和充实,能够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生命潜能的释放。首先,在一个职场里,有领导的关爱,同伴的互助,公正的评价,就能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压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发挥人际交往的能力,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创设一个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合作融洽的人文环境,这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的幸福还自于教学活动,随着学生的成长,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浓郁的情感交流使教师获得幸福的感念。
三、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若干构想
(一)树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人际交往意识,完善教师个性素质
通过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认识到交往能力的在和谐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个和谐友善的师生互动环境不仅使教师更热爱自己的岗位,而且更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一个轻松自如的职场氛围,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谐互助的同事关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师。
(二)增强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提供更多实际可行的学习交流的互动机会
1.对于准教师而言,可以采取课内教学训练和课外实践训练。
课内教学训练主要借助两种方法进行:(1)案例分析法。通过指导教师展示或学生寻找教师职业生活中各方面典型的人际交往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剖析,从而掌握教师职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些规律性行为范式的方法。(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人际交往情境,有准备或无准备的扮演某一角色的方法。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注重扮演角色的感受体会。
2.对于职后培训的教师而言,一方面创设学习共同体,增加共同体之内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和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一方面,采取自我反思法,即教师着眼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中来分析自己的行为,产生行为的思想意识及所产生的后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有助于长生、改进勇于指导教师人及交往行为的意识和策略。
除此之外,在教师教育中教师应具有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对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侧重于教师的师生交往、同事交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
总之,教师群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而当今教师教育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并未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我们要将对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师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