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辽国萧太后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皇帝武则天,那你听说过历史上另一位女性领导者——辽国的萧太后吗?
  在评书或者某些讲述杨家将故事的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经典桥段:有一位厉害的女性领导者,在两军对战中,派人摆下天门阵,阵内又设108个阵,让大宋的官兵吃尽了苦头,许多将士都命丧阵中,这位领导者就是辽国的萧太后。她屡次违背誓约,对大宋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企图捞取更多的好处。尽管大宋一次次挫败辽国的进攻,但杨家许多杰出男儿都死于她的阴谋诡计,她是杨家不共戴天的仇人。最终“邪不压正”,萧太后还是败在了杨家将的手里,灰溜溜地退回了北方。

  杰出的政治家
  然而翻開史书,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真实的萧太后并不是杨家将故事里的反面人物。萧太后本名叫萧绰,小名叫燕燕,是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宗的皇后。辽景宗自幼体弱多病,因此常常把朝政交给萧绰打理。别看萧绰有“燕燕”这样可爱的小名,她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狠角色,治理国家一点儿也不含糊。982年,辽景宗驾崩,他年仅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也就是后来的辽圣宗。就这样,萧绰成了萧太后,辅佐儿子治国理事。在她的治理下,辽国逐步走向了强盛。
  辽圣宗即位后,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子幼母弱之机,于986年对辽国发动了战争。此次北伐,大宋集中了曹彬、潘美、杨业等名将,大有要灭了辽国的势头。此时的辽国,内部政局不稳,外有强敌压境,可谓内忧外患。但是萧太后知人善任,大胆起用年轻的将领,甚至亲自带兵打仗,不仅稳定了国内的局势,而且还击败了大宋的军队,俘虏了名将杨业。
  大败宋军之后,辽国一改被动的局面,频频向大宋主动出击,宋军连连失利。1004年,在宋真宗御驾亲征的鼓舞下,宋军在河北的澶(chán)州城下大败辽军,辽军统帅毙命。
  经历了十几年的战争,宋辽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萧太后提出与大宋签订和解协议,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成为兄弟之国,双方互派使节,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澶渊之盟”为宋、辽边境的军民换来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
  为什么故事中的萧太后总是反面人物

  “澶渊之盟”的签订,尽管双方都获益,但对于大宋的土大夫阶层来说,却是“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是耻辱。在宋代一本叫作《乘轺(yáo)录》的书中,作者路振编造故事丑化和诋毁萧太后,以表达对“城下之盟”的愤怒。于是《乘轺录》成了宋人丑化、诋毁萧太后的典型著作,被后世广泛引用。而在民间,为了突出杨家将抵御外敌的精神,人们就拿辽人当反派来讲故事,萧太后自然就成为反面人物的代表了。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萧太后在参与朝政的近40年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强国利民的政策,巩固了辽国的统治,对辽国的中兴和少数民族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趙小野最近在看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他很好奇:“最早会说外语的中国人是谁呢?”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每种文字和语言都有自己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了能够更广泛地交流,获取更多信息,人们就需要学习别的部落或国家的文字和语言,甚至会把其他文字、语言渐渐融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  我国在周代时有个叫“象胥(xū)”的官职。象胥就是管理藩国使者的官员,也是翻译人员。象胥会把国君的话传给周边
期刊
一篇《岳陽楼记》,让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名满天下,也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曾经有段时间,只要前往岳阳楼的游客能完整背诵出《岳阳楼记》全文,就能获得一张免费门票。由此可见《岳阳楼记》对于岳阳楼的重要意义。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这可并不是一篇容易背诵的语文课文哟!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称“巴陵”),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城楼”。岳阳楼的楼体
期刊
十多年前,每天在成都十陵镇青龙村街心花园嬉戏的孩童与来往的人群大概不会想到,他们脚下藏有一座古墓。  这藏于街心花园下面的古墓是在2010年11月开始考古发掘的,历时半年。墓主经专家证实是后蜀的宋王赵廷隐。后蜀是五代时期的“十国”之一,五代是介于唐代和宋代之间的一段“混乱”的割据时期。这位墓主赵廷隐曾是一位武将,他追随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立下了赫赫战功,继而又辅佐其子——后蜀末代皇帝孟昶(chǎn
期刊
结识裴剑威已将近十年,但彼此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知道他喜书、擅书更是晚近的事。大约一个月前,张百行先生来寒舍清谈,顺便携来剑威兄的作品,并云:剑威现定居昆明,已弃商从艺,专攻书道,目下正抄录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百行先生携来的正是这类作品。蓝色并以金线界格的纸上呈现的是具有晋唐风韵的雅俊秀逸的小楷,一览之下,不觉清灵之气扑人眉宇。这不免使我对剑威兄多年的深藏不露感到惊讶。但仔细一想,这与剑威兄秀外
期刊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称能容忍、宽容他人的人“度量大、有修养”。在这里,“度量”指人们能宽容他人的限度。然而,“度量”原本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工具——“度”用来计量物体的长短,“量”用来计量物休的容积,这两种工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数”的由来  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大小、多少等数量观念,从而产生了“数”的概念,自然而然发明出了许多计数的方法。由于商代以前没有文字,我
期刊
楚国初形成  在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支芈(mi)姓的部落南下,到了今天的荆楚大地,也就是湖北省,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南方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落,这就是楚人的祖先。  到了商代末年,一个叫鬻(yù)熊的首领带领着楚人投奔了蒸蒸日上的周王朝,受到了重视。后来,楚国的国君就都以“熊”为氏了,如熊绎、熊通等。  又过了一段时间,到了西周初年,周成王正式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君,还给他分
期刊
郑和是谁  郑和(1371—1433),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了功,明成祖朱棣就赐他郑姓,人们称他为“三保太监”。郑和有智谋、具备军事才能,朱棣很信任他,还选他为下西洋的正使。郑和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据说郑和是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人,他在年轻时就跟随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后来
期刊
编者的话  近年来,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同学们在学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为如何记住那么多古代的人名和事件发愁?别急,新栏目“古代求生记”能帮你。每期都有由历史知识改编而成的趣味小故事,让你轻松抓住重点,成为历史课小达人!  今年是2021年,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这不,连我们社会课的老师都做起了VR(虚拟现实)游戏研发。最近,他为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真实的历史
期刊
在楚国当个小小“吃货”吧  楚国地处南方,物产丰饶,因此楚国人的饮食丰富多样。  首先是主食。楚国地处传统的稻作农业区,粮食以稻米为主。在楚国的都城纪南城(今湖北省荆州市)内,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米,他们推测这里可能是以前楚国的粮食储藏库房。  蔬菜水果也是楚国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十分丰富。在湖北省江陵市的望山楚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十余种植物的果实、果核、呆皮及种子。楚国人的
期刊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使用橡皮的经历,用铅笔写错的字,拿橡皮轻轻一擦就能擦掉重写了。可是如果咱们穿越时空,进入2500多年前孔子开办的学校去上课,那课堂上没有纸、没有铅笔,也没有橡皮,作业要用毛笔蘸墨汁写在竹简上,写错了字该怎么办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这是2000年在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中出土的文官俑,他上身穿着过膝长襦,腰间束着皮带,面带一丝微笑,双目下垂,一副非常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