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干预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肿瘤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具病情重,病情缠绵,预后差,心理负担重等特点,针对不同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浅谈如何护理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 肿瘤不同阶段;心理变化;护理体会
   肿瘤往往有以下特点:病情重、病程长、预后差、心理负担重。虽然现在肿瘤的诊疗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的周期仍不令人满意,所以对他们来说仍面临死亡的威胁,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临床工作中,笔者经常能遇到对疾病反应强烈,甚至发生极端行为的病人,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会加速恶性肿瘤的进展,影响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因此,了解肿瘤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阶段心理反应规律是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获得最佳身心状态及增强治疗效果的前提。本人结合多年的护理肿瘤患者的经验,浅谈对此病的护理体会。
  1 疾病早期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笔者对收治的18岁至75岁不等共100例肿瘤的病人做了细致地观察和调查,虽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但由于患不同的恶性肿瘤,其心理活动,对社会的需求及生存的强烈愿望均具有一定的共性,概括起来大约有三种类型:(1)求生欲望强烈型。(2)悲观失望型。(3)理智明白型。
   求生欲望强烈型 这类病例表现为恐惧、疑虑、易怒,当病人突然得知自己确患癌症时,会惊恐万状,烦恼不安。而这种恐惧是肿瘤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根据文献报道和多年的临床观察,癌症常见的恐惧有:对病未知的恐惧感,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死亡和失去亲人的恐惧等。恐惧常唤起对过去的缅怀和未来对比联想和回忆,因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主要使其摆脱对病未知的恐惧。长期以来,对是否如实告诉病人患癌症的诊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研究表明80%以上的病人愿意知道自己的诊断和病情,特别是对一些有文化素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病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自己的病情,如与医护人员交往,自己翻阅有关书籍,通过与其他病人的交流等 。
   悲观失望型 这类病例往往性格内向,不稳定,暗示性强,尤其是他们对癌症有着异常敏感性,他们害怕就诊,害怕医生检查出自己确实患了癌症,顾虑或因医生的粗心大意而延误诊断和治疗,他们表现出的焦虑和恐怖反应严重,所以对这种病人就不宜采用公开性护理方式,应首先做到症状护理,另外可通过一些说服力强的实例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怖反应。治疗上认真负责,让病人减轻顾虑,在平时沟通中多与患者谈一些让他值得自豪及骄傲,使人心情愉悦的话题。应特别注意一些情绪反应异常的患者,除心理护理外,还应采取一些措施,如床头交接班,加强巡视,我们还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種意外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如对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应急预案等,保证病人的安全。
   理智明白型 这类病例绝大部分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从症状到治疗、转归都很明白,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只要还有治疗的希望,他们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各种治疗与检查。对于这类病人要与患者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尽可能为病人提供相关疾病的知识和信息,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争取康复的希望。
  2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肿瘤患者在治疗阶段,遭受着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如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广,常影响机体或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失语、截肢、人工肛门、甚至损容等;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脱发等,常使病人的焦虑和心理负担加重,常可见焦虑、忧愁、抑郁、愤怒、敌意、哀怨和自怜等情绪反应,他们的认知、意志能力及人格也可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注意配合的事项,这是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不可忽视的环节。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向他们讲解药物的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副作用等,如何正视这些副作用,正确指导合理用药。术前协助医生耐心解释手术对挽救生命,防止肿瘤复发的必要性,术后帮助病人重建机体功能,如语言训练、造瘘咨询和功能锻炼、身体缺失部分的代偿等。请已治愈的病人献身说法,举办癌症患者定期联谊活动,为病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对康复起到了独特的效果。除了面向患者,病人的治疗还需要家庭以及社会给予支持和精神慰藉,在制定各项治疗计划及护理措施中要与家属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向家属宣传心理护理知识,帮助家属参与病人的护理,使其充分起到对病人心理护理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会产生烦躁,易怒的心理,加强营养,改善病人营养不良的状况与提高放化疗效果,减少感染和降低死亡率密切相关,护士应与医生及家属共同制定病人的饮食计划和恰当的给养方法,保证营养丰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 疾病晚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反应主要会有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淡漠和被抛弃。这种孤独感在白天尚能忍受,到了夜间却寻求护士的巡护,主动解决病人的需求。对终末期病人,不应过多考虑人生观、价值观,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这是对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
   当病情迅速恶化,各种治疗失败时,病人会出现愤怒和绝望的情绪反应,甚至有轻生意图,应多予关心,并加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也有一些病人喜欢安静,愿意从医院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后离开人世,应尊重病人的愿望。应注意向家属做好有关病人死亡知识教育,使他们对痛失亲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有效地应对危机。
其他文献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表现为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腎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是目前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收治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98例,通过精心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9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32
期刊
【摘要】 本文就临床护士发生纠纷后出现的心理变化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目的 在于探索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护理纠纷。结果 高年资护士易出现迁就心理;低年资护士易出现愤怒和抑郁心理;护生易生出恐惧和委屈心理。 结论 尽快采取解决纠纷、积极稳定护士情绪、维护护生自尊心及注重对护士心理素质培养等护理管理措施,使护士在纠纷发生后这一特殊氛围内能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进行工作。   随着
期刊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肺栓塞;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容易引起肺动脉栓塞,据报道,肺栓塞病死率约为30%,栓塞肺动脉的栓子75%~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期刊
【摘要】 加强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分析了一下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探讨了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要点,希望为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内分泌;护理人员;体会  1 引言   内分泌科收治的是患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最主要的病种是糖尿病和甲亢,尤以糖尿病居多。为了深入贯彻“优质护
期刊
【摘要】 通过对临床患者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后出现皮疹、喉头水肿、憋喘、呼吸困难、头晕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临床表现的分析,而获得的心理体会:左氧氟沙星虽然优点很多,但应用时一定要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依照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合理应用,严密观测其不良反应。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是由日本1994年首先研制開发成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在救治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救治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讨论。方法 抽取8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基础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在治疗后一星期和一个月内的存活率都明显高
期刊
【关键词】 老年患者;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护理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尤其老年患者,提质差、并存病多,为手术前后护理增加了难度。我科2008年1元—2011年6月共护理老年手术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2例,男6例,女4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其中胃肠手术5例,乳腺手术3例,本组病例中高血压病史6例,慢支病史3例。  2 术前准备  2.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高热惊厥的患儿资料。总结其临床抢救方法及护理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 本组56例患儿中,55例患儿康复出院,1例患儿好转。其临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为患儿控制惊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给予降温、保护患儿安全。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使老年人获得满意治疗与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老年人病人心理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老年病人经过护士的耐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与亲切感,对护士产生了信任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理。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对病人有同情心,尊重老年人的人格与隐私,顾及到病人的内心感受,从而让老年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期刊
【关键词】 按照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   为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在患病过程中,要注意如何对小儿的整体护理,使其身心保持最佳状态,争取尽快痊愈。儿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身心发育规律与特点,进行科学护理,精心培育。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工作近二十多年,现就自身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关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及护理工作的安全因素的体会,认为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熟练掌握患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