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段学生年龄小,阅读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储备量低,因此学生们在阅读中很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思想,阅读一遍或者几遍后,仍旧留存着模糊记忆,不能提取信息,将所阅读的信息转换为自己的思想。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方式,让学生提取阅读的信息,帮助他们提升口语、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强化记忆、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低段学生;阅读;提取信息;能力
引言
信息提取后,学生不仅对于阅读的文本记忆深刻,同时还能够在阅读期间,产生更深入的文本思考,走进文本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沟通,信息提取后可以多文章信息整合,处理为不同的信息板块存入脑海,这些信息将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后续的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强花学生的综合感悟力。
1.抓住重点信息
提取信息首先是要看,读的过程中,要看什么,看到之后学生们会自然的思考什么,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低段学生普遍上喜欢读故事类的文章,他们习惯跳过旁白,直接进入故事对话,来了解不同人物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先看到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并形成记忆,如让学生阅读后简单的说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接下来从这个故事的主线出发,逐渐的向周围的信息蔓延,如背景是什么,怎么描写的故事场景,结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点,让学生阅读中有主次之分,对于一些篇幅较长、描写的比较细致的文章,更需要层次划分,让学生能够看到文章最中心的部分形成初步印象,接着重复看到其他的信息,连带着对中心信息又加深了印象。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压力,也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逻辑感,对于文章的框架有记忆后,学生就自然的提取了其中比较具有冲击力的信息,从而在问题的探索中,学生将一些原本不感兴趣的元素也纳入记忆,从课题核心开始,有了阅读和信息提取的方向。
2.领会信息含义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再分别告诉人们要善待土地,保护好喝水、空气、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類的母亲,要保护好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既是文章的课题,又是文章的中心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线展开思考:“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面对这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抓住精彩的语句,在读中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神圣与可贵。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更是达到了“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走进信息语境
语言情景对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各个学段中都有“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表述。由此可见,让学生浸润在文章语境中,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提取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青山不老》一课,在揭示题意后,教师可以围绕“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让学生直入课文中的重点语段进行整体感知。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先找出了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接着师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起探究: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学生在细读中抓住描写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活条件艰苦的语句,同时结合老人创造的奇迹,这样一位始终坚持不懈、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片绿洲的老者形象屹立在学生眼前。读到此处,学生便能体会到改造山林是一件多么艰难困苦的事情,老人用了15年的时间,才换来了今天的“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是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生命的意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这青山中得以彰显,也会永远伴随着青山永垂不朽。在层层递进中,学生领悟到了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
4.加强信息理解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引领学生真正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文本意蕴的挖掘,以引起学生共鸣,强化学生对文本教材的理解。如《金色的草地》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小男孩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文章语言美,景色美,小哥俩发现草地变颜色的过程更美。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要引领学生真正沉下心来,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在读中体验小哥俩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玩耍的快乐、发现的快乐,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加强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应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深入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深入体会作者传递的情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在细读课文中品味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明.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J].东北师范大学,2018(05):172-173.
[2]赵文达,滕伟,石博文.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J].现代教育,2017(01):186+188.
[3]冯鹏程.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D].西北工业大学,2018(12):56.
[4]柳虔林,丁洪伟.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J].东北师范大学,2019(04):6-9+44.
关键词:低段学生;阅读;提取信息;能力
引言
信息提取后,学生不仅对于阅读的文本记忆深刻,同时还能够在阅读期间,产生更深入的文本思考,走进文本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沟通,信息提取后可以多文章信息整合,处理为不同的信息板块存入脑海,这些信息将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后续的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强花学生的综合感悟力。
1.抓住重点信息
提取信息首先是要看,读的过程中,要看什么,看到之后学生们会自然的思考什么,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低段学生普遍上喜欢读故事类的文章,他们习惯跳过旁白,直接进入故事对话,来了解不同人物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先看到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并形成记忆,如让学生阅读后简单的说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接下来从这个故事的主线出发,逐渐的向周围的信息蔓延,如背景是什么,怎么描写的故事场景,结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点,让学生阅读中有主次之分,对于一些篇幅较长、描写的比较细致的文章,更需要层次划分,让学生能够看到文章最中心的部分形成初步印象,接着重复看到其他的信息,连带着对中心信息又加深了印象。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压力,也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逻辑感,对于文章的框架有记忆后,学生就自然的提取了其中比较具有冲击力的信息,从而在问题的探索中,学生将一些原本不感兴趣的元素也纳入记忆,从课题核心开始,有了阅读和信息提取的方向。
2.领会信息含义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再分别告诉人们要善待土地,保护好喝水、空气、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類的母亲,要保护好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既是文章的课题,又是文章的中心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线展开思考:“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面对这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抓住精彩的语句,在读中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神圣与可贵。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更是达到了“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走进信息语境
语言情景对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各个学段中都有“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表述。由此可见,让学生浸润在文章语境中,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提取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青山不老》一课,在揭示题意后,教师可以围绕“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让学生直入课文中的重点语段进行整体感知。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先找出了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接着师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起探究: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学生在细读中抓住描写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活条件艰苦的语句,同时结合老人创造的奇迹,这样一位始终坚持不懈、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片绿洲的老者形象屹立在学生眼前。读到此处,学生便能体会到改造山林是一件多么艰难困苦的事情,老人用了15年的时间,才换来了今天的“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是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生命的意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这青山中得以彰显,也会永远伴随着青山永垂不朽。在层层递进中,学生领悟到了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
4.加强信息理解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引领学生真正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文本意蕴的挖掘,以引起学生共鸣,强化学生对文本教材的理解。如《金色的草地》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小男孩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文章语言美,景色美,小哥俩发现草地变颜色的过程更美。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要引领学生真正沉下心来,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在读中体验小哥俩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玩耍的快乐、发现的快乐,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加强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应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深入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深入体会作者传递的情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在细读课文中品味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明.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J].东北师范大学,2018(05):172-173.
[2]赵文达,滕伟,石博文.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J].现代教育,2017(01):186+188.
[3]冯鹏程.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D].西北工业大学,2018(12):56.
[4]柳虔林,丁洪伟.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J].东北师范大学,2019(04):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