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其当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教材,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发生。《普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方面给了我们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教学的理论依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方面就是核心,是最基本的内容目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和前提
“深度学习”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指向的是当今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当下老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深入,难以站在育人目标的宏观视野下提出的关键性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表明,“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更强调知识的学术性价值、实用性价值、教育性价值以及生命价值,更提倡学生的核心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实践和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并使其自动化、系统化、结构化、素养化,最终让学习产生素养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学习目标的含义和制定原则
学习目标是预期学生将要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一学习结果是学生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的具体明确行为。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规定了学生的认知内容和认知程度,是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规定。
三、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制定的具体策略
1. 分析层次,制定难度合理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对于学习的难度十分在意。当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因此,教师在基于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制定时,一定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把握。学习目标制定要在合适的难度水平,即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会无法完成,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太过于简单,学生就会不集中精力,认为太无聊;难度过大,就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产生畏难感,这对学习都是无益的。课堂的学习目标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然后能够完成,获得成就感。同时,学习目标还要为深度学习进行服务,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培养。
由于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都有着差异性,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出难度适中的课堂学习目标。这对教师的挑战较大,因此,将学习目标分为四个水平,希望对实际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知识提取水平,这类的学习目标的制定相对会简单一些,直接利用课文,可以达成目标。
(2)理解水平,当学习目标涉及理解时,要求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合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设定,往往是“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章的意境”,对某一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等。这个时候,对于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
(3)分析水平,学习目标是需要层层递进的,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也是一点点增加的,对于分析阶段的目标,则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理解文章,还可以对其进行归纳分类,联系学习过的知识,来迁移学习新的知识了。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把学习目标制定为“读一读课文,为乌鸦找到其他的喝水办法。”这个时候,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思考,联系旧知和生活经验,逐渐渗透深度学习的理念。
(4)知识运用水平,不管学习目标千变万化,最终的知识是要会用,才是最终的目的。知识运用水平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寓言三则》,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仿写一则寓言。这个时候,对于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要求就比较高了。
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能科学准确地设定出具体的、具有不同难度水平和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目标,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深挖教材,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小学语文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精确制定学习目标。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往往会有很多部分,比如单元导读、课后练习、语文园地、识字表、写字表等板块,从这些题目中我们能够感觉出清晰的提示。
3. 根据课程标准,分解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要学会根据深度学习的理念,来进行课程的分解。在深度教学中,救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地去分析和讨论教材的知識点,去发现一些知识中的辩证点,让学生关注知识的体系和分差。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学生对低思维层次的问题反复纠缠,而是要让学生在已有水平基础上不断向较高思维层次递进。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也要进行分段。教材中的教学专家,往往通过课程标准,将目标制定为学段目标。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将学段目标拆分为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很多时候,课程的标准与教师想要制定的学习目标,会存在交叉、重复等问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替代、拆解、组合等多种方法来分解教材中的课程标准,从而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以上,就是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也是检验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必须具有不同的难度水平,还要和课标进行连接,对于传统的学习目标进行不断的改良,优化,以达到适应课堂实际教学,使学习目标不仅具有挑战性又能够达成的要求和标准。但是,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的设定,仅仅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度的把握。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针对实情进行合理的目标设定,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将课堂的效率最大化,将深度学习带入小学语文的课堂实践中。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和前提
“深度学习”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指向的是当今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当下老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深入,难以站在育人目标的宏观视野下提出的关键性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表明,“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更强调知识的学术性价值、实用性价值、教育性价值以及生命价值,更提倡学生的核心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实践和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并使其自动化、系统化、结构化、素养化,最终让学习产生素养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学习目标的含义和制定原则
学习目标是预期学生将要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一学习结果是学生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的具体明确行为。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规定了学生的认知内容和认知程度,是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规定。
三、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制定的具体策略
1. 分析层次,制定难度合理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对于学习的难度十分在意。当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因此,教师在基于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制定时,一定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把握。学习目标制定要在合适的难度水平,即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会无法完成,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太过于简单,学生就会不集中精力,认为太无聊;难度过大,就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产生畏难感,这对学习都是无益的。课堂的学习目标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然后能够完成,获得成就感。同时,学习目标还要为深度学习进行服务,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培养。
由于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都有着差异性,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出难度适中的课堂学习目标。这对教师的挑战较大,因此,将学习目标分为四个水平,希望对实际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知识提取水平,这类的学习目标的制定相对会简单一些,直接利用课文,可以达成目标。
(2)理解水平,当学习目标涉及理解时,要求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合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设定,往往是“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章的意境”,对某一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等。这个时候,对于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
(3)分析水平,学习目标是需要层层递进的,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也是一点点增加的,对于分析阶段的目标,则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理解文章,还可以对其进行归纳分类,联系学习过的知识,来迁移学习新的知识了。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把学习目标制定为“读一读课文,为乌鸦找到其他的喝水办法。”这个时候,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思考,联系旧知和生活经验,逐渐渗透深度学习的理念。
(4)知识运用水平,不管学习目标千变万化,最终的知识是要会用,才是最终的目的。知识运用水平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寓言三则》,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仿写一则寓言。这个时候,对于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要求就比较高了。
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能科学准确地设定出具体的、具有不同难度水平和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目标,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深挖教材,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小学语文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精确制定学习目标。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往往会有很多部分,比如单元导读、课后练习、语文园地、识字表、写字表等板块,从这些题目中我们能够感觉出清晰的提示。
3. 根据课程标准,分解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要学会根据深度学习的理念,来进行课程的分解。在深度教学中,救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地去分析和讨论教材的知識点,去发现一些知识中的辩证点,让学生关注知识的体系和分差。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学生对低思维层次的问题反复纠缠,而是要让学生在已有水平基础上不断向较高思维层次递进。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也要进行分段。教材中的教学专家,往往通过课程标准,将目标制定为学段目标。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将学段目标拆分为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很多时候,课程的标准与教师想要制定的学习目标,会存在交叉、重复等问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替代、拆解、组合等多种方法来分解教材中的课程标准,从而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以上,就是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也是检验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必须具有不同的难度水平,还要和课标进行连接,对于传统的学习目标进行不断的改良,优化,以达到适应课堂实际教学,使学习目标不仅具有挑战性又能够达成的要求和标准。但是,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的设定,仅仅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度的把握。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针对实情进行合理的目标设定,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将课堂的效率最大化,将深度学习带入小学语文的课堂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