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有的教学体系培养出的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因此,必须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本文借鉴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从校企合作、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五个方面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目前的物流管理教改和同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营销专业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014-02
继“物流”被列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之后,物流管理岗位的需求量已连续多年名列需求榜前列,但录取率却不尽人意,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岗位性价比和入职后几年的职业发展状况也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作为从事物流管理教学工作的老师和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必要好好反思下,去探寻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其实,目前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还是坚持“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验、实训、实习时间太少,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1],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因此,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要想改变现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借鉴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如下几方面建议。
1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1.1推进内涵式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可分别实行“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争取相关行业企业的支持,参与办学,在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人才、组织教师培训、教师互兼互聘、共建实训与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技术合作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办学活力。充分利用已有的校企合作,建立更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让学校与企业都全程、深层参与人才培养,负责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拟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就业安排与跟踪培养等等。
1.2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质量。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在量上满足所有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更要注重质量上的提高,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②在单位发展和物流业绩上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较先进的物流管理水平;③能够提供必要的物流管理生产实习和生活条件,并具有对学生实习进行科学的组织、指导和管理能力;④基地原则上可以每年或每学期按计划安排一定的实习岗位,或者在某一物流管理领域可供学生参观、见习。
2强化师资建设
2.1优化师资结构。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不仅仅是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非常强,高学历、高职称的物流管理方面的教师大多是从“出校门-进校门”,没有实战经验,多是“研究型”教师,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2]。要想切实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重点、有倾向性地引进有企业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或者通过合约方式将企业高端管理人员、物流管理精英纳入本专业教师队伍,以强化教学团队的市场操作能力。
2.2加强教师职后实践能力培养。 从企业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于是,一些学校由 “外部输血”改为“内部造血”,鼓励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到企业锻炼一段时间,但现实情况是要么是锻炼机会很少,要么是流于形式,教師的实践能力依然没有多大提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该校专门制定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规定下企业锻炼与职称挂钩,教师申报副高或中级职称必须有累计半年下企业锻炼的经历,原则上所有教师每5年必须有累计半年时间下企业锻炼。二是规定下企业锻炼与教学质量挂钩。学校把教师下企业锻炼当作是一种奖励政策,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近两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须在B级及以上,若未达到要求,学校将不予批准下企业锻炼。三是规定下企业锻炼与系部考核挂钩。各系部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的人数应达到系部教师总人数的10%以上,且参与面要广,5年内一般不允许重复下派。并将其作为系部考核的指标之一。四是系部给下企业锻炼的老师布置实质性任务,并将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五是严格日常管理制度,院系分别成立督查考核小组,督查考核小组不定期对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检查,如三次缺岗,考核作不合格处理,给予行政处分。六是待遇保障,奖惩分明。教师下企业锻炼期间,学校给予郊区补贴、交通补贴、午餐补贴和校内津贴。津贴部分发放视考核结果而定,考核为良好及以上则津贴予以全额补发;考核合格的则发放75%;考核不合格的则不予发放。经考核,确有成果或表现突出者,经行政办公会议认定,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3]。希望该校的做法能够各大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得以推广,并严格执行,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说服力。
3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3.1优化课程设置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适应物流管理岗位工作需要,应该强调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导向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社会适应性强”的原则,培养方案按照“基础+专业+职业”三个模块设置课程,突出职业导向和社会适应。“职业”即与就业领域有关的课程模块,如“汽车物流运作管理”、“IT物流运作管理”、“家电物流运作管理”、“冷链物流运作管理”等。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为必修课,而职业类课程为选修课。按照“基础+专业+职业”三个模块设置课程,一方面强调了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兼顾了就业选择的灵活性与适应性[4]。 3.2强化课程管理。 笔者建议,每门课程采取主讲教师负责制,完成每门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内容必须统一。除此之外,由主讲教师牵头,其他老师共同参与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和案例库,并紧跟专业发展及时增加和调整内容。
3.3加强教材建设。 多数高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名校名师编著的,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增加了太多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所授内容与教材内容出入较大,更有甚者,一些老师讲课不用教材,考试用教材,把教材当作了考试的依据,这种做法,不但失去了选用教材的意义,而且学生会觉得学校对他们不负责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自编教材,或与别的学校合编教材,并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删减陈旧内容。
4创新教学管理
4.1按能排课。 “术业有专攻”,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两门课,也应该教授自己最擅长的课程,不仅教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也是对学生负责。但现实情况是许多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所教授的课并非自己所擅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先授课老师由于非教学事务如行政、科研等事务的增加而少代课或不带课,抑或由于授课老师的短期离岗和离职,而导致这些课程由并非擅长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来教授;二是学校为了学科的发展而新增加了一些课程,由于所有人都没上过这些课,需要重新备课,增加了工作量,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教。还有一些课程本身的教授难度较大,在排课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接,排课老师只好把这些课安排给了耳根子软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大多都不擅长教授这些课;三是许多学校实行课程轮讲制度,目的是让该学科的所有老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培养了许多全能型教师,但对学生来讲就有点不负责任了,并不擅长教授这门课却来上这门课,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任课老师来讲,学生评价不好,声誉上也是一大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同样一门课应固定1-2个最擅长教的老师来上,人数可根据学生规模和班级数量来定。另外,一些老师虽然长期教授某门课程,但是学生评价并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可以给别的老师或新来的老师执教的机会,讲的不好的维持现状,讲的好的,该换就得换。按能排课的方式,对学生、老师和学校来讲都是有利的。只有教学质量上来了,才能更好的持续发展。
4.2避免重复授课同样的内容。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一些课程会出现近似内容,当然由于学科的关联性各科目之间有相通之处不足为奇,但要考虑学生在接受近似课程时的心态状况和兴趣度,如果各系部之间的教师只是各自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这无疑会增加了学生的时间成本,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和吸收的有效率,所以需要校方统筹各科目间有类似或重复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比重,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如物流的概念、起源、发展,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几乎都会涉及,反反复复的讲令我们的学生极其反感,诸如此类的内容,重复出现的现象在物流管理专业较为普遍,让学生认为这门专业根本就没有多少知识可以学,没必要安排那么多课程。所以有必要要求各科教师要做好衔接和沟通工作,规划好各科的教学大纲,避免重复内容教授,提高授课的有效程度[5]。
4.3避免学生视觉疲劳。 有些学校在排课的时候,出现一个老师在一个学期给同样的班级上多门课程的现象,同一个老师,一周要见好多次面,个别学校甚至是一整个上午或一整个下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只是课程不一样,教室不一样,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严重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不好。因此,排课老师在排课的时候不能以为把课排下去就完事,还应注重课程的结构性安排,不能仅仅以教学任务为主,更重要的是要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多考虑下。
4.4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一些老师存在偷懒、应付教学的现象,一个课件可以用好几年,一些理论已经进行了更新,一些案例所涉及的企业、人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便知道了,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争取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理论、发生时事的最新进展。比如,曾经做的非常好、常常被拿来当正面教材的企业后来失败了,破产倒闭了,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后来纷纷落马,我们的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去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再举个例子,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系列轰动管理界的理论,但是他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却破产了,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思考,再好的理论都有其应用局限,不会灵活运用,理论非但不会产生正面影响,而且还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理论在某些条件下是根本行不通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一定要时时关注时事,关注物流管理学界的动态,并及时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东西。
4.5录制教学视频。 每个学校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如研讨会、组织老师去听某个老师的课,多数情况下这些措施都是泛泛而谈,最终都流于形式了。笔者认为录制教学视频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虽然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该项工作,但要么是录制精品课程的视频,要么是录制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好的老师的授课视频,而且大多数学校都只录制一次课或几次课的内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方式难以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建议,应该给每个老师都录制教学视频,而且是某门课程的全程录像,学院统一管理,同一个教研室的老师一起针对某个老师的教学展开讨论,鼓励好的,改进不足的,同一个老师所教授的同一门课可每隔一两年重新录制,能够让任课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持续改进。另外,这种方式也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作为新来教师学习的重要参考。
4.6强化和完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产品怎么样,市场说了算,顾客说了算。同样,一个老師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评价制度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专家评价为辅。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校都是以专家评价为主,学生评价成了形式。而且专家评价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板书设计、讲义编排、上课内容、学生管理等方面条条框框太多,物流管理无定式,但是我们的教学体系却给定死了,结果是老师们疲于应付,无心创新。拿到课率来讲,许多学校将其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追求高的到课率,我们的一些老师费尽心思制定了严格的点名制度,学生为了不挂科只好乖乖地来上课,由于老师教的不好,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神游再就是窃窃私语、干别的事儿,对学生来讲,来与不来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没有学到东西。相反,讲课讲的好的老师一般都是疏于管理学生的,靠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来上课,大部分学生还是认真听课的,不排除一些学生由于私事、不想学习、不认同老师的教学方式而不来上课的,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而使这些老师的到课率不是很高。但评教结果是学生反映上课好的老师并不在名师行列,无疑给这些老师的积极性打击是很大的,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悲哀。为了对学生负责,必须强化和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的制度,严格执行,对于讲课好的可以奖励,讲课不好的,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惩罚性的措施,做到了这些,相信我们的老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会提升一大截的。 5推进学生管理工作
5.1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普遍不高,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机会太少。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经营挑战大赛、模拟谈判大赛、物流管理策划大赛、创业大赛等挑战赛,以赛代练,以赛代考,并与学分紧密结合,促使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5.2协助学生成立和管理物流协会。 物流学会是学生组织,以本专业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为指导、顾问。协会可依据学生兴趣,成立若干单项问题或兴趣研究(沙龙)小组,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激发和巩固专业兴趣,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交流学习心得,营造学术氛围。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名人的演讲视频、培训大师的培训课程视频,邀请企业界的物流管理精英传授经验,通过这些不仅能够点燃协会成员的奋斗热情,还能学到书本外的一些东西。协会内部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竞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研、思、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
5.3鼓励和推进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工作。 目前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行业比较混乱,证书泛滥,甚至一些证书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但是,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在同等条件下,有证和无证的结果还是挺大的。因此,应鼓励学生考取学生感兴趣的、与专业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相关的证书。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助理物流管理师、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剑桥商务英语等证书都是可以考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展培训工作,在职业技术資格证书考试上下些功夫,以增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泳兴.市场营销主干专业课程体验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2(20):31-32
[2] 孙言雅.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企业锻炼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09(4):194-195
[3] 武俊梅.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职后培养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黎建新,叶泽,廖水香.理工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0-41
[5]肖春兰.市场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影响[J].现代营销,2012(12):168-169
【关键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营销专业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014-02
继“物流”被列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之后,物流管理岗位的需求量已连续多年名列需求榜前列,但录取率却不尽人意,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岗位性价比和入职后几年的职业发展状况也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作为从事物流管理教学工作的老师和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必要好好反思下,去探寻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其实,目前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还是坚持“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验、实训、实习时间太少,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1],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因此,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要想改变现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借鉴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如下几方面建议。
1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1.1推进内涵式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可分别实行“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争取相关行业企业的支持,参与办学,在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人才、组织教师培训、教师互兼互聘、共建实训与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技术合作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办学活力。充分利用已有的校企合作,建立更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让学校与企业都全程、深层参与人才培养,负责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拟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就业安排与跟踪培养等等。
1.2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质量。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在量上满足所有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更要注重质量上的提高,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②在单位发展和物流业绩上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较先进的物流管理水平;③能够提供必要的物流管理生产实习和生活条件,并具有对学生实习进行科学的组织、指导和管理能力;④基地原则上可以每年或每学期按计划安排一定的实习岗位,或者在某一物流管理领域可供学生参观、见习。
2强化师资建设
2.1优化师资结构。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不仅仅是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非常强,高学历、高职称的物流管理方面的教师大多是从“出校门-进校门”,没有实战经验,多是“研究型”教师,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2]。要想切实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重点、有倾向性地引进有企业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或者通过合约方式将企业高端管理人员、物流管理精英纳入本专业教师队伍,以强化教学团队的市场操作能力。
2.2加强教师职后实践能力培养。 从企业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于是,一些学校由 “外部输血”改为“内部造血”,鼓励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到企业锻炼一段时间,但现实情况是要么是锻炼机会很少,要么是流于形式,教師的实践能力依然没有多大提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该校专门制定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规定下企业锻炼与职称挂钩,教师申报副高或中级职称必须有累计半年下企业锻炼的经历,原则上所有教师每5年必须有累计半年时间下企业锻炼。二是规定下企业锻炼与教学质量挂钩。学校把教师下企业锻炼当作是一种奖励政策,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近两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须在B级及以上,若未达到要求,学校将不予批准下企业锻炼。三是规定下企业锻炼与系部考核挂钩。各系部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的人数应达到系部教师总人数的10%以上,且参与面要广,5年内一般不允许重复下派。并将其作为系部考核的指标之一。四是系部给下企业锻炼的老师布置实质性任务,并将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五是严格日常管理制度,院系分别成立督查考核小组,督查考核小组不定期对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检查,如三次缺岗,考核作不合格处理,给予行政处分。六是待遇保障,奖惩分明。教师下企业锻炼期间,学校给予郊区补贴、交通补贴、午餐补贴和校内津贴。津贴部分发放视考核结果而定,考核为良好及以上则津贴予以全额补发;考核合格的则发放75%;考核不合格的则不予发放。经考核,确有成果或表现突出者,经行政办公会议认定,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3]。希望该校的做法能够各大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得以推广,并严格执行,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说服力。
3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3.1优化课程设置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适应物流管理岗位工作需要,应该强调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导向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社会适应性强”的原则,培养方案按照“基础+专业+职业”三个模块设置课程,突出职业导向和社会适应。“职业”即与就业领域有关的课程模块,如“汽车物流运作管理”、“IT物流运作管理”、“家电物流运作管理”、“冷链物流运作管理”等。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为必修课,而职业类课程为选修课。按照“基础+专业+职业”三个模块设置课程,一方面强调了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兼顾了就业选择的灵活性与适应性[4]。 3.2强化课程管理。 笔者建议,每门课程采取主讲教师负责制,完成每门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内容必须统一。除此之外,由主讲教师牵头,其他老师共同参与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和案例库,并紧跟专业发展及时增加和调整内容。
3.3加强教材建设。 多数高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名校名师编著的,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增加了太多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所授内容与教材内容出入较大,更有甚者,一些老师讲课不用教材,考试用教材,把教材当作了考试的依据,这种做法,不但失去了选用教材的意义,而且学生会觉得学校对他们不负责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自编教材,或与别的学校合编教材,并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删减陈旧内容。
4创新教学管理
4.1按能排课。 “术业有专攻”,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两门课,也应该教授自己最擅长的课程,不仅教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也是对学生负责。但现实情况是许多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所教授的课并非自己所擅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先授课老师由于非教学事务如行政、科研等事务的增加而少代课或不带课,抑或由于授课老师的短期离岗和离职,而导致这些课程由并非擅长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来教授;二是学校为了学科的发展而新增加了一些课程,由于所有人都没上过这些课,需要重新备课,增加了工作量,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教。还有一些课程本身的教授难度较大,在排课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接,排课老师只好把这些课安排给了耳根子软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大多都不擅长教授这些课;三是许多学校实行课程轮讲制度,目的是让该学科的所有老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培养了许多全能型教师,但对学生来讲就有点不负责任了,并不擅长教授这门课却来上这门课,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任课老师来讲,学生评价不好,声誉上也是一大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同样一门课应固定1-2个最擅长教的老师来上,人数可根据学生规模和班级数量来定。另外,一些老师虽然长期教授某门课程,但是学生评价并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可以给别的老师或新来的老师执教的机会,讲的不好的维持现状,讲的好的,该换就得换。按能排课的方式,对学生、老师和学校来讲都是有利的。只有教学质量上来了,才能更好的持续发展。
4.2避免重复授课同样的内容。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一些课程会出现近似内容,当然由于学科的关联性各科目之间有相通之处不足为奇,但要考虑学生在接受近似课程时的心态状况和兴趣度,如果各系部之间的教师只是各自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这无疑会增加了学生的时间成本,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和吸收的有效率,所以需要校方统筹各科目间有类似或重复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比重,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如物流的概念、起源、发展,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几乎都会涉及,反反复复的讲令我们的学生极其反感,诸如此类的内容,重复出现的现象在物流管理专业较为普遍,让学生认为这门专业根本就没有多少知识可以学,没必要安排那么多课程。所以有必要要求各科教师要做好衔接和沟通工作,规划好各科的教学大纲,避免重复内容教授,提高授课的有效程度[5]。
4.3避免学生视觉疲劳。 有些学校在排课的时候,出现一个老师在一个学期给同样的班级上多门课程的现象,同一个老师,一周要见好多次面,个别学校甚至是一整个上午或一整个下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只是课程不一样,教室不一样,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严重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不好。因此,排课老师在排课的时候不能以为把课排下去就完事,还应注重课程的结构性安排,不能仅仅以教学任务为主,更重要的是要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多考虑下。
4.4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一些老师存在偷懒、应付教学的现象,一个课件可以用好几年,一些理论已经进行了更新,一些案例所涉及的企业、人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便知道了,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争取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理论、发生时事的最新进展。比如,曾经做的非常好、常常被拿来当正面教材的企业后来失败了,破产倒闭了,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后来纷纷落马,我们的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去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再举个例子,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系列轰动管理界的理论,但是他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却破产了,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思考,再好的理论都有其应用局限,不会灵活运用,理论非但不会产生正面影响,而且还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理论在某些条件下是根本行不通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一定要时时关注时事,关注物流管理学界的动态,并及时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东西。
4.5录制教学视频。 每个学校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如研讨会、组织老师去听某个老师的课,多数情况下这些措施都是泛泛而谈,最终都流于形式了。笔者认为录制教学视频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虽然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该项工作,但要么是录制精品课程的视频,要么是录制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好的老师的授课视频,而且大多数学校都只录制一次课或几次课的内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方式难以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建议,应该给每个老师都录制教学视频,而且是某门课程的全程录像,学院统一管理,同一个教研室的老师一起针对某个老师的教学展开讨论,鼓励好的,改进不足的,同一个老师所教授的同一门课可每隔一两年重新录制,能够让任课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持续改进。另外,这种方式也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作为新来教师学习的重要参考。
4.6强化和完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产品怎么样,市场说了算,顾客说了算。同样,一个老師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评价制度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专家评价为辅。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校都是以专家评价为主,学生评价成了形式。而且专家评价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板书设计、讲义编排、上课内容、学生管理等方面条条框框太多,物流管理无定式,但是我们的教学体系却给定死了,结果是老师们疲于应付,无心创新。拿到课率来讲,许多学校将其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追求高的到课率,我们的一些老师费尽心思制定了严格的点名制度,学生为了不挂科只好乖乖地来上课,由于老师教的不好,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神游再就是窃窃私语、干别的事儿,对学生来讲,来与不来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没有学到东西。相反,讲课讲的好的老师一般都是疏于管理学生的,靠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来上课,大部分学生还是认真听课的,不排除一些学生由于私事、不想学习、不认同老师的教学方式而不来上课的,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而使这些老师的到课率不是很高。但评教结果是学生反映上课好的老师并不在名师行列,无疑给这些老师的积极性打击是很大的,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悲哀。为了对学生负责,必须强化和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的制度,严格执行,对于讲课好的可以奖励,讲课不好的,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惩罚性的措施,做到了这些,相信我们的老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会提升一大截的。 5推进学生管理工作
5.1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普遍不高,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机会太少。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经营挑战大赛、模拟谈判大赛、物流管理策划大赛、创业大赛等挑战赛,以赛代练,以赛代考,并与学分紧密结合,促使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5.2协助学生成立和管理物流协会。 物流学会是学生组织,以本专业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为指导、顾问。协会可依据学生兴趣,成立若干单项问题或兴趣研究(沙龙)小组,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激发和巩固专业兴趣,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交流学习心得,营造学术氛围。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名人的演讲视频、培训大师的培训课程视频,邀请企业界的物流管理精英传授经验,通过这些不仅能够点燃协会成员的奋斗热情,还能学到书本外的一些东西。协会内部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竞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研、思、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
5.3鼓励和推进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工作。 目前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行业比较混乱,证书泛滥,甚至一些证书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但是,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在同等条件下,有证和无证的结果还是挺大的。因此,应鼓励学生考取学生感兴趣的、与专业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相关的证书。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助理物流管理师、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剑桥商务英语等证书都是可以考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展培训工作,在职业技术資格证书考试上下些功夫,以增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泳兴.市场营销主干专业课程体验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2(20):31-32
[2] 孙言雅.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企业锻炼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09(4):194-195
[3] 武俊梅.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职后培养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黎建新,叶泽,廖水香.理工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0-41
[5]肖春兰.市场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影响[J].现代营销,2012(1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