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基层质监工作应坚持“与政府同步调,和企业共发展”的工作理念,提升能力上水平,创新机制固基础,强化监管保安全,服务企业促增长,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帮扶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围绕发展抓服务,贴近民生抓执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每项工作之中,认真履行好各项职责职能,积极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监督与服务;品牌意识;能力建设;队伍建设;监管体系建设。
当前,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现科学发展,既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技术监督部门应牢固树立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及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宏观管理及质量兴县工作重点,切实做好质监基础工作,加强监管体制建设,确保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与质监事业的共同发展。
1、服务企业促发展,寓监督与服务之中
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与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那些刚刚发展起来的县域民营经济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政企联动,共克时艰”成为今年技术监督工作的行为准则。牢固树立寓监督与服务之中的理念,在服务中体现监管,把服务体现在质检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去,努力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性。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技术人员对现场审查细则的熟悉,为企业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质检机构丰富的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通过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企业信任和好评,同时也防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不仅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强化企业质量品牌意识,以“品牌兴县”纳质监工作于政府工作中去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是企业驰骋市场的通行证。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直接面对企业和百姓,其中主要是对企业进行帮扶。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作鉴定,更主要的是把监督寓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以名牌产品带动区域性产业的发展,把质监工作融入到政府工作中去,形成政府引导、质监护航的良性循环。
近几年,通过大力开展质量兴县、质量兴企活动,企业和全民的质量意识有很大提高,企业生产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精品名牌创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市场对企业生产水平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很多企业差距很大,精品名牌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少。企业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外部服务指导,必须要通过企业的内部认同起作用。当前,要着力克服政府、部门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问题。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和教育,通过组织参观学习,通过质监部门的管理服务,切实让民营企业感到树立质量和名牌的重大意义。通过不断对企业培育和扶持,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产品质量、采标、认证、名牌申报中的各种困难,集中配套服务,大力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逐步推动由不重视产品质量向重视质量转变,从质量兴县向品牌兴县转变。
3、加强技术机构实验室建设,提高科技保障能力
质检、计量等技术机构,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支撑,是服务好民营企业,确保生产和产品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根本保障。如果县级技术机构能力和条件建设严重滞后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无法履行好本身的职能,为企业服务。必须多渠道加大经费投入、监督检验设施设备投入,加大技术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加快技术改革的步伐,使质监部门的技术机构既能为行政执法提供技术保证,又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委托检验服务,成为民营企业坚强的技术后盾。
质检机构要积极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地方主导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服务大局,更加注重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便捷、可靠的技术服务。应以服务社会、政府需要、百姓关心的产(商)品为重点,加大仪器设备经费投入,不断强筋壮骨,以“科技兴检”提升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人员则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质检机构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每年要有培训计划,注意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单位的联系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培养良好的技术素养;再次,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检验队伍力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权责明晰、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引入聘任和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定责的原则,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并按照任职条件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管理,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使工资与分配任务直接挂钩,形成岗位竞争,对一些关键岗位的人才实行津贴、补贴制度,以此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其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质检机构的发展。
4、加强行风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质监队伍
基层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是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发展的基础。而重新认识新时期质监工作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则是转变传统观念的首要任务。依法行政,强化职能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以实际行动和更大的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
5、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实现监督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当前多数企业各方面的基础实力比较薄弱,如果我们不能从事前管理服务着手,而只注重对产品质量标准的事后监督和查处上,就势必会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抽查中发现的一般产品质量问题,要重改轻罚。从帮助企业做好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检验和强制认证入手,提高企业产品检验能力和产品合格率,帮助企业做好产品质量建档工作,实行跟踪管理,切实把产品质量保障在出厂之前。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中小民营企业创办经营者的成分比较复杂,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多数企业能依法以标生产经营,但也有部分企业生产条件十分简陋,生产设施设备和技术非常差,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能依法达标生产,偷工减料,缺斤短两,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甚至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民,昧着良心,发黑心财。由于他们分布广泛,甚至生产场所十分隐蔽,尤其需要地方基层质监部门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建立辖区负责责任制,进行细致排查,加强执法检查,强化区域监管,把监管的触角在城区延伸到各个社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农村延伸到各个乡镇自然村,确保全部摸清掌握底子,建档立卷,纳入管理范围,确保监管到位,不出疏漏,保障产品质量,强化企业法人的质量意识,确保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大幅度提高质量监管效能,
面对挑战,信心是金。技术监督工作要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力因素。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住落实点、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关键词:监督与服务;品牌意识;能力建设;队伍建设;监管体系建设。
当前,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现科学发展,既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技术监督部门应牢固树立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及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宏观管理及质量兴县工作重点,切实做好质监基础工作,加强监管体制建设,确保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与质监事业的共同发展。
1、服务企业促发展,寓监督与服务之中
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与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那些刚刚发展起来的县域民营经济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政企联动,共克时艰”成为今年技术监督工作的行为准则。牢固树立寓监督与服务之中的理念,在服务中体现监管,把服务体现在质检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去,努力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性。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技术人员对现场审查细则的熟悉,为企业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质检机构丰富的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通过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企业信任和好评,同时也防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不仅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强化企业质量品牌意识,以“品牌兴县”纳质监工作于政府工作中去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是企业驰骋市场的通行证。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直接面对企业和百姓,其中主要是对企业进行帮扶。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作鉴定,更主要的是把监督寓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以名牌产品带动区域性产业的发展,把质监工作融入到政府工作中去,形成政府引导、质监护航的良性循环。
近几年,通过大力开展质量兴县、质量兴企活动,企业和全民的质量意识有很大提高,企业生产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精品名牌创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市场对企业生产水平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很多企业差距很大,精品名牌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少。企业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外部服务指导,必须要通过企业的内部认同起作用。当前,要着力克服政府、部门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问题。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和教育,通过组织参观学习,通过质监部门的管理服务,切实让民营企业感到树立质量和名牌的重大意义。通过不断对企业培育和扶持,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产品质量、采标、认证、名牌申报中的各种困难,集中配套服务,大力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逐步推动由不重视产品质量向重视质量转变,从质量兴县向品牌兴县转变。
3、加强技术机构实验室建设,提高科技保障能力
质检、计量等技术机构,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支撑,是服务好民营企业,确保生产和产品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根本保障。如果县级技术机构能力和条件建设严重滞后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无法履行好本身的职能,为企业服务。必须多渠道加大经费投入、监督检验设施设备投入,加大技术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加快技术改革的步伐,使质监部门的技术机构既能为行政执法提供技术保证,又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委托检验服务,成为民营企业坚强的技术后盾。
质检机构要积极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地方主导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服务大局,更加注重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便捷、可靠的技术服务。应以服务社会、政府需要、百姓关心的产(商)品为重点,加大仪器设备经费投入,不断强筋壮骨,以“科技兴检”提升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人员则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质检机构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每年要有培训计划,注意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单位的联系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培养良好的技术素养;再次,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检验队伍力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权责明晰、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引入聘任和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定责的原则,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并按照任职条件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管理,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使工资与分配任务直接挂钩,形成岗位竞争,对一些关键岗位的人才实行津贴、补贴制度,以此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其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质检机构的发展。
4、加强行风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质监队伍
基层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是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发展的基础。而重新认识新时期质监工作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则是转变传统观念的首要任务。依法行政,强化职能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以实际行动和更大的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
5、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实现监督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当前多数企业各方面的基础实力比较薄弱,如果我们不能从事前管理服务着手,而只注重对产品质量标准的事后监督和查处上,就势必会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抽查中发现的一般产品质量问题,要重改轻罚。从帮助企业做好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检验和强制认证入手,提高企业产品检验能力和产品合格率,帮助企业做好产品质量建档工作,实行跟踪管理,切实把产品质量保障在出厂之前。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中小民营企业创办经营者的成分比较复杂,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多数企业能依法以标生产经营,但也有部分企业生产条件十分简陋,生产设施设备和技术非常差,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能依法达标生产,偷工减料,缺斤短两,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甚至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民,昧着良心,发黑心财。由于他们分布广泛,甚至生产场所十分隐蔽,尤其需要地方基层质监部门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建立辖区负责责任制,进行细致排查,加强执法检查,强化区域监管,把监管的触角在城区延伸到各个社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农村延伸到各个乡镇自然村,确保全部摸清掌握底子,建档立卷,纳入管理范围,确保监管到位,不出疏漏,保障产品质量,强化企业法人的质量意识,确保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大幅度提高质量监管效能,
面对挑战,信心是金。技术监督工作要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力因素。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住落实点、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