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物学;思想;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3.91
题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叶圣陶
人的一生应该是学习的一生,不断的提高、充实的一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并迸发智慧的雷鸣,那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作为教学一线的生物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悲的;没有思想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
我的生物课堂是我的生命舞台,如何将我的舞台优化,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一些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 关注自身
教师要站在特殊的高度,从整体上,宏观上看待生物学。对教科书、课外资料都要有十足的挖掘和储备。不要只是为了备一节课而备一节课,上一节课而上一节课,要从大处着眼,全局考虑。
二、 关注教材
(一) 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知识框图的利用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知识框图进行大单元备课。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例。这一章分为三节内容: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这三节本是紧密连接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知识树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一章的学习时,就有整体的把握,在学生的认知上首先形成一个大的框架,这样学生的学就有了"主心骨"。之后的备课与学习就是局部了,相当于给"主心骨"的各个部位填上"鲜活的肉"。这里的"填"就需要教师花大功夫来完成。要求教师做到"精细化"和"选择化"。
所谓"精细":例如:教师在给学生问题引领时,要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这个问题属于什么难度?
2.这个问题学生是否关注?是否应该关注?
3.这个问题有多大价值?能够起到思维引领的作用吗?
4.这个问题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鸿沟,还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梯子让他能够借梯上楼?
所谓"选择化"是指:在充分丰富自己的前提下,学会精致的选择。选择那些能真正提高实效的问题,摒弃那些可有可无,或是非专业人士也可提出的问题,从而体现出教师的价值所在。
(二)突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在教材框架内实现知识的整合。现行的教材,整体来看它的逻辑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实际的教学和经验来看,在现有的教材框架内做一些整合是必要且有效的。
例如:七下第二章单独讲了"人的生殖",而在八上第一章分别讲了各种生物的生殖(植物、昆虫、两栖动物、鸟类),这两处的内容可以整合为一大板块的内容来学习,可称之为"生物的生殖"。这样有跨度的备课,让学生对"生殖"有了系统的认知,知识网络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一种思维:可以打破常规来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远远重于形式的安排。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整合,根据学情教师可以适当的将相邻两节到三节的内容整合为一节。例如:八年级上的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中包含了三节的内容: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细菌",第三节"真菌",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三节的内容做成一个导学案,让学生进行整体的自学,之后将两种菌的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如:形态、大小、生殖方式、细胞特点等等。
教材整合是个技术活,对教师提出很高层次的要求,对教师是一个心理挑战,更是一个实际操作的大挑战。我相信"有积淀,才会有抉择",我可以迎接种种艰巨的挑战。
(三)突出教材中图形的价值。
生物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图片,很多图片是核心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图片教学是个重头戏。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图片,并分析图片,在通过教师的问题引领以及点拨,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都能把握图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应用知识,并迁移知识了。举个例子:七(下)的"心脏与血管图"是个难点,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教师可以给予初步指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识记心脏的四个腔以及与四个腔相连的四条血管,然后再大屏幕中给出与课本中一样的图片,让学生指认,紧接着教师给出心脏的模型火动物心脏实物,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心脏的立体感,最后通过媒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模型图或实物图,即心脏图的变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心脏的结构,对于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各种图形都能应对。
三、 关注学科价值
人是思维的动物,虽然学生们的阅历浅,但他们很聪明,他们又追问的能力,他们也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打上一个问号。现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不禁会问:我为什么要学生物学?这门课有什么用?它跟我有关系吗?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并渗透学科知识价值。就生物这门课程来讲,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本身就包括"人"在内,例如在讲了人体的八大系统之后,学生掌握很多以前不知道但很实用的知识。比如:1.如何解释剧烈的运动时呼吸的深度会加强?2.生病打针、输液时,药液在人体内是如何循环并发挥作用的?3.根据人的尿液可以初步判断人的什么部位发生了病变等等。例子举不胜举,但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向学生渗透生物学知识有用,而且是与自身相关的大用,学生学起来就乐此不疲了。此外,教师还可以適当填充教材中没有的,但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讲完"心脏与血管"之后,补充心血管疾病是怎么一回事等等。
四、 突出实验与观察。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课中实验的基本步骤要让学生从课本中详细了解,在导学案中不再重复出现。导血案中的问题引领映出席对实验步骤中容易出错或学生理解不了的地方进行设问、引导、归因、纠错。
五、突出人文精神。
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类还没有文明的时候,人文精神也就无从谈起。而现代的文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有一句话让人深深思考: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让自己一步步陷入了困境。"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但可以通过具体的知识让他们明白。
愿我的思想如雨,慢慢滋润我的心智,让越来越成熟的我站在哪三尺讲台上能为我的学生撒下智慧的种子,我会静静地等待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欣赏他们绚烂的一生!
结束语:我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其次,我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是我要用一生去做的一件事!
【中图分类号】G633.91
题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叶圣陶
人的一生应该是学习的一生,不断的提高、充实的一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并迸发智慧的雷鸣,那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作为教学一线的生物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悲的;没有思想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
我的生物课堂是我的生命舞台,如何将我的舞台优化,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一些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 关注自身
教师要站在特殊的高度,从整体上,宏观上看待生物学。对教科书、课外资料都要有十足的挖掘和储备。不要只是为了备一节课而备一节课,上一节课而上一节课,要从大处着眼,全局考虑。
二、 关注教材
(一) 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知识框图的利用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知识框图进行大单元备课。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例。这一章分为三节内容: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这三节本是紧密连接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知识树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一章的学习时,就有整体的把握,在学生的认知上首先形成一个大的框架,这样学生的学就有了"主心骨"。之后的备课与学习就是局部了,相当于给"主心骨"的各个部位填上"鲜活的肉"。这里的"填"就需要教师花大功夫来完成。要求教师做到"精细化"和"选择化"。
所谓"精细":例如:教师在给学生问题引领时,要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这个问题属于什么难度?
2.这个问题学生是否关注?是否应该关注?
3.这个问题有多大价值?能够起到思维引领的作用吗?
4.这个问题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鸿沟,还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梯子让他能够借梯上楼?
所谓"选择化"是指:在充分丰富自己的前提下,学会精致的选择。选择那些能真正提高实效的问题,摒弃那些可有可无,或是非专业人士也可提出的问题,从而体现出教师的价值所在。
(二)突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在教材框架内实现知识的整合。现行的教材,整体来看它的逻辑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实际的教学和经验来看,在现有的教材框架内做一些整合是必要且有效的。
例如:七下第二章单独讲了"人的生殖",而在八上第一章分别讲了各种生物的生殖(植物、昆虫、两栖动物、鸟类),这两处的内容可以整合为一大板块的内容来学习,可称之为"生物的生殖"。这样有跨度的备课,让学生对"生殖"有了系统的认知,知识网络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一种思维:可以打破常规来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远远重于形式的安排。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整合,根据学情教师可以适当的将相邻两节到三节的内容整合为一节。例如:八年级上的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中包含了三节的内容: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细菌",第三节"真菌",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三节的内容做成一个导学案,让学生进行整体的自学,之后将两种菌的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如:形态、大小、生殖方式、细胞特点等等。
教材整合是个技术活,对教师提出很高层次的要求,对教师是一个心理挑战,更是一个实际操作的大挑战。我相信"有积淀,才会有抉择",我可以迎接种种艰巨的挑战。
(三)突出教材中图形的价值。
生物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图片,很多图片是核心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图片教学是个重头戏。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图片,并分析图片,在通过教师的问题引领以及点拨,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都能把握图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应用知识,并迁移知识了。举个例子:七(下)的"心脏与血管图"是个难点,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教师可以给予初步指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识记心脏的四个腔以及与四个腔相连的四条血管,然后再大屏幕中给出与课本中一样的图片,让学生指认,紧接着教师给出心脏的模型火动物心脏实物,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心脏的立体感,最后通过媒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模型图或实物图,即心脏图的变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心脏的结构,对于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各种图形都能应对。
三、 关注学科价值
人是思维的动物,虽然学生们的阅历浅,但他们很聪明,他们又追问的能力,他们也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打上一个问号。现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不禁会问:我为什么要学生物学?这门课有什么用?它跟我有关系吗?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并渗透学科知识价值。就生物这门课程来讲,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本身就包括"人"在内,例如在讲了人体的八大系统之后,学生掌握很多以前不知道但很实用的知识。比如:1.如何解释剧烈的运动时呼吸的深度会加强?2.生病打针、输液时,药液在人体内是如何循环并发挥作用的?3.根据人的尿液可以初步判断人的什么部位发生了病变等等。例子举不胜举,但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向学生渗透生物学知识有用,而且是与自身相关的大用,学生学起来就乐此不疲了。此外,教师还可以適当填充教材中没有的,但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讲完"心脏与血管"之后,补充心血管疾病是怎么一回事等等。
四、 突出实验与观察。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课中实验的基本步骤要让学生从课本中详细了解,在导学案中不再重复出现。导血案中的问题引领映出席对实验步骤中容易出错或学生理解不了的地方进行设问、引导、归因、纠错。
五、突出人文精神。
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类还没有文明的时候,人文精神也就无从谈起。而现代的文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有一句话让人深深思考: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让自己一步步陷入了困境。"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但可以通过具体的知识让他们明白。
愿我的思想如雨,慢慢滋润我的心智,让越来越成熟的我站在哪三尺讲台上能为我的学生撒下智慧的种子,我会静静地等待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欣赏他们绚烂的一生!
结束语:我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其次,我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是我要用一生去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