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活动策略,阐述了教师应从教材目标、内涵和学生习惯养成等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掌握体育技能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活动策略;运动参与;技能;意志品质
教师要立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教材要求目标和特点,深入分析学生实际学情,采取有效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和意识,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学习运动技能的方法,完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课程知识与实践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获取运动技能的乐趣,养成积极运动的良好习惯。
一、立足教材目标,促进运动参与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要求目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围绕运动技能的教与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立足于教材目标,挖掘教材中富有童趣和情趣的内涵,充分利用一切条件,采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体育知识兴趣的教学策略,运用改变规则、变换器材、创设新玩法、增强运动趣味等学习方式,相互交融简单的运动技术与游戏活动,让体育运动充满游戏性、生活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充分地锻炼身体,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等健康体能,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体育的欲望,提升运动锻炼的热情,消除学生厌倦体育运动的现象,促使学生的情感获得体验,使学生体会、交流、创造、收获,有效生成学生的运动技能,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也实现其他领域的目标。
例如,教学“跑”时,跑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教材中,各种形式的跑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点,分析这学段的教学目标:①了解跑的内涵,懂得跑的动作术语;②掌握运用正确的跑步姿势,通过跑步使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获得提高,训练跑的速度和力量,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③促进学生参与各种跑的学习活动,体验活动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学会合作,完善坚强意志的培养。基于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师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和快速奔跑能力。如,“50米快速跑”,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目标要求,以及适应学生学情的教材内容,认真处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过程和内容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有效地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动作要领的演示,引导学生模仿、体验动作要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采取分组起跑训练,让学生进行突发或变换方向起跑,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训练以及合作意识;训练环节应以从分解到完整,最后到50米全程跑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把训练的内容创造性设计成游戏或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在跑的练习中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只有紧扣教材目标,优化运动教学策略,采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学习的课堂模式,才能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升参与运动的意识,掌握运动的技能。
二、立足教材内涵,训练运动技能
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有效结合学情,创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训练和培养运动技能。因而,紧扣教材内容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的体验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倾向和积极性,引发学生在运动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动作技巧,有效地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
例如,教学“小篮球”时,立足于小学三四年级学情,教材内涵要求进行原地运球、原地双手传接球和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教学,拓展小篮球活动能力练习与游戏相结合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如,原地运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进行动作讲解,并加以示范,让学生仔细观看模仿动作要领,以便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原地运球动作概念,再让学生两人为一组,比赛谁运球时间长、动作准确:一个运用篮球左右手相互交替进行练习,另一个在旁边计时,观察指出动作不足之处;然后再由这个学生进行练习,另一个学生计时,观察运球动作要领,相互指出动作缺点,从中体会和熟悉运球的动作要领。掌握了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后,教师示范讲解原地体前左右手或高或低组合运球,要求学生观察、体会、练习这一要领,并进行比谁运球数目多的游戏活动,巩固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又如,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并示范动作要领,让学生体会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必须做到两臂屈肘在胸前,双手的手指要自然分开持球,左右手的大拇指成了八字形状按住球体,手掌心要空出,两脚做到前后分开站立,两腿膝盖稍曲,右腿脚跟要提起,全身的重心微微向前移动;然后瞄准篮圈,两臂随着两脚蹬地伸直,两手均匀用力,手掌、手腕外翻,全身的动作要做到协调一致地把球往篮圈投去。在近距离定点投篮练习时,教师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在规定的时间里“投篮比准”的游戏活动,强化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动作要领的训练,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一动作要领。
三、立足习惯养成,培养意志品质
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课标。教师要处处体现学生健康成长,把增进学生健康的教学策略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整体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就要立足于习惯的养成,着重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习惯,这也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善于优化授课方式,进行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渗透,根据教材要求采取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方式,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和体育知识相互融合,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掌握体育运动技能,领会积极健康的思想,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
例如,教学“体操类活动”时,由于体操类活动是人体的一种基本活动,对小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训练体操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发展学生的系统器官,使学生的良好身体形态和姿势得到塑造,形成参与体操运动项目训练的良好习惯,体验获取体育知识的学习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强、自信的意志品质,以及在体操类训练中的合作精神。如,在“跪跳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聆听了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训练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训练:两人面对面握着手,其中一人做跪跳起,另一个帮助他把动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并适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对于动作完成较差的学生,教师除了加强动作讲解、示范外,还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这些学生;同时发动学生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动作技能。对那些动作要领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要适当提高动作难度,或要求这部分学生做连续跪跳起等,也可以要求自行创编这类动作组合进行训练。通过体操类活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在运动训练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 星.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尝试[J].学生之友,2012,(6).
关键词:活动策略;运动参与;技能;意志品质
教师要立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教材要求目标和特点,深入分析学生实际学情,采取有效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和意识,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学习运动技能的方法,完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课程知识与实践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获取运动技能的乐趣,养成积极运动的良好习惯。
一、立足教材目标,促进运动参与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要求目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围绕运动技能的教与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立足于教材目标,挖掘教材中富有童趣和情趣的内涵,充分利用一切条件,采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体育知识兴趣的教学策略,运用改变规则、变换器材、创设新玩法、增强运动趣味等学习方式,相互交融简单的运动技术与游戏活动,让体育运动充满游戏性、生活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充分地锻炼身体,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等健康体能,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体育的欲望,提升运动锻炼的热情,消除学生厌倦体育运动的现象,促使学生的情感获得体验,使学生体会、交流、创造、收获,有效生成学生的运动技能,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也实现其他领域的目标。
例如,教学“跑”时,跑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教材中,各种形式的跑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点,分析这学段的教学目标:①了解跑的内涵,懂得跑的动作术语;②掌握运用正确的跑步姿势,通过跑步使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获得提高,训练跑的速度和力量,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③促进学生参与各种跑的学习活动,体验活动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学会合作,完善坚强意志的培养。基于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师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和快速奔跑能力。如,“50米快速跑”,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目标要求,以及适应学生学情的教材内容,认真处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过程和内容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有效地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动作要领的演示,引导学生模仿、体验动作要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采取分组起跑训练,让学生进行突发或变换方向起跑,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训练以及合作意识;训练环节应以从分解到完整,最后到50米全程跑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把训练的内容创造性设计成游戏或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在跑的练习中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只有紧扣教材目标,优化运动教学策略,采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学习的课堂模式,才能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升参与运动的意识,掌握运动的技能。
二、立足教材内涵,训练运动技能
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有效结合学情,创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训练和培养运动技能。因而,紧扣教材内容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的体验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倾向和积极性,引发学生在运动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动作技巧,有效地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
例如,教学“小篮球”时,立足于小学三四年级学情,教材内涵要求进行原地运球、原地双手传接球和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教学,拓展小篮球活动能力练习与游戏相结合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如,原地运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进行动作讲解,并加以示范,让学生仔细观看模仿动作要领,以便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原地运球动作概念,再让学生两人为一组,比赛谁运球时间长、动作准确:一个运用篮球左右手相互交替进行练习,另一个在旁边计时,观察指出动作不足之处;然后再由这个学生进行练习,另一个学生计时,观察运球动作要领,相互指出动作缺点,从中体会和熟悉运球的动作要领。掌握了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后,教师示范讲解原地体前左右手或高或低组合运球,要求学生观察、体会、练习这一要领,并进行比谁运球数目多的游戏活动,巩固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又如,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并示范动作要领,让学生体会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必须做到两臂屈肘在胸前,双手的手指要自然分开持球,左右手的大拇指成了八字形状按住球体,手掌心要空出,两脚做到前后分开站立,两腿膝盖稍曲,右腿脚跟要提起,全身的重心微微向前移动;然后瞄准篮圈,两臂随着两脚蹬地伸直,两手均匀用力,手掌、手腕外翻,全身的动作要做到协调一致地把球往篮圈投去。在近距离定点投篮练习时,教师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在规定的时间里“投篮比准”的游戏活动,强化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动作要领的训练,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一动作要领。
三、立足习惯养成,培养意志品质
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课标。教师要处处体现学生健康成长,把增进学生健康的教学策略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整体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就要立足于习惯的养成,着重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习惯,这也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善于优化授课方式,进行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渗透,根据教材要求采取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方式,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和体育知识相互融合,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掌握体育运动技能,领会积极健康的思想,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
例如,教学“体操类活动”时,由于体操类活动是人体的一种基本活动,对小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训练体操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发展学生的系统器官,使学生的良好身体形态和姿势得到塑造,形成参与体操运动项目训练的良好习惯,体验获取体育知识的学习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强、自信的意志品质,以及在体操类训练中的合作精神。如,在“跪跳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聆听了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训练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训练:两人面对面握着手,其中一人做跪跳起,另一个帮助他把动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并适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对于动作完成较差的学生,教师除了加强动作讲解、示范外,还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这些学生;同时发动学生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动作技能。对那些动作要领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要适当提高动作难度,或要求这部分学生做连续跪跳起等,也可以要求自行创编这类动作组合进行训练。通过体操类活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在运动训练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 星.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尝试[J].学生之友,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