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亦让课回味无穷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直以来多数英语老师都在课堂的导入上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想尽办法,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固然,课堂导入如果设计得巧妙,是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但不少老师在重视课堂导入的同时,却忽视了课堂的结尾,导致课堂结尾平平淡淡,令人扫兴,使原本美妙的一堂课留下了缺憾。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堂课中学生的认识积极性呈一个波浪形。最初的1-2分钟注意不稳定,其后的20-30分钟学生注意力进入最佳状态。下课前几分钟注意力进入分散区。因此,如何在下课前几分钟再一次把教学推向高潮,这应该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无疑,良好的课末设计将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接下来,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种行之有效的英语课结尾方式。
  一、總结归纳法
  总结归纳法是教师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也是最朴实,最节约时间的课堂结尾法。它是指老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完整,较系统的认识,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果让学生自己来总结的话,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比如,在一堂阅读课后,可以让学生归纳整理出该堂课老师分析的语言点,老师再根据学生整理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修改。
  二、设置悬念法
  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总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结尾,这总让读者以“言犹尽而意未尽”的感觉,而产生了急于知道下回内容的欲望。其实每个人对新奇事物都有探究的欲望,中学生尤其如此。一节课用悬念结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教师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之间的联系,设计扣人心弦的课堂结尾,造成悬念,让学生迫切地寻找答案,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比如,在讲“I Love Autumn”一课时,笔者就用以下的话来结尾。“Jemmy mentioned Thanksgiving Day in her e-mail to Li Ming. Do you know when they celebrate it and how they celebrate it?”这样,下课了,学生仍会在那议论纷纷,到底西方的感恩节是怎么回事,也激起了他们预习下一节的兴趣。
  三、迁移法
  迁移法就是提供与所学知识相仿的训练材料,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新的训练中巩固所学知识。复述课文,改写对话,做填空题,以及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小品表演等都属于这类结尾方式。如在上完“One Wet Danny?”一课后,笔者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对话的内容复述一遍。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把课文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进而对所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
  四、视听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的介入,使局限于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特点给学生呈现生动的图片,视频。在一节课的结尾倘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吸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多种感观刺激,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最高级这一语法的课末,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the Great Wall – the longest structure in the world;the Three Gorges Dam – the world’s biggest dam; the Grant Hyatt Shanghai – the world’s highest hotel.等图片,让学生运用最高级的句型来造句,巩固一下该语法。
  五、前后呼应法
  前后呼应是指与一节课的开始相呼应,所呼应的内容可以是导入时设置的悬念,或是开始时所提出的问题,亦或是导入新课时所用的时事话题、材料插图等等。呼应的实质是到一节课结束时,将问号化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必要的强调,使整节课做到有始有终。比如,上“Higher, Faster, Stronger”一课,笔者就以学生所熟悉的奥运五环旗为导入,课尾再呈现五环旗,并围绕着五环旗对本课所讲的内容作一下回顾。
  六、延伸法
  延伸法就是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些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考虑。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一般情况下,延伸的内容可以涉及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奇闻轶事等等。
  总之,课堂结尾虽然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环节,但它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时甚至关乎一节课的成败。正如戴尔·卡内基所说:“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箴言之前挂在嘴边的词儿可能使人记得最久。”成功的教师都深深地体会到课堂结尾的重要。当然,一节课的结尾方法不仅以上所讨论的这几种,而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并非都是某种方法单独使用的,相反地,更多时候是几种掺杂使用的。一位教师精心设计一个余音袅袅的结尾不仅是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课堂结尾艺术的体现。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活跃思维,发挥学生创造性,达到“课虽尽而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例谈如何创设认知情境开展有效的词汇教学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词汇教学 情境创设 高中英语  一、理论基础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David A.)认为:“没有语法,你只可以表达很少的东西;没有词汇,你不能表达任何东西(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
【摘要】英语学习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英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阅读来学习的,所以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不仅包括课堂阅读,也包括课外阅读。因此,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英语课外阅读的特点,谈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中运用英语绘本,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英语绘本 教学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堂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其中,极大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选择之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的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完全符合新课改下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客观需求的。笔者重点分析了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与同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并齐心共建,大学学校无疑也承载着这一艰巨使命。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
教育是什么?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菁菁校园,藏着无数美好记忆。教室里琅琅的书声,操场上跃动的身影,花园里你追我赶,走廊上嬉戏打闹……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定格在脑海;谱写成一首动听的歌谣,回响在耳旁;发酵成一杯甘醇的美酒,回味在心田……我们无法重度过去的美好时光,唯有用心将那份纯真珍藏。”  这是我校的一位学生毕业时写给学校的一段感言,
【摘要】转换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乔姆斯基首次提出,旨在研究人类习得语言的过程和句子的语法分析。它结合其他学科,并且经过了不同的理论时期对语法的分析不断改进、完善。  【关键词】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学是一场重大的革命,它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从人类习得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人类大脑物质结构来分析他们习得语言的过程。转换生成语法对过去以及对现在语
【摘要】随着我国的迅猛发展,英语的用处更加广泛,我国教育已经将英语作为第二母语。在小学英语拼读教学中应用自然拼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加强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 小学英语教学 应用  自然拼读法是指孩子看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可以采用发音规律将该单词拼读出来,即使是对于陌生单词,也能够将其进行拼读。该教学方法通过利用书写、拼
【摘要】翻译原则是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不同时期的译者们对如何翻译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提出了不同的翻译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翻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翻译史 翻译原则 运用  一、中国翻译史上的几次高潮  1.隋唐时期的佛经翻译。佛经翻译是在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开始的。从隋代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的发达时期。以玄奘为代表的唐代僧人,十九年间译七十五部佛经,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
【摘要】英美文学小说阅读不仅是英语语言的学习,更是对作者思想内涵,思想高度,思想境界的领悟。通过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本,学生会自觉形成批判性思维,不断思考小说的内涵与外延。因此,文学理论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需要在文学史学习的基上,不断加入文学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学会批判性思考问题。  【关键词】英美文学小说 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 思想内涵 批判性思维  一
【摘要】《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1847)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的長篇小说,是19世纪英国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迄今为止,大量的学者研究过《呼啸山庄》,他们有的就作品本身进行研究,有的对汉译本进行研究。文章试图对《呼啸山庄》两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将其放置于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在违背关联原则和认知环境的影响下,采用了对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