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课堂教学气氛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民主、平等与和谐为真谛”的课堂教学气氛才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和谐;民主;平等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而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也取决于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很显然,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够在开放的环境里带着开放的心理,在充分开放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使他们在群体的相互作用中,加强“生命”交流,促进生命个体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发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创设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激活课堂。教师应彻底摒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专制师生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新课标》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自己对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组织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探究精神,建立融洽流畅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学生。
二、创设融洽、轻松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下面是我为“年、月、日”教学而创设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再过几周就是元旦了,你知道元旦那天星期几吗?
生:(有的回答)不知道,要查日历。
师:同学们想不想不查日历就很快计算出来呢?
生:想。
师:好,这节课就请同学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问题情境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日历,学生熟知。从中所提问题“不查日历就很快计算出来星期几”,则是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面对如此熟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会饶有兴致地主动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构建互动、平等的交流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裨益是交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抽样方法的应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
例:某农场种植14公顷水稻。水稻的产量与农田的土质,施肥、供水、阳光、气温、种子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农场在收割时,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早一点估算出水稻总产量,他们选取三片具有代表性(好、中、差)的水稻田,先行收割。
其每公顷的产量分别为6015千克、5625千克和5122千克。已知农场有好田5公顷、中等田6公顷、差田2公顷,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该农场的水稻总产量是多少?
生:(算法一)6015×5+5625×6+5122×2=74069(千克)
(算法二)5625×14=78750(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更接近实际产量?
生:是算法一。
师:对!你说得非常正确!因为抽取样本的容量越大,就越接近于实际情况。第一种算法抽取的样本是三种情况,而第二种算法抽取是一种情况。第一种算法的容量大,因此更接近实际产量。
(这时有学生举手)
生:我发现这道题有问题,按第一种算法给出的条件缺1公顷田。
(师生同时关注黑板,学生们议论纷纷)
师:(很坦率地说)我也没发现这个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少1公顷田呢?
生:我认为是书上印错了。
生:总共是有14公顷田,但种水稻的是13公顷。
生:那1公顷田绝收了。
师: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这几种可能性都存在。我原以为是书上印错了,没想到同学们对这1公顷田做了这么多合理的解释。
在这个短短的互动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得到结论,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四、鼓励自主积极的学习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创造、探索的环境和一种科学研讨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打开樊笼,解放时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持课堂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和谐;民主;平等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而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也取决于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很显然,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够在开放的环境里带着开放的心理,在充分开放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使他们在群体的相互作用中,加强“生命”交流,促进生命个体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发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创设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激活课堂。教师应彻底摒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专制师生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新课标》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自己对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组织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探究精神,建立融洽流畅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学生。
二、创设融洽、轻松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下面是我为“年、月、日”教学而创设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再过几周就是元旦了,你知道元旦那天星期几吗?
生:(有的回答)不知道,要查日历。
师:同学们想不想不查日历就很快计算出来呢?
生:想。
师:好,这节课就请同学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问题情境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日历,学生熟知。从中所提问题“不查日历就很快计算出来星期几”,则是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面对如此熟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会饶有兴致地主动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构建互动、平等的交流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裨益是交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抽样方法的应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
例:某农场种植14公顷水稻。水稻的产量与农田的土质,施肥、供水、阳光、气温、种子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农场在收割时,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早一点估算出水稻总产量,他们选取三片具有代表性(好、中、差)的水稻田,先行收割。
其每公顷的产量分别为6015千克、5625千克和5122千克。已知农场有好田5公顷、中等田6公顷、差田2公顷,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该农场的水稻总产量是多少?
生:(算法一)6015×5+5625×6+5122×2=74069(千克)
(算法二)5625×14=78750(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更接近实际产量?
生:是算法一。
师:对!你说得非常正确!因为抽取样本的容量越大,就越接近于实际情况。第一种算法抽取的样本是三种情况,而第二种算法抽取是一种情况。第一种算法的容量大,因此更接近实际产量。
(这时有学生举手)
生:我发现这道题有问题,按第一种算法给出的条件缺1公顷田。
(师生同时关注黑板,学生们议论纷纷)
师:(很坦率地说)我也没发现这个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少1公顷田呢?
生:我认为是书上印错了。
生:总共是有14公顷田,但种水稻的是13公顷。
生:那1公顷田绝收了。
师: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这几种可能性都存在。我原以为是书上印错了,没想到同学们对这1公顷田做了这么多合理的解释。
在这个短短的互动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得到结论,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四、鼓励自主积极的学习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创造、探索的环境和一种科学研讨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打开樊笼,解放时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持课堂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