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目前高职院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點,应在提高体育老师素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学评价的多样化等思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来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核心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效果
一、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育理念不清、定位不准。一直以来,我们认为上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不够、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的现状。
2.教育观念落后。教学中只注重身体素质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能力方面的培养。
3.教学时间不足与资源匮乏。现在高职院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教学的根本和目标,学校为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学校开设的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日后工作的技能,对体育教育根本就不重视。特别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根本就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师生比例不合理,这些都制约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重要性
从高职院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它是理清教学思路,确立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学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要。
1.培养各方面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高等专业合格人才,讲求动手、动脑、一专多能。体育课丰富的训练内容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例如,“球类”课的开展主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
2.提高审美观念的需要。体育教学中安排一些锻炼形体、肢体的项目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促进养成良好的姿态,也可提高学生的韵率感、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审美观、艺术素养,陶冶情操。
3.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竞赛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4.培养体育习惯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三、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措施
1.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2.教学内容的创新。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选用校本教材,开发当地的传统项目;教师可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来选择器材,积极自觉地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会提高教学效果。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课的基本理念之一,兴趣能促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用激情的语言、积极地态度、师生共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感染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密切注意性别、体质的差异分层教学,运用激励、赞许、肯定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推动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地学习。
(2)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同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表现其才能,发展个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感情充沛,利用体势语言、艺术化语言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擅长训练,上课时采用游戏、竞赛、丰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增长才干。
(3)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通过集体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来激发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竞赛中,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改变战术方法,考虑个体和主体的组合,就需要创新意识和方法。体育竞赛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4.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中,首先看学习态度、运动参与。不论学生的体质如何,教师主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感到很吃力,但他能积极参与锻炼,而且还能用科学的方法克服自身的不足,这种主动参与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其次是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要有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参与练习,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第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否与同学进行体育锻炼、愉快合作,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出版社.
[2]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 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 张伟健.体育教育实习指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5] 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效果
一、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育理念不清、定位不准。一直以来,我们认为上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不够、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的现状。
2.教育观念落后。教学中只注重身体素质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能力方面的培养。
3.教学时间不足与资源匮乏。现在高职院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教学的根本和目标,学校为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学校开设的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日后工作的技能,对体育教育根本就不重视。特别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根本就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师生比例不合理,这些都制约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重要性
从高职院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它是理清教学思路,确立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学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要。
1.培养各方面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高等专业合格人才,讲求动手、动脑、一专多能。体育课丰富的训练内容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例如,“球类”课的开展主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
2.提高审美观念的需要。体育教学中安排一些锻炼形体、肢体的项目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促进养成良好的姿态,也可提高学生的韵率感、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审美观、艺术素养,陶冶情操。
3.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竞赛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4.培养体育习惯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三、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措施
1.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2.教学内容的创新。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选用校本教材,开发当地的传统项目;教师可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来选择器材,积极自觉地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会提高教学效果。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课的基本理念之一,兴趣能促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用激情的语言、积极地态度、师生共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感染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密切注意性别、体质的差异分层教学,运用激励、赞许、肯定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推动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地学习。
(2)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同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表现其才能,发展个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感情充沛,利用体势语言、艺术化语言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擅长训练,上课时采用游戏、竞赛、丰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增长才干。
(3)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通过集体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来激发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竞赛中,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改变战术方法,考虑个体和主体的组合,就需要创新意识和方法。体育竞赛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4.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中,首先看学习态度、运动参与。不论学生的体质如何,教师主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感到很吃力,但他能积极参与锻炼,而且还能用科学的方法克服自身的不足,这种主动参与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其次是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要有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参与练习,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第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否与同学进行体育锻炼、愉快合作,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出版社.
[2]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 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 张伟健.体育教育实习指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5] 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