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学习,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思考
现在是一个教学辅导资料泛滥成灾的时代,不仅仅每名学生手中都有多种教辅资料,什么详解、全解、点睛、点拨、大全等等五花八门、比比皆是,而且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充分享用网络资源,学习百度。这就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很好理解、学懂课文,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减轻很多的负担。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上课时教师刚一提出问题,学生就把答案说出来了,回答问题根本不用动脑筋,对着工具书念答案即可,并且答案大同小异,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只是囫囵吞枣,没有丝毫的创新之处。学习中一有什么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去查教辅资料,上网去百度。因此,学生变得懒惰,养成了学习的依赖思想,一离开工具书,就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面对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语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学习,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思维是决定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基础。语文学习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语文思维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广泛性、渗透性的特征,这种思维是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语文思维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性训练,积极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它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向性,它还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得。在这个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思维的范围、内容、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扩散,思维能力和品质在训练中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从而优化了学生个体思维,形成高效的语文思维方式,成为学生学习其它科目和终身发展的基石。
其次,重视文本背后内容的解读。一篇文章,我们要学习理解的不仅仅只是表面的文字和文本的初步解读,而是要感受文本背后告诉我们的内容。在学习中,基本的文本解读,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己读懂。但是,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感受一篇文章之美,必须解读文本背后的内容。文本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即使是资料上有,学生自学也只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我们课堂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文本背后的这些内容,真正品味文本之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要让学生知道文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本不是毫无生气的文字,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全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在思想情感上更能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染。一篇文章作者之所以这样表达,一定有一些相关的背景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利用资料,了解到作者是谁,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等等。只要了解了文本更多的背后内容,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就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
2、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读出书中“三味”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又要尊重文本,引导学生联系作者、背景和语境,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细心揣摩、整体把握、全面理解,还要引导学生从客观、审美、价值观等层面对自己的发现、体悟进行反思、辨正和提升。所以,文本的解读,教师即不能让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思路,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随意而为。而是在正确引导,准确解读,让学生读出书中“三味”。
其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一是培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即指导学生能够利用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载体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并让学生养成一双有心的慧眼,有目的发现更多的自己所需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分析甄别的能力,即指导学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甄别,去芜存菁,提练出自己所需的知识。三是理解运用的能力,即指导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能够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做到真正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四是创新拓展的能力,即让学生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能够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其四、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表达。表达不仅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各类教辅资料中也不同的见解,但都不是以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出来的。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怎样把所学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第五,注重指导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衔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语文的特性决定其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大课堂的学习,仅仅靠课堂的45分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教给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衔接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解决:怎样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外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把课内掌握的知识,用来进行课外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利用旧知,自学新知,又可让学生在课外学习运用、拓展新知,达到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境界。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变成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做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吉章:《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 曹津源:《在语学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3] 《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
【关键词】课堂教学 思考
现在是一个教学辅导资料泛滥成灾的时代,不仅仅每名学生手中都有多种教辅资料,什么详解、全解、点睛、点拨、大全等等五花八门、比比皆是,而且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充分享用网络资源,学习百度。这就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很好理解、学懂课文,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减轻很多的负担。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上课时教师刚一提出问题,学生就把答案说出来了,回答问题根本不用动脑筋,对着工具书念答案即可,并且答案大同小异,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只是囫囵吞枣,没有丝毫的创新之处。学习中一有什么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去查教辅资料,上网去百度。因此,学生变得懒惰,养成了学习的依赖思想,一离开工具书,就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面对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语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学习,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思维是决定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基础。语文学习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语文思维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广泛性、渗透性的特征,这种思维是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语文思维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性训练,积极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它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向性,它还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得。在这个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思维的范围、内容、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扩散,思维能力和品质在训练中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从而优化了学生个体思维,形成高效的语文思维方式,成为学生学习其它科目和终身发展的基石。
其次,重视文本背后内容的解读。一篇文章,我们要学习理解的不仅仅只是表面的文字和文本的初步解读,而是要感受文本背后告诉我们的内容。在学习中,基本的文本解读,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己读懂。但是,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感受一篇文章之美,必须解读文本背后的内容。文本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即使是资料上有,学生自学也只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我们课堂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文本背后的这些内容,真正品味文本之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要让学生知道文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本不是毫无生气的文字,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全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在思想情感上更能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染。一篇文章作者之所以这样表达,一定有一些相关的背景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利用资料,了解到作者是谁,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等等。只要了解了文本更多的背后内容,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就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
2、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读出书中“三味”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又要尊重文本,引导学生联系作者、背景和语境,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细心揣摩、整体把握、全面理解,还要引导学生从客观、审美、价值观等层面对自己的发现、体悟进行反思、辨正和提升。所以,文本的解读,教师即不能让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思路,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随意而为。而是在正确引导,准确解读,让学生读出书中“三味”。
其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一是培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即指导学生能够利用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载体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并让学生养成一双有心的慧眼,有目的发现更多的自己所需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分析甄别的能力,即指导学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甄别,去芜存菁,提练出自己所需的知识。三是理解运用的能力,即指导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能够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做到真正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四是创新拓展的能力,即让学生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能够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其四、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表达。表达不仅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各类教辅资料中也不同的见解,但都不是以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出来的。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怎样把所学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第五,注重指导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衔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语文的特性决定其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大课堂的学习,仅仅靠课堂的45分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教给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衔接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解决:怎样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外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把课内掌握的知识,用来进行课外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利用旧知,自学新知,又可让学生在课外学习运用、拓展新知,达到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境界。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变成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做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吉章:《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 曹津源:《在语学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3] 《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