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了十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而言,最难教的便是作文了,而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作业,也就是作文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探究困扰师生的这一最大难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完成一篇作文。
一、用写读后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阅读了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本书,而后将自己的感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这就是读后感。读后感从本质来说,要先有读,再有感。可见,它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日常学习中,语文教材里面有大量的美文,会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体会。学生把这些联想和体会写下来,既加深了对美文的理解和体会,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完小说《祝福》后,引导学生讨论“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会怎样。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激烈,并很快把自己的想法形成了文字:
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的命运定会截然不同。
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医疗技术如此发达,小小的风寒算什么?经过治疗的祥林会健康地生活下去,她们或许会再有一个孩子,生活会更加美好。
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的勤劳和善良一定会赢得许多人的尊重和喜爱,她会拥有真心的朋友,会找到满意的工作,还会得到婆婆的宠爱。这样任劳任怨、善良安分的儿媳到哪里去找?
还有学生写作了一篇小说,其中有着这样的片段:
我一个人走在路上,忽见角落里坐着一位中年妇女。她脸上瘦削不堪,脸色黄中带黑,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对她的感觉,很熟悉,又很陌生。然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物的形象,我忍不住走上前去。
“您好,请问您是谁?”
她瞪大眼睛看着我,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她们叫我祥林嫂。”
“哪里的祥林嫂,是鲁镇的吗?”我问。
她吃惊地点了点头。又问我:“这是哪儿呀?”
“21世纪,无极呀。”我回答。
“无极?”她满脸惶然。
看到她满脸的惊慌,我又想到了她的悲惨遭遇,不禁心头一沉,我决定帮助她。
我把现代社会的情况一一告诉她,当听到这是一个男女平等、人人自由的社会时,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焕发出希望的光彩,她的脸上也流露出笑意。
我帮她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数月后,我再见到她。
她远远地看见了我,笑着迎了上来。我仔细看她,她穿一身干净的休闲服,满面红光,头发也变黑了,整个人年轻了很多。她告诉我:“每天工作八小时,很清闲,挣钱也不少,和工友的关系也很融洽,生活得非常幸福。”看着满足的祥林嫂,我会心地笑了,我为她的幸福而笑,我的笑声越来越大。
眨眼间,祥林嫂不见了。
妈妈从外面走来,问:“傻笑什么?”我尴尬地笑了。
原来我刚才做了个梦,但我想,如果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一定比我梦中生活得更好。
这里的文字,生动活泼,语言颇有功夫。
二、让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语文教学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能在生活中少走弯路,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作贡献。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写作文重要的源头活水。所以,作文教学要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很大原因是无材料可写。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无米”做“炊”的难题,学生自然有了写作的动力和热情。
三、老师写作下水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长期不写作文,只是发布写作任务。长此下去,作文教学的课堂难以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老师尝试写下水作文,益处颇多。首先,写下水作文可以让老师体会到学生写作的辛苦,更加尊重学生的劳动,在给学生作文进行评点的时候,更加有分寸,让学生乐于接受。其次,老师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语言、内容、风格、结构上展示出较高的写作水平,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模仿,最终写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美文。第三,学生看到老师亲自写作文,就会感到亲近,能调动学生自觉地去写作。比起老师长期不写作文,老师的下水作文对作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围绕感动中国人物发表感想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和学生共同写作,一定会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写出更好的、更有个性的作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会写作,爱写作。做到了这一点,作文也就不会再是困扰学生的难题。
一、用写读后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阅读了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本书,而后将自己的感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这就是读后感。读后感从本质来说,要先有读,再有感。可见,它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日常学习中,语文教材里面有大量的美文,会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体会。学生把这些联想和体会写下来,既加深了对美文的理解和体会,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完小说《祝福》后,引导学生讨论“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会怎样。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激烈,并很快把自己的想法形成了文字:
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的命运定会截然不同。
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医疗技术如此发达,小小的风寒算什么?经过治疗的祥林会健康地生活下去,她们或许会再有一个孩子,生活会更加美好。
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的勤劳和善良一定会赢得许多人的尊重和喜爱,她会拥有真心的朋友,会找到满意的工作,还会得到婆婆的宠爱。这样任劳任怨、善良安分的儿媳到哪里去找?
还有学生写作了一篇小说,其中有着这样的片段:
我一个人走在路上,忽见角落里坐着一位中年妇女。她脸上瘦削不堪,脸色黄中带黑,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对她的感觉,很熟悉,又很陌生。然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物的形象,我忍不住走上前去。
“您好,请问您是谁?”
她瞪大眼睛看着我,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她们叫我祥林嫂。”
“哪里的祥林嫂,是鲁镇的吗?”我问。
她吃惊地点了点头。又问我:“这是哪儿呀?”
“21世纪,无极呀。”我回答。
“无极?”她满脸惶然。
看到她满脸的惊慌,我又想到了她的悲惨遭遇,不禁心头一沉,我决定帮助她。
我把现代社会的情况一一告诉她,当听到这是一个男女平等、人人自由的社会时,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焕发出希望的光彩,她的脸上也流露出笑意。
我帮她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数月后,我再见到她。
她远远地看见了我,笑着迎了上来。我仔细看她,她穿一身干净的休闲服,满面红光,头发也变黑了,整个人年轻了很多。她告诉我:“每天工作八小时,很清闲,挣钱也不少,和工友的关系也很融洽,生活得非常幸福。”看着满足的祥林嫂,我会心地笑了,我为她的幸福而笑,我的笑声越来越大。
眨眼间,祥林嫂不见了。
妈妈从外面走来,问:“傻笑什么?”我尴尬地笑了。
原来我刚才做了个梦,但我想,如果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一定比我梦中生活得更好。
这里的文字,生动活泼,语言颇有功夫。
二、让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语文教学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能在生活中少走弯路,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作贡献。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写作文重要的源头活水。所以,作文教学要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很大原因是无材料可写。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无米”做“炊”的难题,学生自然有了写作的动力和热情。
三、老师写作下水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长期不写作文,只是发布写作任务。长此下去,作文教学的课堂难以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老师尝试写下水作文,益处颇多。首先,写下水作文可以让老师体会到学生写作的辛苦,更加尊重学生的劳动,在给学生作文进行评点的时候,更加有分寸,让学生乐于接受。其次,老师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语言、内容、风格、结构上展示出较高的写作水平,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模仿,最终写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美文。第三,学生看到老师亲自写作文,就会感到亲近,能调动学生自觉地去写作。比起老师长期不写作文,老师的下水作文对作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围绕感动中国人物发表感想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和学生共同写作,一定会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写出更好的、更有个性的作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会写作,爱写作。做到了这一点,作文也就不会再是困扰学生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