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下保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语文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m1984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在具有高容性、兼容性、瞬时性、开放性、形象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征的计算机网络面前,不知所措,严重缺乏收集、分析、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看到网络教学平台建构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整合中“热闹有余,语文味不足”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有四个关键问题:(1)语文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了其他学科,走进了生活,走向了“综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能“沉迷”于其他学科,“沉迷”于生活的非语文内容。(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怎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在哪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与一般的语文教学过程有什么不同?在过程中学生探究的程序容易被忽略;(3)其他学科的内容有了,生活的内容有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有了,是不是就是“综合”了?综合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简单的内容的相加就是综合。(4)从教材编写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看,许多主题组织需要大幅度的空间移动,较大跨度的持续时间,老师缺乏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性的认识。
  我认为,从以上四个关键性的问题出发,我们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四条原则:
  (1)立足语文,保持本体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便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渗透在语文知识的获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了这个渗透,语文教学则充满灵气和活力。
  (2)立足需要,推进过程
  这里的需要包括学生的需要和探究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第一要义是了解学生的需要,顺着需要求得语文素养的发展;因为需要而产生兴趣,因为兴趣而投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应当包括探究主题的确立、探究策略的制定、探究策略的实施、探究策略的调整、探究成果的展示。
  (3)立足关系,寻求综合
  学生需要与综合对象的关系主要考虑的是密切程度、大小与适恰性问题。探究的主题越大,综合的对象涉及面就越广,综合的实际意义就会越空洞,距离学生的需要就会越遥远。比如,“桥“这个主题探究活动,如果把探究的主题定为”诗文中的桥“,并分为古代诗文组、现代诗文组、外国诗文组三个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实际意义就大得多了,综合与主题。但为了追求更为切实的意义,关于桥的主题我们还可以深入下去,比如确定以“从诗文中看桥在作家心灵中的投影”为主题,意义就不一样了,每一个学生的记忆里都有桥的影子,但日常意义的桥与文学意义的桥是不一样的,学生探究文学意义的桥,发现了新的天地,在发现中实现了自我生命的增进,这样就把综合的阅读与学生的需要密切联系了起来。
  立足关系,寻求综合,不是为了综合而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才具有活力。借助网络平台技术,可以给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网络世界缤纷多彩,学生实现个体学习必须要借助网络技术。在课上,学生可以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不要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要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规划,合理安排,敏锐地捕捉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传统的课堂模式,由于教师的满堂灌使学生产生了定式思维,没有了创新精神。新的创造性课堂就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则作为指导者,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自
期刊
《私生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一部名剧。这部作品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悲惨而又苦难的遭遇。在剧本的结尾,私生子终于知道,他一向称之为“叔叔”的人,原来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剧本结尾有两句话:  父亲对儿子要求说:“当我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是的,叔叔。”儿子回答。  从儿子冷冰冰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儿子心中的愤怒,小仲马的这个结尾,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期刊
“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 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这里的“说故事”其实就是写作前的构思。要使我们的文章能够获得老师的青睐,同学的认可,写作前就要做一番艰苦的思考准备。应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有了精彩的资本。  一、巧设悬念:  第一种:套结法 作者习惯将故事中的悬念称为“结”,所谓“套结”,就是在一个总结中套上了若干个小结,把总悬念和分悬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运用。这种做法往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效果。因此,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一、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情感氛围  课堂教
期刊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传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尺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知识综合性的科目。由于初中生阅历较浅,要让众多学生都能写好作文很难,因而作为语文教师,绝不能忽视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这一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  一、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期刊
2015年新疆新课标语文试卷,在重视知识、能力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思维方式的考查。文言文稳中有变,舍弃了原本的实词,代之以句读和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更加根本化,人文化,对于理解历史文化的考生来说并不困难。  每年拿到高考试题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感慨一番。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有许多成功的收获,也会有无尽的遗憾。反思高三整个的备考过程,不难看出:  一、做题与讲题的关系处理的还是不够理想  
期刊
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教育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里提到的语文教学要体现的两个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  
期刊
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往往需要抓住作者留下的空间发挥想象,巧妙补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加深情感体验与内心感悟,以生动活泼的课堂,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表述中的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长得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故事层次清楚,告诉
期刊
当读一本自己最心仪的书时,我常常处在矛盾之中,既想急切地读完,又舍不得读完,就像一个孩子守着一堆自己特喜欢的零食,很想一口把它们全吃掉,又想留点儿明天再慢慢享用。整个身心都浸泡在这种“甜蜜的矛盾”中,享受着一种特有的快乐,只觉得自己越来越贪得无厌。被这种“甜蜜的矛盾”折磨着,其实是一件很惬意、很幸福的事情,这样的“折磨”使我幸福无比。  这几天,我就读了这样一本“折磨”我的书——《老师怎样和学生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