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学生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萨特),语文教师承载着鼓励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追求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重任。教师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养,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第一,激发兴趣,施展魅力。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课外阅读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莫过于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也就是学生自发地阅读,并全身心地投入。简而言之,就是由“要我阅读”变为“我要阅读,我爱阅读”。学生是“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教师在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该如何施展自身的魅力呢?
  首先,得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张扬自己的这一个性特点;其次,语文教师要自信,并且要积极展示自己广博的知识、优秀的人品和道德修养,努力完善并增强自我修养意识,积极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通过自己来影响学生;再次,语文教师在和学生进行课外文本阅读的交流中,要展示自己出人意料的本领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从而引导学生更热切地去开展课外阅读,求取新知;最后,语文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对学生通过阅读展现出来的一些知识、一些闪光的地方,要进行激励和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激励鼓舞,唤醒学生的求知意识和阅读意识。
  第二,亲近阅读,养成习惯。语文教师要想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自身还应该亲近阅读,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获得本体性知识、人文知识与条件性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要求教师:“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语文教师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读本专业报刊杂志,读有教育意义的散文小说,读名著经典,等等,从而使自己拥有娴熟而适切的专业能力素养。
  语文教师自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了精、深、博的专业知识能力,通过经常性地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尝试。
  第三,目光长远,多元评价。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敢于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目标明确。不做功利性的引导,不为升学压力所迫,专注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专注于学生品质的培养,保持语文教师应该有的本色与真性情。在功利化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成绩的取得,不仅仅就是书本上的那点知识和多做题目,更重要的是在于平时的积累。老师的作用不在于教给他们什么重要的知识,而在于让他们通过课外阅读见识语文学习的无限延伸。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有长远的目光,对于语文成绩不要着眼于一时的得失。教师评价时不唯分数论,而是进行多元开放式的评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智力的教育成果,也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培养。
  第四,腹有理念,外解困惑。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广泛深入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学习与课外阅读指导相关的报刊杂志和文章。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自己和其他教师自订的教育教学杂志资源,积极阅读,内化认识,在学习与摘录中不断夯实自己的工作理论基石。
  语文教师通过教会学生一些能影响其一生的读书理念,帮助他们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使他们学会学习,终身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
  第五,职业素养,引领学生。首先,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课外阅读中不过多干涉学生的阅读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综合能力。其次,语文教师需要搭建各种平台,创设各种平等互助的课外阅读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最后,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管理者,更要做好实施课外阅读活动的管理者。
  第六,合作交流,相互促进。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源泉和中心,学生也可以是信息的来源,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共同阅读,互换信息,资源共享。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应找出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阅读。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效果。因此,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一、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情感氛围  课堂教
期刊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传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尺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知识综合性的科目。由于初中生阅历较浅,要让众多学生都能写好作文很难,因而作为语文教师,绝不能忽视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这一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  一、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期刊
2015年新疆新课标语文试卷,在重视知识、能力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思维方式的考查。文言文稳中有变,舍弃了原本的实词,代之以句读和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更加根本化,人文化,对于理解历史文化的考生来说并不困难。  每年拿到高考试题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感慨一番。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有许多成功的收获,也会有无尽的遗憾。反思高三整个的备考过程,不难看出:  一、做题与讲题的关系处理的还是不够理想  
期刊
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教育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里提到的语文教学要体现的两个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  
期刊
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往往需要抓住作者留下的空间发挥想象,巧妙补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加深情感体验与内心感悟,以生动活泼的课堂,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表述中的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长得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故事层次清楚,告诉
期刊
当读一本自己最心仪的书时,我常常处在矛盾之中,既想急切地读完,又舍不得读完,就像一个孩子守着一堆自己特喜欢的零食,很想一口把它们全吃掉,又想留点儿明天再慢慢享用。整个身心都浸泡在这种“甜蜜的矛盾”中,享受着一种特有的快乐,只觉得自己越来越贪得无厌。被这种“甜蜜的矛盾”折磨着,其实是一件很惬意、很幸福的事情,这样的“折磨”使我幸福无比。  这几天,我就读了这样一本“折磨”我的书——《老师怎样和学生说
期刊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在具有高容性、兼容性、瞬时性、开放性、形象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征的计算机网络面前,不知所措,严重缺乏收集、分析、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从中可见培养初中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如此,现在记叙类作文写作也大多都要求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么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呢?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引导学
期刊
“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预测未来的方向、后果、发展趋势)。议论性文章要说理透彻,论点深刻。写作议论文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论点过于空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深刻”落实呢?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之语言的哲理化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
期刊
所谓语文学习上的“困难生”,就是在语文学习上的“双差”生,学习差,素质也差。他们大多语文基础薄弱,语文能力缺失,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差,自以为是,甚至不懂得尊重老师和与他人交流,但他们在生理上已经发育得很好。这样的学生常常让老师左右为难,无以着手,轻不得,亦重不得,轻了无济于事,重了出现师生矛盾。对这样的学生,语文老师该如何是好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宽容心。面对困难生极不理想的语文成绩和不礼貌的言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