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业协会在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作用微弱,且其对应的职责明显缺失。根据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校热企冷”的状态,对行业协会的作用合理定位,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行业协会 定位
高职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项由政府管理的公共性事业,其具体表现为几乎所有的高职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于强权型政府机构手中,职业院校管理在政府专项部门的强力指导下进行。然而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属于与市场结合非常紧密的准公共产品。受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的影响,若要保持其人才培养的对口性,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制定专业、课程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市场有着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与众多市场主体保持密切高效的联系。然而受传统观念及自身局限的影响,当前多数职校与市场的关系并不密切,职业教育脱离社会需求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缓解职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相背离的现状,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开始应用于高职人才培养,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更多的开始关注职业教育。
一、现代学徒制人材培养需要行业协会的参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提出,“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行业协会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可以认为未来“国家职业教育治理的参与方应该是多方面的,不应只由政府部门说了算 ”,其中行业协会作为界内行业企业的代表,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有着绝对优势,天然具备成为协调校、企、政等多方面的调和剂。然而在当前现代学徒制教学中,绝大多数企业和职业学校都没有感觉到行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实证调查,“只有6.43%的样本院校知道行业组织在人才培养标准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在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方面,只有5%的样本院校表示通过行业组织获得相关信息。可以认为,相对于西方国家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国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处于职责缺失的状态。
二、对我国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中职责缺失原因的分析
1.部分行业协会自身定位偏差。行业协会是为实现本行业共同利益,由单一行业的经营者依法自愿设立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和自律性组织,其服务职能职基本围绕“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进行,理应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但受历史原因影响,行业协会主要依托政府推动发展,其“半官方”色彩及运作效率、公开性、透明性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协会对自身的定位存在偏差:其基本任务由“代表本行业的共同利益”转化为“代表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指导和规划”,日常工作事物也由“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改为“依据政府部门工作计划,开展相应的活动以实现政府工作目标”。这样的定位往往导致行业协会被企业、学校的认同度大大降低。
2.行业协会在技术水平、规模上难以支撑现代学徒制发展。目前大多数行业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部分补贴和企业会费年金,基本运行费用较少。受缺乏经费的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部分行业组织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一般都只有几个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相对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较差,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委托有些力不从心,很多行业协会为了“生存”,不惜利用具备发放职业技能证书的权利大规模“倒卖”行业技能证书。在暂时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以及协会的影响范围和公信力度都在不断下降,进而使行业协会的信誉扫地,企业、职校对其能力缺乏信心。
三、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定位分析
在当前 “校热企冷”的状态下,企业只有在出现一线工人招工难问题才考虑考虑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但合作内容一般只是限于“订单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等几个方面,我国目前经济实体中以中小企业占据主体,该类企业占据了75%的就业机会,理应是职院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最佳参与力量,但事实上该类企业一般但苦于缺乏真正的技能型人才但又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所以,在政府层面无具体行动的前提下,行业协会需要在担负起更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需要改变自身中的定位,切实做到缓解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大都规模有限,技术人员参与现代学徒制课程的过程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难以按职院教学计划完成对应的课程教学。而当行业协会的参与可以采用一种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在实践课程开始前行业协会将与职业院校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商讨课程的教学方式。职校教师在校内完成理论部分及基础操作的教学,实践课程则由行业协会协调下的众多企业协同完成:协会将根据企业的规模、用人需求的紧迫性及企业任务量的多少,将教学班级拆分成不同的工作组,在职校教师的带领下分组进入不同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模式兼顾了企业、职校双方的利益,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精髓: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的一致性。
2.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大都控制在100人之下,因为自身业务有限且人员流动较小,每年所需新增实习生人数较少,这与职校所习惯的合作方式如“订单培养”等在合作规模上有着较大差距。在行业协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教学,可以为校、企双方在实习岗位数量上提供一个平衡点:通过整合业内企业需求的同类实习岗位信息,行业协会能依据职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对口的实习企业范围,将传统的校、企一一对应模式为面向行业的校、企一对多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职校无需为开展实践课程联系众多企业,只需保证学生的企业学习质量后,向行业协会提供学生数量和相关专业信息即可,大大节省在联系实践企业所开销的人力、财力投入,而企业也能保证其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小规模新增人员的需求。
3.最后一个主要问题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实践课程效果较差: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教学要求在岗位上进行,所以课程形式、强度及实践方式完全不同与学校授课,学生进入企业后,对于实践的强度往往估计不足,且企业师傅相对于学校教师教学方式较简单,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抵触情绪较大,很难在一家企业完成课程。这样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接收成本,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现代学徒制中行业协会的参与不可能杜绝该类现象,但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损失:通过行业协会与学校的先期沟通,能够保证学生对未来实践课程的实践条件、授课方式、课程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以减少学生入企业后的对立情绪;而当有学生在实习期提前离开企业后,企业可向行业协会及时通报,由行业协会联系相关类型院校,在最短时间内安排学生继续先前的岗位,保证生产的继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養本身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成本让学校或企业单独买单已被证实不可行,如何协调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关系就成了当前关注的主要问题。将行业协会定位与校、企关系的协调者,既能弥补行业协会当前职责的缺失,又能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校、起企双方的利益,将对现代学徒制进一步的推广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健.职教治理体系中的社会参与:缺位与定位——以行业协会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9.
[2]刘占山.加快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J].职教论坛.2014.9.
[3]义海忠.郑艳馨.对我国行业协会性质错位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8(3).
[4]宫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3.8.
[5]数据来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所做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13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15C0511)“基于第三方制定“岗位准入制”的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开发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行业协会 定位
高职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项由政府管理的公共性事业,其具体表现为几乎所有的高职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于强权型政府机构手中,职业院校管理在政府专项部门的强力指导下进行。然而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属于与市场结合非常紧密的准公共产品。受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的影响,若要保持其人才培养的对口性,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制定专业、课程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市场有着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与众多市场主体保持密切高效的联系。然而受传统观念及自身局限的影响,当前多数职校与市场的关系并不密切,职业教育脱离社会需求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缓解职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相背离的现状,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开始应用于高职人才培养,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更多的开始关注职业教育。
一、现代学徒制人材培养需要行业协会的参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提出,“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行业协会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可以认为未来“国家职业教育治理的参与方应该是多方面的,不应只由政府部门说了算 ”,其中行业协会作为界内行业企业的代表,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有着绝对优势,天然具备成为协调校、企、政等多方面的调和剂。然而在当前现代学徒制教学中,绝大多数企业和职业学校都没有感觉到行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实证调查,“只有6.43%的样本院校知道行业组织在人才培养标准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在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方面,只有5%的样本院校表示通过行业组织获得相关信息。可以认为,相对于西方国家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国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处于职责缺失的状态。
二、对我国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中职责缺失原因的分析
1.部分行业协会自身定位偏差。行业协会是为实现本行业共同利益,由单一行业的经营者依法自愿设立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和自律性组织,其服务职能职基本围绕“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进行,理应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但受历史原因影响,行业协会主要依托政府推动发展,其“半官方”色彩及运作效率、公开性、透明性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协会对自身的定位存在偏差:其基本任务由“代表本行业的共同利益”转化为“代表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指导和规划”,日常工作事物也由“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改为“依据政府部门工作计划,开展相应的活动以实现政府工作目标”。这样的定位往往导致行业协会被企业、学校的认同度大大降低。
2.行业协会在技术水平、规模上难以支撑现代学徒制发展。目前大多数行业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部分补贴和企业会费年金,基本运行费用较少。受缺乏经费的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部分行业组织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一般都只有几个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相对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较差,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委托有些力不从心,很多行业协会为了“生存”,不惜利用具备发放职业技能证书的权利大规模“倒卖”行业技能证书。在暂时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以及协会的影响范围和公信力度都在不断下降,进而使行业协会的信誉扫地,企业、职校对其能力缺乏信心。
三、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定位分析
在当前 “校热企冷”的状态下,企业只有在出现一线工人招工难问题才考虑考虑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但合作内容一般只是限于“订单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等几个方面,我国目前经济实体中以中小企业占据主体,该类企业占据了75%的就业机会,理应是职院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最佳参与力量,但事实上该类企业一般但苦于缺乏真正的技能型人才但又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所以,在政府层面无具体行动的前提下,行业协会需要在担负起更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需要改变自身中的定位,切实做到缓解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大都规模有限,技术人员参与现代学徒制课程的过程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难以按职院教学计划完成对应的课程教学。而当行业协会的参与可以采用一种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在实践课程开始前行业协会将与职业院校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商讨课程的教学方式。职校教师在校内完成理论部分及基础操作的教学,实践课程则由行业协会协调下的众多企业协同完成:协会将根据企业的规模、用人需求的紧迫性及企业任务量的多少,将教学班级拆分成不同的工作组,在职校教师的带领下分组进入不同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模式兼顾了企业、职校双方的利益,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精髓: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的一致性。
2.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大都控制在100人之下,因为自身业务有限且人员流动较小,每年所需新增实习生人数较少,这与职校所习惯的合作方式如“订单培养”等在合作规模上有着较大差距。在行业协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教学,可以为校、企双方在实习岗位数量上提供一个平衡点:通过整合业内企业需求的同类实习岗位信息,行业协会能依据职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对口的实习企业范围,将传统的校、企一一对应模式为面向行业的校、企一对多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职校无需为开展实践课程联系众多企业,只需保证学生的企业学习质量后,向行业协会提供学生数量和相关专业信息即可,大大节省在联系实践企业所开销的人力、财力投入,而企业也能保证其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小规模新增人员的需求。
3.最后一个主要问题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实践课程效果较差: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教学要求在岗位上进行,所以课程形式、强度及实践方式完全不同与学校授课,学生进入企业后,对于实践的强度往往估计不足,且企业师傅相对于学校教师教学方式较简单,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抵触情绪较大,很难在一家企业完成课程。这样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接收成本,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现代学徒制中行业协会的参与不可能杜绝该类现象,但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损失:通过行业协会与学校的先期沟通,能够保证学生对未来实践课程的实践条件、授课方式、课程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以减少学生入企业后的对立情绪;而当有学生在实习期提前离开企业后,企业可向行业协会及时通报,由行业协会联系相关类型院校,在最短时间内安排学生继续先前的岗位,保证生产的继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養本身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成本让学校或企业单独买单已被证实不可行,如何协调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关系就成了当前关注的主要问题。将行业协会定位与校、企关系的协调者,既能弥补行业协会当前职责的缺失,又能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校、起企双方的利益,将对现代学徒制进一步的推广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健.职教治理体系中的社会参与:缺位与定位——以行业协会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9.
[2]刘占山.加快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J].职教论坛.2014.9.
[3]义海忠.郑艳馨.对我国行业协会性质错位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8(3).
[4]宫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3.8.
[5]数据来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所做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13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15C0511)“基于第三方制定“岗位准入制”的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开发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