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把美育正是列入了国家教育方针。李岚清同志在会议上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被国家正式提高到工作日程上来,这也标志着中国素质教育建设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社会在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故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极强的的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美育 素质教育 培养
美育通俗来说就是审美教育,其中包括艺术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说到中学阶段的美育,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到艺术教育,音乐课、美术课等等。但这些并不全面。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区别就在于美育不只是,音乐课、美术课,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作品美的初步的,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对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但是现今阶段美育在实行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近几年,一些孩子及家长,受身边环境的影响,会更多地去在意功利的东西,例如考试成绩、在学校以及班级的排名情况等等。针对这一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学校实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格发展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忽视了对孩子审美情操的关注。学校搞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算是成功的教育?那么,我认为成功的教育下的孩子应该是阳光开朗的,积极向上的,心胸开阔的,热爱生活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有个性的。现在很多应试教育下的孩子,被分数、名次等功利的东西磨没了个性,变成“学习机器”。他们眼中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心胸变得狭窄,时常会为了“一得之功,一孔之见”而斤斤计较。而我们的美育,我们的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就是把需要高品质审美的与雅俗共赏的东西融合统一,让人人能学会,人人都能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在思想认识上,排除功利,让孩子在观念上较应试教育有所超越,把所有带有感性色彩与理性色彩的东西融合到一起,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国家才大力提倡要实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那么,美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呢?
一、美育的特性与范畴
相对于美育我们通常会联系到德育和智育,这三者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德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是我们日常的行为规范,德育在教育实施中往往起到一种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管理的一种规范化已以达到使学生自动自觉遵守纪律的效果。而美育就不一样了,它有一种熏陶、感发、的作用。在这种熏陶、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到一种激励学生自信,净化学生身心升华学生灵魂的作用。德育是理性的,美育是感性的;德育是道德层面的,美育是情感层面的;德育是逻辑的,美育是形象的。智育主要是逻辑思维起作用,而美育多靠的是形象思维,智育对应的是智商,美育对应的是情商。许多大科学家在谈及其发明的时候都说,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靠的不是逻辑推理,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美育正是培养直觉和想象力的最佳手段。彭伽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狄拉克也说过:一个方程式符合美的要求比他不符合实验的结果更加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由美启真,由美到真”。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起步阶段,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所学,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可见中小学美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培养的孩子成才,审美和想象力会帮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美育尊重人的个性,美育可以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感性脱离理性,理性脱离感性。感性如果脱离理性的话,人就会变得和动物越来越接近;理性脱离感性的话,人就会变成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的美育就可以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三、美育可以用来提高素质教育的品质
美,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共同的追求。作为著名的文明礼仪之邦,中国的审美艺术教育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美育的相关资料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尚书·舜典》中,其中就有“典乐教胄子”的说法。大教育家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提倡美育的人。他提出过一个叫做“六艺”的思想,即“礼、乐、射、御、书、数”。这里面“乐”所指的就是审美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成功的立足之本就是要有文化,所以要学“诗”来使自己有文化;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要学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小部分靠智商,一大部分靠的则是情商。情商靠什么来提高,当然就是情感艺术教育,所以“成于乐”,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时至今日,人们对美的教育依然很重视。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長袁贵仁强调,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美育。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界必须大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重视美育,大力推进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结合。中国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启发着中国。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德谟克利特认为,“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苏格拉底指出,“美德即知识”,而美德是由教育来的。黑格尔明确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他们的这些思想充分表明了起对美育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进行着。这些国家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都把欣赏美感受美的艺术教育纳入重点项目来实施。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小学的课程设置由学校确定,一般都设有阅读、写作、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而音乐、美术属于必修的基础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土著课,巩固本民族的特有艺术文化。
现今社会艺术教育虽受到了普遍重视,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艺术教育是陶冶人情操的教育,并不等同于技能教育。就是说学校上美术课,在乎的并不是要学生今后能不能成为画家,掌握了多少绘画技法;上音乐课,不一定说让学生掌握多少乐器演奏的技能。艺术教育的主导应该在于其特有的净化灵魂、提高精神境界,而不是技能与技巧。艺术最直接的,最现实的作用就是“让美把恶和丑排挤出去”美是一面光明的镜子,它能使人照见世界,照见自己,从而确立正确的态度和品质。美是善良和诚挚之母,它能唤起一种人们对美好事物亲切和关怀的情感,从而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美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美可以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美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充满阳光,美可以让孩子们的眼睛神采奕奕,美可以让人生绽放光彩,美可以让世界充满关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协会组编,《美的启迪》·2003.1.
[2]朱光潜著,北京金城出版社,《西方美学史》2010.9.
[3]常若松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2009.5.
关键词:美育 素质教育 培养
美育通俗来说就是审美教育,其中包括艺术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说到中学阶段的美育,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到艺术教育,音乐课、美术课等等。但这些并不全面。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区别就在于美育不只是,音乐课、美术课,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作品美的初步的,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对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但是现今阶段美育在实行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近几年,一些孩子及家长,受身边环境的影响,会更多地去在意功利的东西,例如考试成绩、在学校以及班级的排名情况等等。针对这一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学校实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格发展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忽视了对孩子审美情操的关注。学校搞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算是成功的教育?那么,我认为成功的教育下的孩子应该是阳光开朗的,积极向上的,心胸开阔的,热爱生活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有个性的。现在很多应试教育下的孩子,被分数、名次等功利的东西磨没了个性,变成“学习机器”。他们眼中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心胸变得狭窄,时常会为了“一得之功,一孔之见”而斤斤计较。而我们的美育,我们的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就是把需要高品质审美的与雅俗共赏的东西融合统一,让人人能学会,人人都能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在思想认识上,排除功利,让孩子在观念上较应试教育有所超越,把所有带有感性色彩与理性色彩的东西融合到一起,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国家才大力提倡要实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那么,美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呢?
一、美育的特性与范畴
相对于美育我们通常会联系到德育和智育,这三者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德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是我们日常的行为规范,德育在教育实施中往往起到一种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管理的一种规范化已以达到使学生自动自觉遵守纪律的效果。而美育就不一样了,它有一种熏陶、感发、的作用。在这种熏陶、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到一种激励学生自信,净化学生身心升华学生灵魂的作用。德育是理性的,美育是感性的;德育是道德层面的,美育是情感层面的;德育是逻辑的,美育是形象的。智育主要是逻辑思维起作用,而美育多靠的是形象思维,智育对应的是智商,美育对应的是情商。许多大科学家在谈及其发明的时候都说,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靠的不是逻辑推理,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美育正是培养直觉和想象力的最佳手段。彭伽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狄拉克也说过:一个方程式符合美的要求比他不符合实验的结果更加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由美启真,由美到真”。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起步阶段,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所学,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可见中小学美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培养的孩子成才,审美和想象力会帮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美育尊重人的个性,美育可以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感性脱离理性,理性脱离感性。感性如果脱离理性的话,人就会变得和动物越来越接近;理性脱离感性的话,人就会变成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的美育就可以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三、美育可以用来提高素质教育的品质
美,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共同的追求。作为著名的文明礼仪之邦,中国的审美艺术教育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美育的相关资料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尚书·舜典》中,其中就有“典乐教胄子”的说法。大教育家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提倡美育的人。他提出过一个叫做“六艺”的思想,即“礼、乐、射、御、书、数”。这里面“乐”所指的就是审美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成功的立足之本就是要有文化,所以要学“诗”来使自己有文化;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要学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小部分靠智商,一大部分靠的则是情商。情商靠什么来提高,当然就是情感艺术教育,所以“成于乐”,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时至今日,人们对美的教育依然很重视。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長袁贵仁强调,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美育。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界必须大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重视美育,大力推进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结合。中国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启发着中国。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德谟克利特认为,“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苏格拉底指出,“美德即知识”,而美德是由教育来的。黑格尔明确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他们的这些思想充分表明了起对美育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进行着。这些国家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都把欣赏美感受美的艺术教育纳入重点项目来实施。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小学的课程设置由学校确定,一般都设有阅读、写作、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而音乐、美术属于必修的基础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土著课,巩固本民族的特有艺术文化。
现今社会艺术教育虽受到了普遍重视,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艺术教育是陶冶人情操的教育,并不等同于技能教育。就是说学校上美术课,在乎的并不是要学生今后能不能成为画家,掌握了多少绘画技法;上音乐课,不一定说让学生掌握多少乐器演奏的技能。艺术教育的主导应该在于其特有的净化灵魂、提高精神境界,而不是技能与技巧。艺术最直接的,最现实的作用就是“让美把恶和丑排挤出去”美是一面光明的镜子,它能使人照见世界,照见自己,从而确立正确的态度和品质。美是善良和诚挚之母,它能唤起一种人们对美好事物亲切和关怀的情感,从而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美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美可以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美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充满阳光,美可以让孩子们的眼睛神采奕奕,美可以让人生绽放光彩,美可以让世界充满关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协会组编,《美的启迪》·2003.1.
[2]朱光潜著,北京金城出版社,《西方美学史》2010.9.
[3]常若松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