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解答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知识模块显得十分重要,而语言运用题更是年年有变化并有创新。在此类试题中最灵活多变、最富有趣味的要算图文转换题。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并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它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在图文转换题目解题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辨清材料性质
  从图文转换题提供的素材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类:数据表类(2009年广东卷)、徽标类(2007年全国2卷、2007年湖北卷、2009年全国卷、2011年天津卷)、漫画类(2010年天津、江西卷、2012年福建卷)、图片类(2009年山东、四川卷)、示意图类(2009年广东卷、2011年湖北卷)。而这五类素材涉及的试题做题方法各异,比如:数据表类试题,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图标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的变化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而漫画类试题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我们在概括漫画内容时应忠于漫画本身,采用说明表达方式,要注意图画的构图,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的服饰、动作、表情,物的地理位置、特征等,画的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寓意主要侧重于批评或弘扬某种社会现象,告诉人们干什么或不干什么。
  二、注意各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第一,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1.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题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划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所以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
  3.看画中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4.看夸张变形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二,联现实展想象,揣摩画外是什么。
  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
  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3.多个角度想想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意点。
  三、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调动想象能力
  对于徽标、图标类试题,这种能力不可或缺。好多徽标的设计都使用了汉字、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变形,这时,如果仅仅就图论图,我们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众所周知,汉字的表意功能极为强大,而且,原本方方正正的汉字,可以“扭曲”成各种形状,所以,它常常成为图标中的首选因素。与之相映成趣的则是字母,特别是某个特定词语或主体的直接对应点。所以,汉字与字母便是破译图标的钥匙。
  上面这三个图标,分别为商务印书馆、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与安徽电视台的标志。其中,商务印书馆的标志从外形上看,就是一本翻开的书,照应了“印书”这个主题。这本“书”的中心,是一个变形的“商”字,它圆圆的,隐居书的中间,显得敦厚与悠久;而“书”的外框呢,则是“印”字的变形。两字相互呼应,使得“商务印书馆”这一主体跃然纸上。而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的标志,主体就是一个由长城图案(以此表示中国为主办国)所构成的英语字母A,A正是英语单词Asia(亚洲)的首字母。同时,这个A又可以看成罗马文字X(10)与I(1)的合成,这也就是本届亚运会的届别“第11届”。安徽电视台的标志是如同“安徽”(AnHui)的首写字母“A”,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又以安徽著名景区黄山的“迎客松”为基本元素,体现了安徽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
  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片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现在这种风尚也渐渐被高考引进,图文转换题也成为高考中一个常考不败的风景。如果我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认真领会,就能避免“下笔能言,离‘图’万里”的情况出现。注意方法,总结规律,我们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学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尤其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语文学习成为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门径,让语
期刊
摘 要: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三、四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进入了五、六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简直是寥若晨星,大家“比赛”着——“看谁沉得住气”。这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困惑。本文试着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
期刊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既认识所学的生字,又能将要求会写的字端正、整洁、规范地书写出来,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作业,而且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大有裨益。但是,现在学生书写汉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字迹潦草、东倒西歪、刮风一边倒、书写姿势不正确等等,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视。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应该把字写得更好,但是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能写出
期刊
“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其中自主学习,又叫主动性学习方式,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言的。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面强加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兴趣基础之上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不再是负担。“应试教育”环境下,不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造成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
期刊
新课标对低年级的写话是这样强调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虽然新的课标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但是,由于六七岁的儿童生活阅历不丰富,观察能力不强,对书面语言的积累有限,很多孩子连如何选择写话内容都不懂。因此,为了让孩子爱上写话、学会写话,这学期,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借力使力,巧用教材资源  古人认为写好文章应该“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农村小学上学的孩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知识面相对较窄,思维显得不够开阔,但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
期刊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凭借插图,启发想象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
期刊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要贴近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教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
期刊
问题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何来思考。正是基于此认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用问题来切入课题,用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用问题为载体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环。笔者认为其问题不仅是指教师面向学习的问题,也包括学生在感知情境时自主生成的问题。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展示自己问题的能力,可以思考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使
期刊
摘 要:重视对全体学生的成才教育,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开展特长教育,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生源薄弱校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我们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涌现出一批书法专业高考特长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生源薄弱 特色教育 学生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是2002年在城乡结合部建立起来的市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