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研读数学教材的几点体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i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的框架结构、系统编排、样式呈现、方式表达与旧教材有很大地出入,它确实需要新时代的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对教材进行精心的研读和品味,真正实现教师与编者、学生与编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和精神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下面就浅析一下近几年来,我研读数学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中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妄加增删有关内容,与客观实际割裂开来。大部分老师会按照实际要求处理教材的相关内容,而未真正领悟到编者的想法。
  (2)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衔接性不强,忽略了新教材内容的坡度小、台阶多的体例。同样的知识点在新教材编排上有坡度小、台阶多的特点,先后的紧密衔接性十分牢固,但是有相当部分教师却轻视了教材的这一特色。
  (3)新教材内容编排上有一大新亮点,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会被分解到许多的章节进行讲解。许多教师,甚至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样做是为了降低难度、减轻学生的负担。
  (4)只重视了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数学的人文性。
  二、新教材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以下几点变化。
  (1)教材内容发生的变化。新教材所选内容突出了各学科共性,发展了各学科之间的模糊性,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学生已有体验的基础上,巩固了课程实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性,丰硕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培育了学生的种种本领,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了铺垫。
  (2)新教材的课程功效产生了变革。新教材转变了以往的死板、僵硬的教条主义形式,在造就学生各类人才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三观”的养成,这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辈子。。
  (3)教学方式发生的变化。教学方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能力。整个以上本领的造就都必须以研读新教材为基准,不然,统统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怎样才能做好小学数学教材研读呢?
  (1)重视课程标准研读。学校领导必须重视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出台有关激励办法。小组备课,精确的把握课本的实质,反复钻研教材教法,确切把握教材重难点。
  (2)研读教材需要端正态度和提高认识。研读教材态度与认识要提高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的高度与层面上来。否则,就不可能精准领悟编者的意图。
  (3)把握重点,明确目标。①教学重点是依照教学目标,在对课本内容精准把握的基础上而确立的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它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精准体现,也是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②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终点和起点,它是每一节课的真实主宰。
  (4)拓展知识层面,易于学生掌握。课本往往因为篇幅、内容和地方特色等原因,不能把数学知识的所有表现形式都充分一一表达出来,咱们通过变动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达方式,突显那些隐藏的主旨要义,让孩子们在变式中动脑。以圆柱教学为例,什么是圆柱,以突出圆柱的本质属性(上下各一个圆,中间是一个曲面);在教圆柱的两底面時,加强对“水杯的上下两底、菜墩子的上下两面、粮囤的盖和底”的变式,丰富了两底面的表现形式。
  (5)重视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性和整合性。数学知识间有着必然联系。譬如:平行四边形是什么,矩形又是什么,两者还有什么关联与区分,平行四边形只限定在两组对边各自平行的四边形中,而矩形不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可以说矩形是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矩形仅仅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特例。
  (6)把握数学语言的特点。数学研习本质上是头脑活动的具体体现,而数学语言是大脑思维的文字符号载体,因此要精确的掌握数学语言的特征。
  在新形势下,研读新教材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将在求取“真经”的道路上“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尽管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级别,但交流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来进行交际,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要加强
期刊
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不应该只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个良好契机。有效的课前预习似乎是必不可少的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灵丹妙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通览全册——单元预习——课文预习”三步预习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通览全册,掌握全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期刊
摘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育可以使教育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地迅速流通,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已成为教育全球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调查和研究,浅析现资源库建设中所存在的弊病以及人们对资源库理解的观念偏差,以及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建设与利用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
期刊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就是抓住这些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让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鲁迅先生认为,好的细节描写应当是“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巴尔扎克也说过:“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涵发展倍受关注,一大批特色学校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更鲜明的方向性和科学性,使教师更大限度地施展才华,获得发展,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专业梦想。特色学校对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理念引领——明确专业发展的航标  特色学校的“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方位物态化。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似血液一般流淌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也流溢于教师的一言一
期刊
很长时间以来,总是在思考着、困惑着,每每看到学生 犯错误很生气,无奈。可在惩罚他们之后,自己又感觉到很后悔、内疚;特别是看到小学生也在受到同樣的“待遇”,内心便感到一种酸楚,怎样解决自己或所有老师的问题,怎样不让孩子与老师都受到伤害,在听了两位教授的讲解,心中好像已有所明白。往常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我们教师的批评是为了学生好,他们为什么不明白自己良苦用心呢?心理学告诉了我,我们的批评虽然是善意的批评,
期刊
摘要:“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的提问可以直接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抉择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揭示矛盾、辨别正误、唤起联想、引发思索、促进合作。  关键词:“引思” 提问方式 思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事项繁杂琐碎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工作上总是千丝万缕,与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息息相关。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有体会,下面就班主任工作浅谈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重视家访,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刚接手新的班级时,了解到班里出了一个“小霸王”,看谁不顺眼就揍谁,蛮横不讲理,人见人怕。我立即家访了解情况,与其母亲交谈中了解到:是单亲家庭,经济困难,
期刊
个性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的力量,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鲜明的个性是儿童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的前提。教育上说的个性培养,主要指个性化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于个性概念中外的教育学家都提出过精辟的见解。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倡导“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温家宝总
期刊
学困生是许多教师课余饭后谈论的中心话题,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永远的痛。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成为广大教师整个学期中最大的教育宿愿。那么如何更好的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1)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这些学困生落后的原因。他们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