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是许多教师课余饭后谈论的中心话题,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永远的痛。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成为广大教师整个学期中最大的教育宿愿。那么如何更好的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1)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这些学困生落后的原因。他们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通过有针对性地教育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才能药到病除。
  (2)教师对学困生要尊重和接纳,倾注一片爱心。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而不会由于喜欢一门课程而去喜欢一个老师。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好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受到上英语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生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学困生,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3)善于鼓励,给学困生以动力之源。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挫折也多,因而常常对学习感到灰心丧气。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时,任何说教都是难以让他接受的了。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教师更应该多与后进生谈心,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中获得自信,从而鼓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把学困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之辞及时转达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进步的喜悦,使后进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深信自己能够学好,从而将这种信心转化为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精心组织,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学困生上进,增强学会的信心。
  (5)培养兴趣,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调动起数学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他们上课注意力涣散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些这门课的发展史,介绍最新成果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英语的兴趣,有些知识点的新课引入应尽量以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有亲身感受的生活实践作引例,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这门学科,生活中也离不开它,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6)从日常生活入手,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恐怕是大部分学困生的通病。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要我學转变为我要学。加强对学困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和辅导。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谆谆诱导的方法,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逐步提高。
  (7)从家庭教育入手,加强家校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因此,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转化学困生是极其重要的。
  (8)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一般说来,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他合适的条件,他都会给我们惊喜……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中倡导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光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我们总是认为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时间,交流的时间,思考探索的时间,这样就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固然是一个很直接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可是我们认为,还有一个与它同样举足轻重的途径,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那就是课前的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
期刊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尽管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级别,但交流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来进行交际,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要加强
期刊
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不应该只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个良好契机。有效的课前预习似乎是必不可少的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灵丹妙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通览全册——单元预习——课文预习”三步预习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通览全册,掌握全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期刊
摘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育可以使教育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地迅速流通,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已成为教育全球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调查和研究,浅析现资源库建设中所存在的弊病以及人们对资源库理解的观念偏差,以及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建设与利用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
期刊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就是抓住这些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让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鲁迅先生认为,好的细节描写应当是“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巴尔扎克也说过:“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涵发展倍受关注,一大批特色学校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更鲜明的方向性和科学性,使教师更大限度地施展才华,获得发展,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专业梦想。特色学校对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理念引领——明确专业发展的航标  特色学校的“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方位物态化。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似血液一般流淌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也流溢于教师的一言一
期刊
很长时间以来,总是在思考着、困惑着,每每看到学生 犯错误很生气,无奈。可在惩罚他们之后,自己又感觉到很后悔、内疚;特别是看到小学生也在受到同樣的“待遇”,内心便感到一种酸楚,怎样解决自己或所有老师的问题,怎样不让孩子与老师都受到伤害,在听了两位教授的讲解,心中好像已有所明白。往常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我们教师的批评是为了学生好,他们为什么不明白自己良苦用心呢?心理学告诉了我,我们的批评虽然是善意的批评,
期刊
摘要:“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的提问可以直接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抉择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揭示矛盾、辨别正误、唤起联想、引发思索、促进合作。  关键词:“引思” 提问方式 思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事项繁杂琐碎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工作上总是千丝万缕,与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息息相关。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有体会,下面就班主任工作浅谈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重视家访,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刚接手新的班级时,了解到班里出了一个“小霸王”,看谁不顺眼就揍谁,蛮横不讲理,人见人怕。我立即家访了解情况,与其母亲交谈中了解到:是单亲家庭,经济困难,
期刊
个性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的力量,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鲜明的个性是儿童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的前提。教育上说的个性培养,主要指个性化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于个性概念中外的教育学家都提出过精辟的见解。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倡导“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温家宝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