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错题让老师心烦,学生的“亡羊补牢”式订正和教师的“亡羊补牢”式错因分析和后续性弥补可起到一定效果。但追本溯源,学生出错的终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不完美。多年在一线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探索欲望,经过多次的课堂教学尝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修正和改善,借助“模型法”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浮力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错题(易错题);模型法;逐个击破
每年金秋,我们初中科学教师在进行《浮力》的授课过程中,常常难于达成完美的教学效果。学生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当老师对错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讲解时,仍有学生时而清醒时而迷茫。面对学生的错题,大多数老师或许是这样做的:在错题上打叉、让学生机械式的抄写订正并重做、继续用“题弹”轰炸、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即便这样的亡羊补牢,学生的表现还是会令老师失望与无奈。
学校科学教研组正在进行关于《初中科学错题收集与运用的实践研究》的省级教研课题,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收集典型的易错题,并对典型错题进行错因分析,寻求错解原因和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下面是老师对一道浮力易错题的归因分析:典型错题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A. 浮力增大,ρ1=ρ2B. 浮力减小,ρ1=ρ2C. 浮力不变,ρ1>ρ2D. 浮力不变,ρ1<ρ2典型错解A. 浮力增大,ρ1=ρ2。错因分析学生知道求解浮力的多种方法,但对求解浮力的方法缺乏一定的选择能力,相对而言,他们比较熟悉阿基米德定律,而在使用阿基米德定律求解浮力时又不会综合考虑ρ液和V排,学生依据阿基米德定律判断浮力的大小,认为V排大,浮力就大。正确解答C分析过程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轮船和货物共重G。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因为它是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船重,因此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F浮=ρ1gV排1=ρ2gV排2。因为V排1ρ2。
若把轮船看成是密度计模型,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面上,受到的浮力不变,密度计上的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所以W在S下,ρ1>ρ2。错解原因找到了,学生也体会到自身的解题错误,对浮力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领会,收集典型易错题并进行错因分析,效果还是明显的。学生的错题既暴露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又反馈了老师的教学效果。有些题目,老师讲过了,学生改过了,仍然出错,说明没能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点。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将积累的错题作为学习素材用于学生日常学习,作为知识漏洞查找和巩固性复习的典范和模板。然而,这或多或少有点像“亡羊补牢”,是一种后续性的弥补。
美国当代教育家、“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倡导人唐纳德·舍恩的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给我们教学工作者深刻的启示:“立足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解决特定情景中的问题,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获取实践性学识。”追本溯源,学生出错的终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浮力部分内容综合性强,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對于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加上一些非科学的经验和观念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如何降低难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修正和改善至关重要,建立“模型法”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模型,再研究模型,通过模型思维进行推理,“模型法”以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事物重点、体现事物本质的优点,成为科学教学中学生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中介。
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模型有助于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理清知识脉络,易于探寻科学规律。
《水的浮力复习课》教案片段——借助“模型法”,逐个击破。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大黄鸭‘游’进台湾基隆港,陪游客过圣诞、迎新年!”引出课题。知识回顾
温故知新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水的浮力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浮力的相关知识?板书:构建浮力知识体系。学生(完成任务单一)回答浮力的相关知识。实验质疑
合作探究求浮力的大小有不少方法(常用的三种),对于不同的情景,我们该怎样选择求浮力大小的方法呢?【实例】你能求出鸡蛋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吗?学生回答方法:称重法。教师启发,漂浮时G′=0N。可以用称重法,也可以用状态分析法。
【再问】该怎样选择求浮力大小的方法呢?
归纳:(1)分析公式的特点;
(2)根据情景直接或间接给出的已知条件。【学生演示实验】
学生演示时,读数:G=0.3N。发现鸡蛋漂浮在液面上,学生难于解决。建构模型
我学我用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浮力的大呢?我们可以尝试用模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模型一“同一鸡蛋漂浮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
师: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也可以用上述模型来构建和解释呢?我们可以运用思维的力量将它转换成另一个模型。
引出:(1)密度计:同一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所受浮力哪个大?(2)轮船:同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或从大海驶向长江),所受浮力哪个大?学生思考,回答比较甲乙两种情况下,哪个鸡蛋受到的浮力大,选择哪种方法(公式),并说明理由。F甲=F乙,状态分析法。
要求学生说出:选择哪种方法(公式),并说明理由。模型二“两个不同的鸡蛋漂浮在同一种液体中”。
师:那么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情景也可以用上述模型来构建和解释呢?
引出:(1)空的货轮与满载货物的货轮停在同一片水域中,所受浮力哪个大?(2)浮力秤(青少年创新发明):没有重物时与称重时,F1 引出:(1)大鱼和小鱼在水中,哪条鱼受到的浮力大?(2)汤圆:生的汤圆和熟的汤圆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哪个大?学生思考,回答比较A、B哪个鸡蛋受到的浮力大,选择哪种方法(公式),并说明理由。FA 学以致用建立模型,我们还可以分析物体的沉浮情况。
为什么生的汤圆在水中下沉,而熟的汤圆在水中可以上浮?
师: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呢?使下沉的物体上浮呢?学生分析:
增大浮力(增大液体密度或增大V排)或减小重力,并各举实例加以说明。小结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归纳。学生叙述本节课的收获。【相关巩固性练习】确实,错题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十分宝贵的一种“有利教研学”的资源。一方面教师通过错题分析反思自身教学,教师要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寻求对策,可以纠错研错,反败为胜,还可以反思教法,反思当下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弊端,改进自身教学,找出错误源头,关注学生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纠错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将积累的错误题作为学习素材用于學生日常学习,漏洞查找和巩固性复习,促使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教方式。错题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我相信,由错题所引发的远不止如此,由错题所引发的将会是一场对教学的深刻反思和变革。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魏兴宇,贾润桃.“错题本”——减负增效的着力点[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
[3]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4]王维林.数学错题及错解题的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9(6).
[5]孙桂珍.初中生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作者简介:
张建权,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马腰中学。
关键词:错题(易错题);模型法;逐个击破
每年金秋,我们初中科学教师在进行《浮力》的授课过程中,常常难于达成完美的教学效果。学生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当老师对错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讲解时,仍有学生时而清醒时而迷茫。面对学生的错题,大多数老师或许是这样做的:在错题上打叉、让学生机械式的抄写订正并重做、继续用“题弹”轰炸、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即便这样的亡羊补牢,学生的表现还是会令老师失望与无奈。
学校科学教研组正在进行关于《初中科学错题收集与运用的实践研究》的省级教研课题,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收集典型的易错题,并对典型错题进行错因分析,寻求错解原因和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下面是老师对一道浮力易错题的归因分析:典型错题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A. 浮力增大,ρ1=ρ2B. 浮力减小,ρ1=ρ2C. 浮力不变,ρ1>ρ2D. 浮力不变,ρ1<ρ2典型错解A. 浮力增大,ρ1=ρ2。错因分析学生知道求解浮力的多种方法,但对求解浮力的方法缺乏一定的选择能力,相对而言,他们比较熟悉阿基米德定律,而在使用阿基米德定律求解浮力时又不会综合考虑ρ液和V排,学生依据阿基米德定律判断浮力的大小,认为V排大,浮力就大。正确解答C分析过程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轮船和货物共重G。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因为它是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船重,因此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F浮=ρ1gV排1=ρ2gV排2。因为V排1
若把轮船看成是密度计模型,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面上,受到的浮力不变,密度计上的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所以W在S下,ρ1>ρ2。错解原因找到了,学生也体会到自身的解题错误,对浮力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领会,收集典型易错题并进行错因分析,效果还是明显的。学生的错题既暴露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又反馈了老师的教学效果。有些题目,老师讲过了,学生改过了,仍然出错,说明没能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点。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将积累的错题作为学习素材用于学生日常学习,作为知识漏洞查找和巩固性复习的典范和模板。然而,这或多或少有点像“亡羊补牢”,是一种后续性的弥补。
美国当代教育家、“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倡导人唐纳德·舍恩的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给我们教学工作者深刻的启示:“立足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解决特定情景中的问题,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获取实践性学识。”追本溯源,学生出错的终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浮力部分内容综合性强,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對于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加上一些非科学的经验和观念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如何降低难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修正和改善至关重要,建立“模型法”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模型,再研究模型,通过模型思维进行推理,“模型法”以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事物重点、体现事物本质的优点,成为科学教学中学生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中介。
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模型有助于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理清知识脉络,易于探寻科学规律。
《水的浮力复习课》教案片段——借助“模型法”,逐个击破。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大黄鸭‘游’进台湾基隆港,陪游客过圣诞、迎新年!”引出课题。知识回顾
温故知新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水的浮力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浮力的相关知识?板书:构建浮力知识体系。学生(完成任务单一)回答浮力的相关知识。实验质疑
合作探究求浮力的大小有不少方法(常用的三种),对于不同的情景,我们该怎样选择求浮力大小的方法呢?【实例】你能求出鸡蛋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吗?学生回答方法:称重法。教师启发,漂浮时G′=0N。可以用称重法,也可以用状态分析法。
【再问】该怎样选择求浮力大小的方法呢?
归纳:(1)分析公式的特点;
(2)根据情景直接或间接给出的已知条件。【学生演示实验】
学生演示时,读数:G=0.3N。发现鸡蛋漂浮在液面上,学生难于解决。建构模型
我学我用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浮力的大呢?我们可以尝试用模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模型一“同一鸡蛋漂浮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
师: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也可以用上述模型来构建和解释呢?我们可以运用思维的力量将它转换成另一个模型。
引出:(1)密度计:同一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所受浮力哪个大?(2)轮船:同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或从大海驶向长江),所受浮力哪个大?学生思考,回答比较甲乙两种情况下,哪个鸡蛋受到的浮力大,选择哪种方法(公式),并说明理由。F甲=F乙,状态分析法。
要求学生说出:选择哪种方法(公式),并说明理由。模型二“两个不同的鸡蛋漂浮在同一种液体中”。
师:那么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情景也可以用上述模型来构建和解释呢?
引出:(1)空的货轮与满载货物的货轮停在同一片水域中,所受浮力哪个大?(2)浮力秤(青少年创新发明):没有重物时与称重时,F1
为什么生的汤圆在水中下沉,而熟的汤圆在水中可以上浮?
师: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呢?使下沉的物体上浮呢?学生分析:
增大浮力(增大液体密度或增大V排)或减小重力,并各举实例加以说明。小结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归纳。学生叙述本节课的收获。【相关巩固性练习】确实,错题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十分宝贵的一种“有利教研学”的资源。一方面教师通过错题分析反思自身教学,教师要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寻求对策,可以纠错研错,反败为胜,还可以反思教法,反思当下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弊端,改进自身教学,找出错误源头,关注学生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纠错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将积累的错误题作为学习素材用于學生日常学习,漏洞查找和巩固性复习,促使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教方式。错题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我相信,由错题所引发的远不止如此,由错题所引发的将会是一场对教学的深刻反思和变革。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魏兴宇,贾润桃.“错题本”——减负增效的着力点[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
[3]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4]王维林.数学错题及错解题的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9(6).
[5]孙桂珍.初中生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作者简介:
张建权,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马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