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现有阶段的重点,也是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要求。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
关键词:表率;不良习惯;规范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于幼儿时期如何进行培養,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幼儿的行为教育,及时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部分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在家不听话,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相一致。我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成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身上一些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努力会有所收获的。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现有阶段的重点,也是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要求。如何对其进行教育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做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率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幼儿具有文明礼貌习惯的主要原因,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培养比家长的培养重要”,也有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更有些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成人的错误观点会折射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个别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定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点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培养方面的教育效果。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幼儿的习惯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很多家长认为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而且事实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会得到爱心的熏陶。从而会学着关心体贴他人。相反,如果家庭中冲突不断,气愤紧张,孩子就会变得对人冷漠,性格暴躁。例如班上的一名男孩儿,经常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处处争强好胜,总爱欺负别人。看见别人好玩的玩具或好看的图书,不经别人同意就抢过来占为己有。每天都会有孩子到老师面前告他的状。经过调查了解,这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爷爷和爸爸总爱酗酒,喝多后性格暴躁的父子俩就会在家里发动一场“战争”。而奶奶沉迷于打牌,妈妈则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上班,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所以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暴躁的性格。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可见,良好环境的创设是多么重要。
二、家园配合矫正不良习惯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家庭教育不妥当、生活所处的环境不好和幼儿园教育不得当等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就是第一任课堂,家长应该上好第一堂良好习惯的课程。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习惯,很好的分清习惯的好坏,在园教师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宗旨进行各项活动,充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应与老师经常联系配合,家园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对其不良行为提出,进行改正的方法,给予儿童家园一致的教育。习惯不良的幼儿往往有一种不满的态度,周围人际关系混乱。可以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开始,让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又玩儿模仿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家长和教师并在其不断夸奖孩子真使孩子更好的进行不良习惯的纠正。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与不良行为习惯的小朋友进行活动,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让不良行为的幼儿得到关心,从而更好的矫正其良行为。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行为的矫正更是反反复复。这时我们要做到不急不躁、不气馁,并不断提醒幼儿什么是不良行为,督促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家长和老师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了解,并给予提醒督促,使幼儿原理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不能忽视幼儿的闪光点,对良好行为进行及时表扬宣传,这样使幼儿更好的突出自己的良好行为,对于出现不良行为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制止及批评。
三、规范行为习惯,严格督促检查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重复进行各种良好行为.,积累各种良好习惯。在作息、礼貌、卫生、学习等方面,家长应严格管理教育,若不及时提出正确合理的、必要的行为规范,不进行及时纠正及指导,则幼儿就易养成相应的恶习,等恶习养成在进行改正则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习生活方面应耐心、有效的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家长和幼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给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示范,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对其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幼儿得到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更好的在集体中充分展示。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教师和家长应该经常进行良好行为的检查并指出不良行为并给予更好的纠正,时常进行改造行为的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常抓不懈,使之良好行为根深蒂固。
四、运用奖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
教师要巧用奖励机制,通过视屏、图片进行教育,告诉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和不良习惯,提出与孩子能力相符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让幼儿做好后给予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其持之以恒;用食物来警醒奖励,如笑脸、小红花等加以强化,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更好的深入其生活。
总之,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大脑中不断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形成稳定的良好品质,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
关键词:表率;不良习惯;规范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于幼儿时期如何进行培養,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幼儿的行为教育,及时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部分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在家不听话,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相一致。我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成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身上一些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努力会有所收获的。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现有阶段的重点,也是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要求。如何对其进行教育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做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率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幼儿具有文明礼貌习惯的主要原因,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培养比家长的培养重要”,也有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更有些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成人的错误观点会折射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个别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定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点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培养方面的教育效果。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幼儿的习惯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很多家长认为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而且事实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会得到爱心的熏陶。从而会学着关心体贴他人。相反,如果家庭中冲突不断,气愤紧张,孩子就会变得对人冷漠,性格暴躁。例如班上的一名男孩儿,经常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处处争强好胜,总爱欺负别人。看见别人好玩的玩具或好看的图书,不经别人同意就抢过来占为己有。每天都会有孩子到老师面前告他的状。经过调查了解,这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爷爷和爸爸总爱酗酒,喝多后性格暴躁的父子俩就会在家里发动一场“战争”。而奶奶沉迷于打牌,妈妈则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上班,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所以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暴躁的性格。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可见,良好环境的创设是多么重要。
二、家园配合矫正不良习惯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家庭教育不妥当、生活所处的环境不好和幼儿园教育不得当等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就是第一任课堂,家长应该上好第一堂良好习惯的课程。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习惯,很好的分清习惯的好坏,在园教师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宗旨进行各项活动,充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应与老师经常联系配合,家园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对其不良行为提出,进行改正的方法,给予儿童家园一致的教育。习惯不良的幼儿往往有一种不满的态度,周围人际关系混乱。可以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开始,让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又玩儿模仿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家长和教师并在其不断夸奖孩子真使孩子更好的进行不良习惯的纠正。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与不良行为习惯的小朋友进行活动,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让不良行为的幼儿得到关心,从而更好的矫正其良行为。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行为的矫正更是反反复复。这时我们要做到不急不躁、不气馁,并不断提醒幼儿什么是不良行为,督促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家长和老师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了解,并给予提醒督促,使幼儿原理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不能忽视幼儿的闪光点,对良好行为进行及时表扬宣传,这样使幼儿更好的突出自己的良好行为,对于出现不良行为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制止及批评。
三、规范行为习惯,严格督促检查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重复进行各种良好行为.,积累各种良好习惯。在作息、礼貌、卫生、学习等方面,家长应严格管理教育,若不及时提出正确合理的、必要的行为规范,不进行及时纠正及指导,则幼儿就易养成相应的恶习,等恶习养成在进行改正则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习生活方面应耐心、有效的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家长和幼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给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示范,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对其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幼儿得到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更好的在集体中充分展示。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教师和家长应该经常进行良好行为的检查并指出不良行为并给予更好的纠正,时常进行改造行为的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常抓不懈,使之良好行为根深蒂固。
四、运用奖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
教师要巧用奖励机制,通过视屏、图片进行教育,告诉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和不良习惯,提出与孩子能力相符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让幼儿做好后给予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其持之以恒;用食物来警醒奖励,如笑脸、小红花等加以强化,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更好的深入其生活。
总之,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大脑中不断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形成稳定的良好品质,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