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无止境 贵在坚持

来源 :中国书法·翰墨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即将结束前夕,我有幸进入了西泠印社工作。西泠印社虽在篆刻界是个知名的文化单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知道它的人并不多,我也一样。当时领导建议我学篆刻,我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从此我便与书法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习书法至今,大致上说来前十年钻研篆书、篆刻为多,算是打了个书法基础吧。后三十年攻的是行书、楷书。学习篆书当时是从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的《说文部首》开始的。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上有着大量的摩崖石刻和对联碑额,真、草、隶、篆等等都有,因为学习篆刻,所以对篆书特别喜欢,其中就有王福庵写的《西泠印社记》和吴昌硕写的《西泠印社记》两种,都是用篆书写成的,王福庵的篆书比较易写且较亲民。沙孟海曾经说过“学习书法,除了取法古人书迹以外更无其他范本,主要在古人好作品的基础上积累工夫”,从那时起我就在王福庵的篆书上下起了工夫。同时也广泛涉猎秦汉时期的篆书,如峄山刻石、泰山刻石、《袁安碑》等以及明清时期许多篆书大家的作品,获益很大。2003年西泠印社100周年大庆纪念会期间,在社员作品展览上,我参展的作品就是一幅篆书,是胡宗成撰写的《西泠印社记》,按王福庵的篆书套路写成的,当时得到了领导和同道的称赞,自己感到倍受鼓舞。
  我在西泠印社工作的40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孤山西泠印社里度过的,在精雅别致的孤山社址园林里,到处可以看见匾额楹联、碑版石刻、题诗题记等文人墨刻,浓厚的书画交流的气氛也时时刻刻熏陶着我。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大批的日本书道代表团参观西泠印社并交流书法,我当时充当日文翻译,有很多的机会和国内外许多著名书法、篆刻家接触,如日本名家小林斗庵、梅舒适、金井凌雪,韩国的金显等。大陆的有沙孟海、陆维钊、方介堪、启功、徐邦达、王个移、朱复戡、顾廷龙、唐云、陈巨来、钱君訇、叶潞渊、徐无闻、商承祚;港澳台地区的有马国权、林近、王北岳等等,这些人当时在全国来讲都是泰斗级人物,我常常服务陪同在侧,看着他们舞刀泼墨,这种情景这种熏陶,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由于我爱好书法篆刻,老先生们对我的印象也很深,对我的鼓励也很多。
  因为工作是刻印,篆刻比较熟练了,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当时有许多人称赞我写的篆书,但同时也往往指出我落款的行书不到位,于是我就想一定要把行书水平提高。因为行书可以与人互动。以后我用了很多的时间,读了很多碑帖,然后我选定了几家来学习,我很喜欢王羲之的书风,时时临习,同时旁及“苏黄米蔡”等宋四家。另外还临习了赵孟頫、沈尹默等人的作品,总之,写的基本上是“二王”的路数。我自认为学书法是比较用功的,不管是冰天雪地的大寒天,还是太阳高照的酷暑天,我都用午休时间骑着自行车往来于单位和宿舍之间,驰驱于城东到城西的十里道途中回家练字,并且也常常用晚上时间来练字。老师们看我如此认真和用功,也就经常予以热心的指导。由于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从此我疯狂地练习书法,享受着进步的快乐,这期间我还到中国美术学院(当时称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进修了一年。就这样一晃三十个年头过去了。稍稍有长进后,有关部门也常常发出邀请函让我为杭州的大运河码头、中山中路御街、西湖景区等地方书写匾额和对联,看到自己的书法作品被刻石、悬挂,这对我的鼓励是蛮大的。随着不断地进步,还常常被邀请参加大型书画笔会及公益义卖笔会活动,其中就有在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举行的“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大型书画笔会。那次笔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济济一堂,秉笔挥毫,使我大开眼界。我还参加了沈阳陈云纪念馆笔会,与北方书法家进行了交流;还曾到成都参观考察,参加与当地书画家的笔会;此外,参加了在安吉举行的“吴昌硕诞辰160周年”大型书画笔会、抗震救灾义卖笔会。至于西泠印社举办的各类笔会,杭州市委宣传部、文联组织的“文化下乡”现场书写等等笔会,次数之多已不可追记。只要有机会我都不落下。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这些大大小小的笔会给我积累了相当多的创作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搞清楚学习方向的过程。这就是基础的问题。学习书法基础很重要,把毛笔练到变为自己的手指那样灵活的程度,做到随心所欲才行;选字帖也是要自己喜欢的,也就是选好自己的老师,然后一心一意地去追求,切忌跟风,不能见异思迁。至于转益多师,集思广益,那是自己的书法有了根基后的事情;其次是贵在坚持。艺无止境,因为爱好,才能乐此不疲,只有把爱好变成生命的一部分,全身心地投入,通过大量的实践才会有收获。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外,虚心地向诸多前辈老师以及同道们请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文献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急症,以老年人多见,因骨质疏松,轻微暴力即可引起骨折。此类病人病情急,并发症多,除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外,护理工作亦十分重要,其护理质量与疾病愈合关系密切。我科2000年1~10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32例,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岁,手术32例;其中股骨头置换术20例,空心钉
期刊
刘艺  原名王平,别署实子,1931年生,原籍台湾台中。中国书协顾问。刘艺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岁起开始练习书法,至今习书七十余年。刘艺少年时开始接受党的影响,抗战胜利后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穿过封锁线进入华北解放区,入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后分配到太行老区任中学老师。1955年奉调赴越南接办华侨中学,任教导主任。1958年回国,任中央侨委《侨务报》主编。1975年调国家地震局,任地
期刊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胎盘滞留 护理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1995年元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产后出血病人60例。其中经产妇28例,初产妇31例,年龄22~43岁;职工3人,农民53人,其他4人。转入我院病人6人。出血量400~1000ml 29例,1000~1500ml 25例,1500ml以上者6例。60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临床抢救治疗与精心护理,60例患者痊愈出院,其中1例基本痊愈出
期刊
《翰墨天下》:您对当代的书法现象关注的面很宽,同时见解也很独到。比如说1989年第四届国展综述的时候其实您就提到过关于设计化明显,急功近利等问题,现在这些问题还在延续,中国书协也在展览评选中对此现象有所纠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艺:我认为引导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多数作者并不能准确把握书坛动向,所以作者往往通过模仿获奖作品的方式来投稿。问题在于获奖作品是否分量够足,这是个问题。五颜六色的拼接形式
期刊
一、秦始皇东巡首刻  古人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所说的东山即指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被誉为“岱南奇观”。  峄山,古代也作绎山,群山连绵、络绎不绝的意思,现统称为峄山。峄山不高,海拔不足600米,但由于它距离儒家圣地仅30公里,所以在《尚书》和《诗经》中就有对峄山的记载,并在秦汉时期著称于世。在历史上,峄山以它独特的灵秀引来了许多帝王,诸如秦始
期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书法家协会决定与各团体会员联合举办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选派专家到各地巡讲,弘扬传统,传导书法文化,提升书法艺术发展的正能量,推动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高雅、健康、积极向上而多彩多姿的书法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  各团体会员分设大讲堂,授课时间一般为两天,第一天由中国书协选派专家主讲,上午为“书法与文化”,下午为“创作评论”;第二天由
期刊
探幽寻微钩深致远  4月22日上午9时,作为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重头大戏,也是本届兰亭奖活动最大亮点的“兰亭论坛”在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开讲。为提升本届兰亭奖的学术含量,促进学术研究成果向书法创作领域的转换,本届兰亭奖特别增设了此次“兰亭论坛”,作为国内外书学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共同搭建的书学研究学术平台。  本次“兰亭论坛”的主题是“王羲之的真相”,五位来自国内外王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应邀在论坛上
期刊
在一个多元时代讨论国画之正脉,虽然有点纯粹化,但绝非保守。  曩岁黄宾虹先生感慨时人之画远离宋元笔墨之正脉,时至今日。人们早已无此“忧患”,不正是以多元的藉口而渐渐地“道法自然”了吗?  我说的国画确实有“纯粹”的意思,一如国剧,必持正念,定有传承,不守“原真理”遑论“原创性”,自然会走腔滑板,不伦不类,当然,你说有新意也罢,但已非京剧。一如国画,宋元笔墨之精神丧失,中西合璧也罢,博采众长也好,就
期刊
老周为我找到一封平襟亚写给郑逸梅的信,说字好品相好,我见了一定开心得不得了。老周知道我老早喜欢周鋉霞,电话里故意摆谱说信里提到了她的名字。我听了真的高兴,天天念、时时盼,终于等来他的挂号邮件。  “逸梅兄:连朝阴雨,忽放阳光,红日高照,天朗气清,甚觉快慰!今晨老友陈子谦兄来访,以好久未见澹安兄觉得不快,因与他约定在后天三月十八日星期天邀请澹安兄来秋斋叙谈。小弟已去函邀请他在星期天上午十时左右来舍,
期刊
张改琴是从西北的大山里走出来的奇人,能书会画,气格阔达。江南的山水能养人,字画出来秀气灵动;西部的山水也能养人,张改琴的字画,曲曲绕绕的是黄土坡上的大风,挟裹着天地的阴阳晦明,凭虚构象,取物摹形,方圆刚柔,刚健婀娜,在当代的艺坛颇显其重要的位置与实力。  张改琴的画,基本是陇东陇西无尽的山色沟壑,田垅人家,我能在那朝云出岫、青青苍苍之间听到山的回响。她的山水,有细节,有筋节,也有一个大背景。如果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