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下面结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    就当前我国德育的现状,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及原因分析
  首先,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要求存在着偏差,影响了德育的实效。由于这种偏差,特别是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只起到“复印机”的作用,即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学生,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了。实际上,教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打的是“空对空”导弹。而学生面对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们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因此,学生往往是为应付考试而听课,而去背背那些条条杠杠。这些“道德理论”并没有对他们的思想进步起多大作用,一旦考试完了,这些“理论”在他们的脑子中也就荡然无存了。
  其次,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规律存在着偏差,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你说我听”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重理论说教,轻耐心疏导;重集体教育,轻个别引导的现象,导致语文课太空、太高、太干、太假。于是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老师讲的和社会现实是两回事,若按老师讲的去做,到社会上就寸步难行”。应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最后,社会现实与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希望存在着偏差,弱化了德育的说服力。就当前我国德育的现状来看,呼唤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很有必要,现在的学生思想状况的总体形式不容乐观,中学生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语文课正面教育的作用。在学校中,我们总是从正面去教育和引导学生,灌输的往往是美好的理想化的东西,而当他们一旦接触到不良的落后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会觉得社会现状与自己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希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对正面的教育会产生怀疑,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思想意识。主要表现在动不动就打架斗殴,甚至逃学、出走离家。一起又一起的事件让家长们束手无策,令老师们困惑不堪。我想,具体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学生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对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陷于忧愁苦闷之中不能自拔,又不懂得寻求帮助,一味逃避困难,逃避现实,甚至过分偏激,反应过度,走向极端。如此种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损伤极大,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无益处。
  2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德育渗透的思路
  2.1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确立以体验生命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数理化学科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世俗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科学而科学”,而语文教师则不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你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可见,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是和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充满个人体验。有一名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2.2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教育性。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激励学生思想品德升华的佳句,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点拨,让学生从中感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旷达胸襟,深含思德韵味,能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溢出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表现了作者不慕虚荣,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情操。这样的文章淡泊明志,格调清新,不事喧嚣,体现出了我国文化中的天然和谐的美感和道德修养。这些千古美文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品德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这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值得我们大力宣扬。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犹如春风化雨,完全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2)借助古诗以德育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灿烂,而古诗更是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教学中利用古诗里蕴含着的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来教育学生效果非常好,有一段时间我班有不少学生将没吃完的馒头到处乱扔,看着白白的馒头被丢弃我十分心疼,早读时我将《悯农》,一诗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朗诵,事后学生的这种坏习惯改了许多;学习了李白的《行道难》结合班上有些学生厌学的现象,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只要不但追求,自己的抱负总会有实现一天。
  (3)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因此批改、评讲作文,我不仅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批改和评讲,更注重通过批改和评讲作文,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让学生通过自己写作充实学生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在教学中我根据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针对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让他们通过写作进一步去剖析,去了解,端正人生态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3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作亡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再联系到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体验,得到发展。
  (2)在学生的学法上加强引导,获取德育教育“活水”。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教师应认真研究中学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方式去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成分,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去感受德育魅力,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故,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学法,鼓励学生从德育的角度去置疑问难,竭力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和源泉,从而整合自身与文本以及作者与文本及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文本中的人物以及编者、作者的思想品德,从学法上去感受其德育内涵,使学生自然进入一片充满美好的语文氛围和思想品德的“活水圣地”之中,且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自身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养自然形成。在教育形式上应如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
  (3)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堂应注重“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4)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灌”和“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愚公移山真是愚不可及,把家一搬,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我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结果引发了一场“移山还是搬家”的讨论。最后大家取得共识:①《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它体现了一种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即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精神仍是值得学习的;②愚公搬家体现了一种针对实际机动灵活的观点,在实践中也是可取的。学生由此感受到了文章的思想美,打开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责任编辑  王昕)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初中毕业后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进一步深造,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都需要综合素质与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培养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至关重要,而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尤为重要(人与人的交往沟通都离不开阅读)。因此提高语文阅读这方面的能力迫在眉睫。笔者就当前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做了简单的分析。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学习课文《两小儿辨日》,要求学生透过书本,认识自然、探求真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初一学生好学多思,勇于探索。于是在教学中设置了“太阳何时离我们近”的讨论,.学生们积极参与、大胆质疑,表现出了优秀的思维品质,于是就形成了这篇课本剧。  第一幕  (孔子东向游历,路见两小儿辨斗。)  孔 :尔等辨斗所为何事?  一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另一儿:
期刊
摘 要: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从设计形式上看多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验证实验,,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受到限制使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为改变现状,我们选择了探索性实验为教学的突破口,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学习;实验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需要思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却更重要,实验教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特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青少年成长导向的角度,分析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思想政治课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个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中政治;辩证思维;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三个面向”、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  1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
期刊
摘 要:写作水平代表了学生语文水平,反映了其综合素养,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当然,写作教学出现了教师畏教、学生畏学的困境,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观察能力, 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仿写基本功,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的仿写,做到层层深入,还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素材库。本文从以上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水平;观察能力;仿写训练;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占了高中语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随迁子女也跟随父母到异地接受教育。在异地求学过程中,他们面临很多挑战,最为严重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异地高考。本文试在法学的视野下从异地高考谈教育公平,并结合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异地高考;高考政策;教育公平  1 流动人口和异地高考  根据人口计生委最新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其应用对教师时间、技术的要求较高、耗时耗力,学生走神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学校硬件设施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对此,为了提升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不仅要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的硬件设施;
期刊
摘 要:中考生物复习难在哪?也许大家的答案雷同:时间紧、任务重、课时少等,然而,在重重困难面前,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积极地面对,找到适合同学、便于操作、确实有效的方法才是硬道理。  关键词:中考;复习;剖析;突破  1 学生中的难点剖析  在得知生物学科作为2014中考科目之一时,我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四本生物书中感到困难的章节。通过整理和归纳,共得出9个知识块
期刊
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环境,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通过物理实验锻炼验证能力,通过分析讨论提高辩证思维,通过总结评价保证探究性学习成果。中学物理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进行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研究;实验验证  中学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环境,成为物
期刊
摘 要: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其独特的家庭结构,表现为家庭类型多元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及家庭关系与家庭观念新型化。结构决定功能。由于独生子女的单支撑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具有比多子女家庭更多的困境。面对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形,应该根据独生子女老年父母照料服务需求的特点,充分考虑到老年照料具有一定福利性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关键词:结构功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本文是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