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对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产学一体”机制下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从办学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制度保障,期望对高校实践类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产学一体;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147 — 02
在知识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和技术的结合转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学一体”的教育模式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类课程的开发。实践课程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与综合,是综合性、结论性的课程。高水准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学团队”作为教学的主体设计者与实施者,其在实践课程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亦是不可替代的。
1.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1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产学一体”是校企合作的深化,采取实体公司建在专业上的方式,专业负责人兼任企业总经理,实现教学和企业生产经营两手抓,促进产学研相互融合。“产学一体”的教育模式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产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文化、职业环境、先进的生产科研设备、工程师的实践经验等潜在的企业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实质性的融和,可以通过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与整合实现经验与技能的互补,提升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人才提供保障、能够在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1.2 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院校要形成独特教育、科研和服务优势,提升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创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条件必须提升教师素质,增强科研实力,产生科研成果,提高服务企业的深广度,强化服务企业的能力。组建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团队是高校培养优秀教师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激发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兴趣,挖掘其潜力。“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平台,能够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核心应为中青年教师,伴随教师各项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乃至团队的领军人物。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与特长,实现教学团队集体能力的最大值,真正实现1 1>2,有利于师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3 提升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人才〔1〕,在高等教育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今天,既需要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也需要教师了解社情、明了行业/企业需要,以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鼓励、支持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或技术研发攻关,提升业务素质,积累实务经验,硬化专业技能,成为“善思、能说、会做”的教师,彻底改变当前或多或少存在的“假鲁班教徒弟”的难堪局面。
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教学团队中,由于团队成员关系平等、各有所长,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能够有效的促进实践类课程的知识与经验的传递。
1.4 完善高校教学运行模式的需要
教研室是高校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单位,“产学一体”机制下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打破了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的教学组织模式,从依靠教师的个人能力驾驭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教学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从依靠校方单方面指导学生实践转变到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且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课程建设、教学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而实践类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除了能满足以上工作要求外,还能够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方面一展所长,使高校的运行模式更加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更加规范。
2.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2.1 在“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教育模式下,重点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可以以研究所、实验室、实训基地、校办企业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系列项目为建设平台。学校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依据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做出合理规划,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氛围中,集中精英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实践课程教学团队需要由教师、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协作。合理的团队结构对团队的发展亦十分重要,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组建精干的教学团队。同时,应构建合理的教学梯队,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突显老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2.2 选拔具有凝聚力和示范效应的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一个团队的核心是带头人,与普通的学术带头人相比较而言,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不仅是本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与技能水平,还应长期致力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懂社情、知学情,能够准确把握行业企业需求,找准专业的核心技能,治学严谨、品德高尚、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亦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有能力的团队带头人组建团队,并吸纳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教学团队。
2.3 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教学团队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对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提倡团队合作,在这样的氛围下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决策权与领导权共享,权利与义务共同承担,发挥个人在团队中的独特作用。教学团队是一个没有等级的团队,能够轻易的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与技能的共通、互补,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固然举足轻重,其他成员的地位同样不可替代,围绕“五会能力”(学会项目开发、学会集体讨论、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陈述报告、学会评估取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实现团队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3.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
教学团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有健全的制度保障。缺乏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制度体系是我国高校缺乏高水平的实践课程类教学团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应当从办学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的保障制度。
3.1 采用“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办学机制,为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办学机制的关键是抓住学校发展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培养学生具有在职场中所应有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作为根本目标。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发工程任务,在完成生产、教学、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团队在这样的真实职业环境下,能够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课程教学的需要等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实践类课程教学团队发展的平台。行业、企业专家的加盟更是给教学团队的其他成员提供了熟知社情、增长技能的良好机会,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条件。
3.2 建立有利于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考评机制
评价考核机制是影响教学团队建设发展的因素之一,高校应当充分认识教学团队的特性,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与共同目标的实现是教学团队的中要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对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绩效评价更应当变重视个人业绩考核为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并重的考核机制,由单纯的数量考核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2〕。在对教学质量的考核过程中,更加注重团队整体的教学效果,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专业的核心技能、能否适应就业岗位需要为考核点,不再针对教师个人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机制更易调动成员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成员间关系的融洽。
3.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
激励机制对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为团队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搭建良好的平台,能够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积极融入教学团队,从整体上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技能,实现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例如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的引导与指导,鼓励和支持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参与项目或技术的研发、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发表科研成果,以此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要尊重和保护教师的科研成果,穿针引线,帮助和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企业或产业的发展服务。
学校还可以从职称评聘、带头人待遇、师资培训、教学考核奖励等多方面优先考虑团队成员。例如,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对优秀的教学团队成员适当倾斜;根据团队带头人的工作业绩给予相对较高的待遇;创造并提供团队成员参加交流、培训的机会(如担任访问学者、进行短期进修、参加业务考察、项目评审、学术交流等);在教学工作的考核中,增加在教学工作的酬金部分。
4.结语
“产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亦符合时代与社会对当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我们应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与地位,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作用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将日趋明显,影响也将日趋深远。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html,2006-12-23—2009-2-13.
〔2〕 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 中国电力教育,2010,(03):14-15.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产学一体;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147 — 02
在知识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和技术的结合转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学一体”的教育模式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类课程的开发。实践课程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与综合,是综合性、结论性的课程。高水准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学团队”作为教学的主体设计者与实施者,其在实践课程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亦是不可替代的。
1.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1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产学一体”是校企合作的深化,采取实体公司建在专业上的方式,专业负责人兼任企业总经理,实现教学和企业生产经营两手抓,促进产学研相互融合。“产学一体”的教育模式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产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文化、职业环境、先进的生产科研设备、工程师的实践经验等潜在的企业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实质性的融和,可以通过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与整合实现经验与技能的互补,提升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人才提供保障、能够在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1.2 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院校要形成独特教育、科研和服务优势,提升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创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条件必须提升教师素质,增强科研实力,产生科研成果,提高服务企业的深广度,强化服务企业的能力。组建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团队是高校培养优秀教师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激发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兴趣,挖掘其潜力。“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平台,能够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核心应为中青年教师,伴随教师各项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乃至团队的领军人物。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与特长,实现教学团队集体能力的最大值,真正实现1 1>2,有利于师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3 提升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人才〔1〕,在高等教育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今天,既需要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也需要教师了解社情、明了行业/企业需要,以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鼓励、支持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或技术研发攻关,提升业务素质,积累实务经验,硬化专业技能,成为“善思、能说、会做”的教师,彻底改变当前或多或少存在的“假鲁班教徒弟”的难堪局面。
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教学团队中,由于团队成员关系平等、各有所长,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能够有效的促进实践类课程的知识与经验的传递。
1.4 完善高校教学运行模式的需要
教研室是高校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单位,“产学一体”机制下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打破了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的教学组织模式,从依靠教师的个人能力驾驭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教学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从依靠校方单方面指导学生实践转变到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且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课程建设、教学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而实践类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除了能满足以上工作要求外,还能够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方面一展所长,使高校的运行模式更加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更加规范。
2.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2.1 在“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教育模式下,重点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可以以研究所、实验室、实训基地、校办企业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系列项目为建设平台。学校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依据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做出合理规划,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氛围中,集中精英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实践课程教学团队需要由教师、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协作。合理的团队结构对团队的发展亦十分重要,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组建精干的教学团队。同时,应构建合理的教学梯队,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突显老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2.2 选拔具有凝聚力和示范效应的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一个团队的核心是带头人,与普通的学术带头人相比较而言,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不仅是本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与技能水平,还应长期致力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懂社情、知学情,能够准确把握行业企业需求,找准专业的核心技能,治学严谨、品德高尚、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亦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有能力的团队带头人组建团队,并吸纳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教学团队。
2.3 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教学团队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对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提倡团队合作,在这样的氛围下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决策权与领导权共享,权利与义务共同承担,发挥个人在团队中的独特作用。教学团队是一个没有等级的团队,能够轻易的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与技能的共通、互补,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固然举足轻重,其他成员的地位同样不可替代,围绕“五会能力”(学会项目开发、学会集体讨论、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陈述报告、学会评估取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实现团队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3.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
教学团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有健全的制度保障。缺乏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制度体系是我国高校缺乏高水平的实践课程类教学团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应当从办学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的保障制度。
3.1 采用“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办学机制,为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办学机制的关键是抓住学校发展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培养学生具有在职场中所应有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作为根本目标。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发工程任务,在完成生产、教学、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团队在这样的真实职业环境下,能够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课程教学的需要等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实践类课程教学团队发展的平台。行业、企业专家的加盟更是给教学团队的其他成员提供了熟知社情、增长技能的良好机会,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条件。
3.2 建立有利于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考评机制
评价考核机制是影响教学团队建设发展的因素之一,高校应当充分认识教学团队的特性,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与共同目标的实现是教学团队的中要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对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绩效评价更应当变重视个人业绩考核为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并重的考核机制,由单纯的数量考核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2〕。在对教学质量的考核过程中,更加注重团队整体的教学效果,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专业的核心技能、能否适应就业岗位需要为考核点,不再针对教师个人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机制更易调动成员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成员间关系的融洽。
3.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
激励机制对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为团队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搭建良好的平台,能够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积极融入教学团队,从整体上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技能,实现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例如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的引导与指导,鼓励和支持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参与项目或技术的研发、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发表科研成果,以此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要尊重和保护教师的科研成果,穿针引线,帮助和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企业或产业的发展服务。
学校还可以从职称评聘、带头人待遇、师资培训、教学考核奖励等多方面优先考虑团队成员。例如,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对优秀的教学团队成员适当倾斜;根据团队带头人的工作业绩给予相对较高的待遇;创造并提供团队成员参加交流、培训的机会(如担任访问学者、进行短期进修、参加业务考察、项目评审、学术交流等);在教学工作的考核中,增加在教学工作的酬金部分。
4.结语
“产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亦符合时代与社会对当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我们应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与地位,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作用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将日趋明显,影响也将日趋深远。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html,2006-12-23—2009-2-13.
〔2〕 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 中国电力教育,2010,(03):14-15.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