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转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的语文学习上的"后进生"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的能力差、学习的表现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低、畏难情绪严重等。根据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表现,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后进生的转化摸索出一点粗浅的经验如下:
  一、肯定亮点,鼓励为主,激发求知欲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生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孩子心灵深处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赏识。越是后进生就可能越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充分去挖掘后进学生的自身优势,鼓励为主,激发求知欲,促其上进。
  有的后进生,字写得非常好,老师就就可以让其到黑板帮老师抄一些诗词,名言名句等,以此为突破囗,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些后进生球打得特好,老师可以说:“某某同学的球技真棒!如果你把打球的那股劲头拿来学语文,那么你的语文成绩一定跟你的球技一样棒。”这样给他们一种心理期待,他们会慢慢对语文感兴趣,喜欢学习语文。还有些后进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老师应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一些改编的课本剧。如上《窦娥冤》、《雷雨》等课文时,排演小话剧,专门找班里表现欲强的后进生,让他们分角色表演,使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的后进生胆小内向,上课不敢举手,我们更要关注和鼓励。如故意提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们以机会;请他们朗读课文,并予以赞扬;同时,还要注意表扬他们身上那些别人看来不起眼的优点,鼓励他们,给他们壮胆。总之,多关心后进生,多鼓励后进生,你的后进生就会齐头并进,成为“前进生”,成为优质生。
  二、严格要求,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要重视学习规范的教育,从习惯上加以引导,严格要求,让学生从写端正字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查字典、做好预习、写好周记、摘录名言好段、勤于朗读背诵、留心观察、勤于动笔、倾听交流、读书看报,循序渐进,教给后进生学好语文的方法,实践证明,只要放低语文学习的起点,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抓起,坚持不懈,会让后进生树立“学好语文”,“语文不难学”的信心。
  在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所有的后进生都对读书不感兴趣,甚至拿起书就头疼,然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中间的反差应当让我们的语文老师进行反思,与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读课外书只读名著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名著是经过时间的积淀而流传后代的,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后进生。而学生愿意读的一些"大俗"之作又遭到老师的禁止,久而久之学生的读书兴趣消失殆尽。其实我们大可不必非名著不读。只要不是思想不健康的作品都可以由着学生的性子去读,同时多推荐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的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例如,汪国真的《汪国真诗集》、席慕容的《席慕容文集》、刘墉的《萤窗小语》、罗兰的《罗兰小语》、甚至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后进生对一些名著难名其妙处,而一些通俗作品读多了也同样会陶冶性情、培养语感、提高语文修养。
  三、愉快作文教学,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又是后进生最头痛的;如何调动后进生的写作欲望,向来是语文老师最伤脑筋的。后进生经常在考试中不写作文,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找来后进生逐一跟他们交流,询问他们不愿写作文的真实心理。其实这些后进生形式上不愿写作,甚至厌恶写作,但其思想深处又都有盼望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为了消除后进生在写作文时的心理障碍,必须不做任何限制,让他们任意发挥,让他们写最想写的东西,并且不规定字数。这样,他们觉得写作的天地广了,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五花八门,有写父母的、有写老师的、有写同学的、甚至有后进生写到自己经常被父母老师同学看不起。虽然后进生的文笔不太好,甚至很多错别字,但是他们都有东西可写,并且字数基本都达到了一般作文的要求。提起笔有东西可写,对作文的恐惧感消失了,心理障碍也随之解除了。
  在作文的批改评讲中,对于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重视,要善于使用鼓励法,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批阅作文时,写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话。对学生作文中需要指出的缺点,也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将本来逆耳的忠言,尽可能说得顺耳些,使他们乐于接受。并且尽量将学生叫到身边,边改边对他们作出相应的指导。另外要注意抓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当中相对好的作文,修改后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在这种被鼓励、被认可中,后进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说完全调动起来了,作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老师首先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后进生的特点,研究他们心理和思想;其次要针对实際,多与后进生谈心,沟通师生的感情,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奋斗目标;再次要多鼓励少批评,以其长处来补其短处,使他们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就会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巧置情境;身临其境;直观性
赋税,这个伴随我们一生的事物,我们平日很少感到它的存在,尽管它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关系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学习中国的赋税史,以鉴古知今,把握历史未来。中国古代的赋税一般分为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以及劳役地租三种形式。劳役地租在高中教材主要表述为徭役和兵役。    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历史沿革    1 春秋时期: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春秋时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很难,甚至不喜欢学习它。作为语文教学者,我对文言文教学作了一定的探索实践,教学过程如下: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正式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同
[摘要] 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显示出逃避的态度,有的甚至被困难打倒,停滞不前,这与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挫折,没有足够的抗挫力有关,本文将从挫折的概念入手,探讨一下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合挫折教育,  [关键词] 中学体育;挫折教育    现在许多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大都被当成王子、公主,受到家庭成员的百般呵护与照顾,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依赖性强,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 管理 策略  在现代幼儿园的管理中,管理者思考的应是如何让教师创造性地工作,教师要怎样才能进行创造性地工作,管理者的视角已从“物”“事”的管理转为“人”的管理,关注的是教师的需要与发展。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师管理的核心目标,注重内在的激励和满足,才能真正创设一个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环境和氛围,使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针对新时期幼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提出注重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和针对性等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问题对策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现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发达的科技带来了交流的便捷,并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一、培养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许多地理知识,也可以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同时,还可以找出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够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转换自如,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要求①。《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
[摘要]本文试以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就如何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推广新课程实施中,发掘利用校外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求对今后新课程改革中校外资源开发利用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校外资源;开发利用    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校外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而且具有开放性,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改造适宜创新的教学内容;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和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评价等五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识 创新能力 培养  在小学数学学科
【摘要】幼儿教育通过自主探索与实践,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幼儿自主探索必须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快乐操作等种种手段,加强幼儿教育,以动口、动脑、动手的三位一体方式完成对幼儿的启发和引导,从而激发幼儿的自我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创新能力    创新作为一种素质,一种精神,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具有浓烈探索色彩的活动,已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涉略各个领域。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