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17-01
考! 考! 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了让学生拿到好的成绩!许多学校将在考试前两周定为复习周。长时间的数学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数学复习课里的概念是简单重复而且十分枯燥和低效的。每天学生除了做试卷,剩下的时间就是听老师评讲试卷,老师讲到嘶声力竭,学生听到疲倦不堪,效果不言而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是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使课堂教学往后进行,不动情感的努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事实确实如此!因此,我改变了复习的策略,选择了教师“退居二线”,学生走上“舞台”的模式。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顾名思义——复习,就是重复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既然是学过的东西,我们当老师的更应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的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优等生作为该组的小组长,评讲试卷就由这十位小组长(大约一对三的模式)给组员们评讲。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对扶差起非常大的作用。如:2/5=( )/25=( )÷15=( )(填小数)=( )%;( )的20%是4;80的1/4是( );比40多25%的数是( );60比( )少40%等等这些基础的知识,是六年级考试必考的题型,相信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讲过不少于十次,教师嘴皮都说破了,中上生会产生厌倦情绪,而后进生,听了那么多次还是不会,证明他们对这方面也不感兴趣。正所谓“学生虐我千万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也是徒劳!但通过分组学习,组员讨论、交流,有时小组长还会出些有针对性的相关知识点给组员做,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手把手地教,使其把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比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咆哮收到的效果好得多了。当然,复習阶段也应坚持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才能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数在学生心中所占的分量是相当大的,在他的幼小心灵里,读书似乎就是为了那个“分数”。因此,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因人而异采取恰当的评改方法。例如:对作业不过关,试卷成绩不理想,分数较低的学生可暂不打分,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给他们一个弥补的过程,给他们一次进步的机会,让他们重做后再给一个满意的分数,多点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同样能得高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二)注重练习的设计与训练
数学复习课中的练习,更要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遵循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原则,创设多元发展的格局,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尖子生吃得饱,后进生消化,中等生“解渴”。若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放在首位,效果会事半功倍。如在复习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这类题型,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六(9)班有20个男生,女生比男生多25%,女生有( )个。
(2)六(9)班有20个男生,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 )个。
(3)六(9)班有20个男生,女生比男生少1/5,女生有( )个。
(4)六(9)班有20个男生,男生比女生少1/5,女生有( )个。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其实易错。虽然问题都一样,但单位“1”不同,所列的式子也不同。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掌握了解题的规律,思路清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练习不仅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之一,也是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它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不做练习,等于经宝山不采宝。”可见练习对于数学来说是何等重要。
三、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养成好的习惯
成功的教育应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
(一)对一堂课、一个单元的内容,讲完之后,要教育和训练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检查和评价,而是要养成自己主动地质疑问难、查漏补缺,内化知识,自己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习惯。例如:检查自己对要记的一些概念、法则、公式等等,是否已经熟记?又如: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复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需要不断整理,内化知识,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时多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并总结归纳,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分类方面的总结。第一类: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第二类:求甲数是/占/相当于乙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甲数÷乙数);第三类:已知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甲数(用除法,或用方程解);第四类:求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相差数÷单位“1”=多出的分率);第五类: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单位“1”已知用乘法);第六类: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单位“1”未知,用除法,还可以用方程解);第七类:分数、百分数混合应用题;第八类:求百分率;第九类:按比分配;第十类:折扣、利率。
学会归纳总结,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推理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不能以无所谓消耗师生的时间为代价。我们应变传统的单向传授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多感官协同的思维活动;变单一的讲授为生动多样的讨论交流形式。这样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主学习的掌握,更是一种成功感的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高效复习的关键,所以教师“退居二线”,学生走上“舞台”,也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
考! 考! 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了让学生拿到好的成绩!许多学校将在考试前两周定为复习周。长时间的数学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数学复习课里的概念是简单重复而且十分枯燥和低效的。每天学生除了做试卷,剩下的时间就是听老师评讲试卷,老师讲到嘶声力竭,学生听到疲倦不堪,效果不言而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是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使课堂教学往后进行,不动情感的努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事实确实如此!因此,我改变了复习的策略,选择了教师“退居二线”,学生走上“舞台”的模式。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顾名思义——复习,就是重复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既然是学过的东西,我们当老师的更应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的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优等生作为该组的小组长,评讲试卷就由这十位小组长(大约一对三的模式)给组员们评讲。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对扶差起非常大的作用。如:2/5=( )/25=( )÷15=( )(填小数)=( )%;( )的20%是4;80的1/4是( );比40多25%的数是( );60比( )少40%等等这些基础的知识,是六年级考试必考的题型,相信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讲过不少于十次,教师嘴皮都说破了,中上生会产生厌倦情绪,而后进生,听了那么多次还是不会,证明他们对这方面也不感兴趣。正所谓“学生虐我千万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也是徒劳!但通过分组学习,组员讨论、交流,有时小组长还会出些有针对性的相关知识点给组员做,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手把手地教,使其把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比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咆哮收到的效果好得多了。当然,复習阶段也应坚持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才能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数在学生心中所占的分量是相当大的,在他的幼小心灵里,读书似乎就是为了那个“分数”。因此,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因人而异采取恰当的评改方法。例如:对作业不过关,试卷成绩不理想,分数较低的学生可暂不打分,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给他们一个弥补的过程,给他们一次进步的机会,让他们重做后再给一个满意的分数,多点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同样能得高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二)注重练习的设计与训练
数学复习课中的练习,更要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遵循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原则,创设多元发展的格局,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尖子生吃得饱,后进生消化,中等生“解渴”。若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放在首位,效果会事半功倍。如在复习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这类题型,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六(9)班有20个男生,女生比男生多25%,女生有( )个。
(2)六(9)班有20个男生,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 )个。
(3)六(9)班有20个男生,女生比男生少1/5,女生有( )个。
(4)六(9)班有20个男生,男生比女生少1/5,女生有( )个。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其实易错。虽然问题都一样,但单位“1”不同,所列的式子也不同。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掌握了解题的规律,思路清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练习不仅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之一,也是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它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不做练习,等于经宝山不采宝。”可见练习对于数学来说是何等重要。
三、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养成好的习惯
成功的教育应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
(一)对一堂课、一个单元的内容,讲完之后,要教育和训练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检查和评价,而是要养成自己主动地质疑问难、查漏补缺,内化知识,自己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习惯。例如:检查自己对要记的一些概念、法则、公式等等,是否已经熟记?又如: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复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需要不断整理,内化知识,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时多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并总结归纳,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分类方面的总结。第一类: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第二类:求甲数是/占/相当于乙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甲数÷乙数);第三类:已知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甲数(用除法,或用方程解);第四类:求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相差数÷单位“1”=多出的分率);第五类: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单位“1”已知用乘法);第六类: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单位“1”未知,用除法,还可以用方程解);第七类:分数、百分数混合应用题;第八类:求百分率;第九类:按比分配;第十类:折扣、利率。
学会归纳总结,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推理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不能以无所谓消耗师生的时间为代价。我们应变传统的单向传授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多感官协同的思维活动;变单一的讲授为生动多样的讨论交流形式。这样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主学习的掌握,更是一种成功感的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高效复习的关键,所以教师“退居二线”,学生走上“舞台”,也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