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老师做好表率,合理使用普通话,激发学生兴趣,爱上朗读这门艺术,目标定位适度,循序渐进地推进,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关键词】
表率 艺术 适度 情境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中都有这一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而易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
身处农村小学执教的我,倍感此项工作任务之艰巨,学生普遍受大环境的影响,与人交流都习惯使用方言,普通话表达能力很差,尤其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分不清。试想,学生连字音都读不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其朗读水平呢?这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一直在摸索,总结起来有这几点的认识:
一、老师做好表率,合理使用普通话
特定的环境提特殊的要求,我平时教学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让学生在任何场合都尽量使用普通话,从根本做起。同时,老师的表率作用要发挥起来,确保老師在任何场合都能做好榜样作用,远离方言,正确合理地使用普通话,耳濡目染,相信每一位学生也会尽心尽力地学习。而在学生间则开展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让人人都重视起来,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校园内外都坚持使用普通话。还要经常开展听、说普通话比赛活动,比一比谁今天在学校说的、听到的都是普通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相信在这样大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就不难提高了,换而言之朗读水平想不提高也难了。
二、激发学生兴趣,爱上朗读这门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培养兴趣则是每位老师感到头疼的话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过朗读这关。正所谓“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精髓。其次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技巧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给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爱上朗读这门艺术。总之,只有让学生爱上朗读他们才能真正翱翔于语文学科。
三、目标定位适度,循序渐进地推进
在学习课文的不同阶段,要对学生提不同的朗读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放声读,也可低声读,不加限制,只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而再读课文时,就要求每一位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最后在讲解过后,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带着感情去读。应该是难过、高兴,还是喜悦、愉快,学生此时心中有数。这样有的放矢地指导朗读,学生朗读水平提高会很快,还不会感到吃力。且还要帮助学生定好朗读基调。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文章,反映的思想感情不同,它们的朗读基调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基调。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四、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习朗读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好的情境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那样老师再指导朗读便会得心应手。
写人物的文章,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或崇高思想品德教育。朗读时,就要把握住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人物情感。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而当同学们真正了解邓小平爷爷之后,必然会对这位伟人肃然起敬,然后再读到伟人离我们而去时定会有说不出的悲痛,也会真的不舍伟人的离去,这个时候孩子就能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全部流露出来,此时再指导朗读已是水到渠成。再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回忆一下自己打抱不平、身处困境时的情景,这样再学习课文时对司马迁的处境才能更加同情,从而达到真正指导朗读的效果。而且在特定的课文中还要设计一些让学生可以上台表演的机会来指导朗读,比如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这样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写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借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给学生定的朗读基调是要读出“美”“自豪”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类文章的朗读基调,在学生朗读时,我总是设法配上与之相应的乐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五、开展评价机制,达到共同提高
合理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能发现学生朗读方面的闪光点,抓住学生在朗读时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字把握得很到位也要由衷地对孩子予以表扬。且要向其他同学推荐,多以鼓励为主,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而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合理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平时教学中我还通过竞赛方式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由要求孩子读变成孩子要求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柱,只有每位教师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再科学地进行训练提升,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朗读带来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钱吕明.语文意识培养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2004(8)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老师做好表率,合理使用普通话,激发学生兴趣,爱上朗读这门艺术,目标定位适度,循序渐进地推进,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关键词】
表率 艺术 适度 情境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中都有这一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而易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
身处农村小学执教的我,倍感此项工作任务之艰巨,学生普遍受大环境的影响,与人交流都习惯使用方言,普通话表达能力很差,尤其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分不清。试想,学生连字音都读不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其朗读水平呢?这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一直在摸索,总结起来有这几点的认识:
一、老师做好表率,合理使用普通话
特定的环境提特殊的要求,我平时教学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让学生在任何场合都尽量使用普通话,从根本做起。同时,老师的表率作用要发挥起来,确保老師在任何场合都能做好榜样作用,远离方言,正确合理地使用普通话,耳濡目染,相信每一位学生也会尽心尽力地学习。而在学生间则开展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让人人都重视起来,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校园内外都坚持使用普通话。还要经常开展听、说普通话比赛活动,比一比谁今天在学校说的、听到的都是普通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相信在这样大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就不难提高了,换而言之朗读水平想不提高也难了。
二、激发学生兴趣,爱上朗读这门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培养兴趣则是每位老师感到头疼的话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过朗读这关。正所谓“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精髓。其次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技巧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给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爱上朗读这门艺术。总之,只有让学生爱上朗读他们才能真正翱翔于语文学科。
三、目标定位适度,循序渐进地推进
在学习课文的不同阶段,要对学生提不同的朗读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放声读,也可低声读,不加限制,只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而再读课文时,就要求每一位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最后在讲解过后,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带着感情去读。应该是难过、高兴,还是喜悦、愉快,学生此时心中有数。这样有的放矢地指导朗读,学生朗读水平提高会很快,还不会感到吃力。且还要帮助学生定好朗读基调。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文章,反映的思想感情不同,它们的朗读基调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基调。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四、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习朗读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好的情境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那样老师再指导朗读便会得心应手。
写人物的文章,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或崇高思想品德教育。朗读时,就要把握住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人物情感。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而当同学们真正了解邓小平爷爷之后,必然会对这位伟人肃然起敬,然后再读到伟人离我们而去时定会有说不出的悲痛,也会真的不舍伟人的离去,这个时候孩子就能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全部流露出来,此时再指导朗读已是水到渠成。再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回忆一下自己打抱不平、身处困境时的情景,这样再学习课文时对司马迁的处境才能更加同情,从而达到真正指导朗读的效果。而且在特定的课文中还要设计一些让学生可以上台表演的机会来指导朗读,比如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这样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写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借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给学生定的朗读基调是要读出“美”“自豪”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类文章的朗读基调,在学生朗读时,我总是设法配上与之相应的乐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五、开展评价机制,达到共同提高
合理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能发现学生朗读方面的闪光点,抓住学生在朗读时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字把握得很到位也要由衷地对孩子予以表扬。且要向其他同学推荐,多以鼓励为主,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而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合理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平时教学中我还通过竞赛方式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由要求孩子读变成孩子要求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柱,只有每位教师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再科学地进行训练提升,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朗读带来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钱吕明.语文意识培养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