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代简牍墨迹的发现,对当代的简牍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云梦睡虎地》为例介绍了简牍书法的历史、简牍文字的书写特点、独特的形体结构和简牍文字运笔等。从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总结并从三方面阐述简牍书法艺术。首先,对简牍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一是要了解简牍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据的地位。二是它使人们认识了中国民间书法在书法史上的作用。其次,简牍书法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本书写技能。学习简牍书法既要具备篆、隶的基本功,也要对行草书有一定的书写技能。最后,学习简牍书法艺术的方法问题。找出简牍特有规律,在书写过程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云梦睡虎地;简牍;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58-02
【作者简介】苏杰,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南京,210024)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震动学术界、书法界有两件大事:一为甲骨文的发现;一为汉晋简牍的出土及公之于众。何为简牍?其实,简牍是一种主要以竹木为材料记录文字的工具,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是中国文字书写的主要形式。古今书法家研究书法艺术,凡要追溯源流,就必须研究秦汉书法,寻求当时的墨迹。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秦和西汉时期的刻石,经过朱丹镌刻,更因年久剥落残缺,皆已面目不清。宋代米元章说:“余阅书白首,无谓遗墨。”去古不远的书家尚难见到魏晋以前的墨迹,后人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这样,秦汉简牍墨迹的发现更显得珍贵,简牍墨迹对于我国的书法研究也十分重要。
东汉许慎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说明当时小篆并存的还有大篆、鸟虫书、隶书等各体。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秦代书迹,有刻石、简册、刻符、瓦当、玺印、陶文、权量诏版文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芝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种。相传是秦丞相李斯的手笔,属当时官方的标准字体。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部睡虎地墓地出土了一批秦始皇时期的简册,其书体可以说是秦隶的典型。这些秦人的墨迹中虽然还保留了篆书的痕迹,但基本上已是隶书。这些竹简长23.1厘米~27.8厘米,宽0.5厘米~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等十部分内容。
《云梦睡虎地秦简》简文均用墨书,字体是一种新生的书体,字径最大不过二分,书写工整严谨,结体端秀,笔画浑厚朴茂,极为可观。此简文字的书写特点是:长简直书到底,也有个别篇章分上下两段,甚至分五段书写的。其字形方正、长方、扁方不一;笔画则肥、瘦、刚、柔相互为用,气势纵横奔放,浑厚凝重,变化多姿。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点画有明显起伏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波势已初具后来汉隶的笔势(见图一)。
《云梦睡虎地秦简》开始反映出毛笔运动的丰富性。汉代隶书中的掠笔、波挑、不同姿态的点等笔法在秦隶中都已出现,笔画间的牵带产生了明显的动感,所有这些使得书法的意趣丰富了,笔法的内涵深化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在秦简中常常看到横画的倾斜,整排的文字在书写时出现了统一的左低右高(有时则是左高右低)的动势,其中尤以《编年记》《法律问答》为典型,倾斜往往朝着一个方向,节奏明快而有起伏,这是书写者生理动作的反应。左低右高的欹侧之势后来成为中国书法中草书、行书、楷书的普遍规律,而这种后世书法的重要法则在秦隶中已经显示出来。《云梦睡虎地秦简》尽管有它独特的形体结构和运笔方式,但其渊源依然有迹可循。它是由篆书和秦隶演化而来。篆书的用笔较为单纯,只有落笔藏锋、收笔回锋、中锋行笔一种,所以线条只能平稳延伸,粗细均匀,没有顿挫提按、抑扬使转的节奏感。康有为指出:“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
那么,如何学习简牍书法艺术呢?现仅笔者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简述如下。
首先,对简牍需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要了解简牍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据的地位。简牍不仅填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空白,而且对研究中国书法书体演变至为重要。另一方面,它使人们认识了中国民间书法在书法史上的作用,也是推动书法艺术的强大动力。从现存较早的民间书法墨迹来看,有战国时期的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竹简等。如居延汉简、流沙坠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隋人写经和数量众多唐人写经,敦煌经卷中大量无名氏手迹,无不是书法珍品。这些无名氏书家,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代民间书法概论》的评价颇有见地:“质朴浩瀚和源远流长的民间书法是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虽然她曾经历宋、元、明三代的低潮时期,但一经被人发现,她又以那顽强的生命力发放无比的异彩。就整个书法发展史来说,她对促进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的繁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容泯灭的……”简牍墨迹是民间书法的典范,为开创新一代书风做出了贡献。
简牍书法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本书写技能。学习简牍书法既要具备篆、隶的基本功,也要对行草书有一定的书写技能。简牍中流派众多,篆、隶、真、行、草各体兼备。它既承接秦代篆书遗意,又为奠定汉代隶书的形成真、行、草书开了先河。在纷繁的简牍墨迹中,各种笔法也都已孕育齐备。所以学习者不了解各种笔法,怎么能够将简牍贯通于整个书法。
学习简牍书法艺术,也需要注意学习方法。学习简牍书法与学习其他碑帖一样,需要采取临帖、背贴、读帖、习作等几个步骤进行。对简牍特点的认识要着重体会其笔法、笔意和笔势,找出简牍特有规律,并在书写过程中相机运用。
对临简牍,要求达到与原迹形似,形似是指从运笔、形体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相似度。初临简牍不要太快,重点留意点画之间模仿与关系,熟能生巧后必能得心应手。对临为了形似,而背临的目的是达到神似。通过背临进一步体会和琢磨内涵,认识和理解简牍的规律性。背临简牍难度很大,因为简牍笔法和结构变化大,时篆时隶,时行时草,且大多墨迹率意急就。虽有部分规整书体,但法度并非像碑帖般严谨。因此,在研习简牍时,对临背临宜互相结合,相得益彰。
读帖也很重要,读帖就是在“对临”之外,对所学的简述要多加阅读和欣赏,品味其笔画与字形特征,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整体感,特别是其内在神韵。
简牍书法用笔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如方笔的轻移、重顿,竖笔殊长,波画的恣意飞动等。正是这些别致的笔画驱使,强化了简牍书法艺术的个性效果。简牍书法可供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对于简牍书法的特征,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汲取其精粹,而不可过分夸大和刻板仿效其特点。
【关键词】云梦睡虎地;简牍;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58-02
【作者简介】苏杰,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南京,210024)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震动学术界、书法界有两件大事:一为甲骨文的发现;一为汉晋简牍的出土及公之于众。何为简牍?其实,简牍是一种主要以竹木为材料记录文字的工具,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是中国文字书写的主要形式。古今书法家研究书法艺术,凡要追溯源流,就必须研究秦汉书法,寻求当时的墨迹。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秦和西汉时期的刻石,经过朱丹镌刻,更因年久剥落残缺,皆已面目不清。宋代米元章说:“余阅书白首,无谓遗墨。”去古不远的书家尚难见到魏晋以前的墨迹,后人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这样,秦汉简牍墨迹的发现更显得珍贵,简牍墨迹对于我国的书法研究也十分重要。
东汉许慎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说明当时小篆并存的还有大篆、鸟虫书、隶书等各体。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秦代书迹,有刻石、简册、刻符、瓦当、玺印、陶文、权量诏版文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芝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种。相传是秦丞相李斯的手笔,属当时官方的标准字体。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部睡虎地墓地出土了一批秦始皇时期的简册,其书体可以说是秦隶的典型。这些秦人的墨迹中虽然还保留了篆书的痕迹,但基本上已是隶书。这些竹简长23.1厘米~27.8厘米,宽0.5厘米~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等十部分内容。
《云梦睡虎地秦简》简文均用墨书,字体是一种新生的书体,字径最大不过二分,书写工整严谨,结体端秀,笔画浑厚朴茂,极为可观。此简文字的书写特点是:长简直书到底,也有个别篇章分上下两段,甚至分五段书写的。其字形方正、长方、扁方不一;笔画则肥、瘦、刚、柔相互为用,气势纵横奔放,浑厚凝重,变化多姿。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点画有明显起伏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波势已初具后来汉隶的笔势(见图一)。
《云梦睡虎地秦简》开始反映出毛笔运动的丰富性。汉代隶书中的掠笔、波挑、不同姿态的点等笔法在秦隶中都已出现,笔画间的牵带产生了明显的动感,所有这些使得书法的意趣丰富了,笔法的内涵深化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在秦简中常常看到横画的倾斜,整排的文字在书写时出现了统一的左低右高(有时则是左高右低)的动势,其中尤以《编年记》《法律问答》为典型,倾斜往往朝着一个方向,节奏明快而有起伏,这是书写者生理动作的反应。左低右高的欹侧之势后来成为中国书法中草书、行书、楷书的普遍规律,而这种后世书法的重要法则在秦隶中已经显示出来。《云梦睡虎地秦简》尽管有它独特的形体结构和运笔方式,但其渊源依然有迹可循。它是由篆书和秦隶演化而来。篆书的用笔较为单纯,只有落笔藏锋、收笔回锋、中锋行笔一种,所以线条只能平稳延伸,粗细均匀,没有顿挫提按、抑扬使转的节奏感。康有为指出:“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
那么,如何学习简牍书法艺术呢?现仅笔者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简述如下。
首先,对简牍需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要了解简牍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据的地位。简牍不仅填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空白,而且对研究中国书法书体演变至为重要。另一方面,它使人们认识了中国民间书法在书法史上的作用,也是推动书法艺术的强大动力。从现存较早的民间书法墨迹来看,有战国时期的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竹简等。如居延汉简、流沙坠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隋人写经和数量众多唐人写经,敦煌经卷中大量无名氏手迹,无不是书法珍品。这些无名氏书家,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代民间书法概论》的评价颇有见地:“质朴浩瀚和源远流长的民间书法是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虽然她曾经历宋、元、明三代的低潮时期,但一经被人发现,她又以那顽强的生命力发放无比的异彩。就整个书法发展史来说,她对促进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的繁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容泯灭的……”简牍墨迹是民间书法的典范,为开创新一代书风做出了贡献。
简牍书法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本书写技能。学习简牍书法既要具备篆、隶的基本功,也要对行草书有一定的书写技能。简牍中流派众多,篆、隶、真、行、草各体兼备。它既承接秦代篆书遗意,又为奠定汉代隶书的形成真、行、草书开了先河。在纷繁的简牍墨迹中,各种笔法也都已孕育齐备。所以学习者不了解各种笔法,怎么能够将简牍贯通于整个书法。
学习简牍书法艺术,也需要注意学习方法。学习简牍书法与学习其他碑帖一样,需要采取临帖、背贴、读帖、习作等几个步骤进行。对简牍特点的认识要着重体会其笔法、笔意和笔势,找出简牍特有规律,并在书写过程中相机运用。
对临简牍,要求达到与原迹形似,形似是指从运笔、形体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相似度。初临简牍不要太快,重点留意点画之间模仿与关系,熟能生巧后必能得心应手。对临为了形似,而背临的目的是达到神似。通过背临进一步体会和琢磨内涵,认识和理解简牍的规律性。背临简牍难度很大,因为简牍笔法和结构变化大,时篆时隶,时行时草,且大多墨迹率意急就。虽有部分规整书体,但法度并非像碑帖般严谨。因此,在研习简牍时,对临背临宜互相结合,相得益彰。
读帖也很重要,读帖就是在“对临”之外,对所学的简述要多加阅读和欣赏,品味其笔画与字形特征,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整体感,特别是其内在神韵。
简牍书法用笔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如方笔的轻移、重顿,竖笔殊长,波画的恣意飞动等。正是这些别致的笔画驱使,强化了简牍书法艺术的个性效果。简牍书法可供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对于简牍书法的特征,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汲取其精粹,而不可过分夸大和刻板仿效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