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的诞生因茶而起,但其发展流向却颇受自然生活、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紫砂壶早已摆脱粗陶器皿的约束而转变为具有一定价值内涵的工艺品。这一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人们普遍认为,从紫砂鼻祖供春偶然仿照银杏树的树瘤,以陶泥捏制出“树瘿壶”开始,紫砂壶的艺术特性便已脱颖而出。“树瘿壶”泥质素雅、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意趣,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成为紫砂花器的雏形和典范。
  紫砂壶造型尤为丰富,圆器、方器、花器、筋纹器等层出不穷,虽然花器只是其中之一,但其充分吸取自然生活之情趣,让艺术真正接近实际、接近地气,从而倍受人们的亲睐。同时,由于花器的诞生与紫砂壶的诞生一脉相承,它与紫砂壶历史的衍生性价值更具影响力,可以说,紫砂花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紫砂艺术的发展。因此,对于我们当代从事于紫砂壶艺创作的人员而言,了解花器、鉴赏花器、创作花器也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
  早期紫砂花器的集大成者是清代初期紫砂名家陈鸣远,其茗壶设计精妙、取材自然、刻画逼真,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誉,他将花器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作品也是历代壶艺家进行模仿和超越的经典。时至今日,花器能手不胜枚举,而当代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花器成就可谓更上一层楼,她往往深入自然界中获取灵感,巧妙构思,作品生动俱真、别树一格,带给人美不胜收的视觉和精神享受。“荷叶茶具”、“牡丹壶”、“百果壶”、“佛手壶”等都被人们誉为经典之作,以下描述的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佛手壶”(见图1)。
  佛手为一种植物,因形似竖起的佛手而得名,佛手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有“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的赞誉。佛手象征着佛的仁爱、智慧与慈悲,在旧时民间亦象征多子多福、吉祥宜子等吉祥意蕴,因而倍受人们的喜爱。以大自然中的佛手为题材而创作的“佛手壶”样式在清末年间颇多,各具特色,直到蒋蓉制作紫砂花器“佛手壶”的问世,这一样式才最终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气象。
  “佛手壶”造型生动趣味,兼容具象及意象,从自然佛手中细抓形象特征,整体效果惟妙惟肖,可谓真正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境界。壶型为一只完整的佛手形态,整体和细节均符合生态规律,仿佛是一只来自于大自然的真实的佛手跃入了人们的视线,叫人心生激动。壶身为佛手主体部分,强化与壶嘴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佛手果实状,不仅丰润饱满,更参差有致,将每一个手指形的果肉塑造得逼真鲜活,连在一起就像两只握着东西的手抱合在一起,而指尖则聚拢紧闭成壶嘴;壶把则由果实柄塑成,弯转自如、纹络清晰、枝节盘绕,至下端攀伸出一节细枝延伸在壶身上,两片硕大的绿叶连于其上,包裹着果实,显得叶子布局均匀且富于美感,叶子上细小的筋纹十分逼真,自然情趣横生;壶盖则由一整片翻卷的绿叶覆盖而成,其边沿卷曲合理、恰到好处,与壶身上装饰的正面朝上的叶子截然不同的是,此处的叶子是反面朝上,凸起的筋纹似乎还饱满水分,触摸质感极佳;盖顶塑一只完整的小佛手果实作壶钮,式样风格与壶身一致,上下对应、一大一小,对比鲜明生动。
  除了在造型上凸显生动真实外,“佛手壶”的色彩搭配也别具匠心,主体以红和绿两色构成基调,壶身、壶钮所呈现佛手果实调配成鲜亮的深红色,提升了其丰硕的质感;壶把、壶钮一侧的叶柄呈暗绿色,显现出其坚实成熟的特性;壶身贴饰的叶片、壶钮叶片则调制为鲜嫩欲滴的亮绿色,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的力量。绿叶与红果交相呼应,将大自然成熟的景象提炼在了人们面前,即使不曾身临其境,人们也能够在欣赏这把花器紫砂壶的过程中感受到源于自然的魅力,并从中领会到高于自然的情感气息。
  鉴赏这款造型生动的花器“佛手壶”,无疑是一次身心舒适的享受,作品所散发的艺术气场更值得我们借鉴。蒋蓉大师所创作的每一件花器作品无疑是其对自然事物观察入微的结果,比如“佛手壶”便栩栩如生,仿佛是一只真实的佛手定格在了时空里,只是它以紫砂材质构成的,在本质上它们皆属于自然,而花器则是大自然呈现出的最真实状态。因此,艺术创作与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构思密不可分,尤其是花器创作更讲究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在两者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便是创作的根本所在,这个平衡点需要创作者长年累月的深入观察、锻炼与尝试,从而达到花器创作“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紫砂壶一直因其大方朴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其也经常会用到多种装饰手法,如陶刻、点砂、贴塑、绞泥等。有些装饰手法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有些增加了作品轮廓线条的层次,有些则让色彩更丰富。这些装饰使人不断改变对紫砂作品的观感,玩味无穷。艺术上美有很多种,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将其简单地分为两种,即古典和现代。可能很多人在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古典必然意味着年代久远,但事实并非如此:年代久远的作品肯定
期刊
紫砂艺术发展迄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伴随其成熟和发展,人们开始在紫砂壶、器皿、杂件上署名、纪年、纪事,并融合书法、绘画、篆刻进行陶刻创作,形成了一整套兼具图腾、民俗、宗教等文化符号同时又有浓郁文人情怀的紫砂文化艺术体系。它不简单从属于任何艺术派系,而是一门以诗、词、歌赋、楹联、篆刻、印章为主题,通过正、草、隶、篆、甲骨、钟鼎、石鼓、简帛、碑帖各体书法表现墨痕、笔锋以及创作者思想的手工艺术。它以
期刊
说起佛所有人都知道,但要用语言或者形象来描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一个只有名字的概念具现出丰满的形象,全凭每个人的主观想象。如果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难免走向牵强附会、自说自话的歧路,甚至有时候会孤芳自赏,向隅而立。紫砂壶艺传承已有几百年,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紫砂艺人们总能吸收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为己所用,兼收并蓄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丰富的题材和工艺在紫砂壶上被表现出来。以
期刊
摘 要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更应重视紫砂艺术的内在美。许多紫砂壶造型都是来自艺人的匠心独运,具有独创性,个中滋味,尽在壶中。  关键词 方逸壶;工艺品;设计构想  紫砂源于宜兴,紫砂泥最早主要产自位于宜兴丁蜀古镇的黄龙山。历代艺人以自然为灵感源泉,吸收了其它传统艺术的长处。当文人的理念与紫砂艺人的技艺结合时,紫砂艺术必将
期刊
紫砂陶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紫砂壶艺、紫砂雕塑、紫砂杯艺、紫砂陶刻、紫砂金缮修补等多种手工技艺。其发展迄今约600年,理念不断得到改进,从最初以实用性为主,到后来实用性艺术性兼顾。从最初的“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到建立起完备的紫砂技艺体系,多种细分门类一起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了紫砂陶艺整体的蒸蒸日上。现代紫砂陶艺将原本对立的传统紫砂陶艺与西方陶艺,通过个性化的现代思维,突破固有创作格局,进而使二
期刊
宜兴紫砂壶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其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素雅,富有感性美和意韵美,长期享誉海内外。自问世以来,既有东坡居士“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情趣,又有曼生 “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佳话;既有顾景舟“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感慨,更有余光中“对斟两岸,品味古今”的感怀。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所写的那样:“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从艺紫砂几十年,笔者凭着对事业执着的
期刊
写意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感悟和认知,因其最契合艺术本质,故为历代大家所提倡。中国画要求用凝练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神韵。通过写意的“写”,表达作者心中源于自然但更具神韵的“意”。  历史上关于绘画中的“写”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其中的“写载其状”就是指用丹青描绘物象,关于写意的“意”,意有意象、意境、意思、意味等多个义项
期刊
紫砂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都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金石文字、书画篆刻、诗词歌赋,富有深厚的历史气息,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数百年传承,紫砂呈现出或简洁素雅,或端庄大气,或古朴浑厚,或小巧精致的不同面貌。形态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造就了紫砂艺术的气象万千。  日本的奥兰田曾就紫砂壶的造型有段文字:“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
期刊
摘 要 历代工匠运其巧思,通过篆刻、贴花、泥绘等各种工艺,琢磨精工,从而营造出器型和泥色上十足的观赏效果。“仿古如意壶”造型流畅动人,表现出生动的自然美。本文拟就“仿古如意壶”的造型和寓意予以简要赏析,旨在为更多人介绍其出类拔萃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仿古如意壶;紫砂;经典  《丁蜀镇志》载:“丁蜀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素有“陶都”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其中紫砂为世界独有。” “仿古如意壶
期刊
摘 要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吉祥文化,总能给人亲切感。在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上融入吉祥文化,体现出某种美感,也表现了某种美好愿望。紫砂“和润壶”就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人的生活理想。  关键词 紫砂;和润壶;寓意;生活理想  紫砂壶自最初的纯实用器转变为赏用两宜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在这期间,中华传统吉祥文化在紫砂壶艺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日益紧密。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