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语篇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机会,而且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境,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实施语篇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暴露出了对文本处理浅显,更多地聚焦在单词用法及句型结构等语言点上,同时在语篇阅读中设计的问题形式单一,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实效性不强,过于依赖课本后的练习等诸多问题。学生慢慢失去了语篇阅读的兴趣,导致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
本文将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Seven《Films》Reading I《Kitty’s Favourite Film Star》为例,结合任务型教学将语篇阅读分为读前活动(Pre-reading)、阅读活动(While-reading)和读后活动(Post-reading)三个阶段,探讨如何在语篇教学中挖掘文本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
1. 读前活动──创设真实语言生活情境,预测阅读活动
读前活动是语篇教学的预热阶段,教师的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通过创设真实语言生活情境,减少学生认知与语言的压力,激发学生了解语篇背景知识、预测文本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者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罗马假日》这部影片的一个片段,并与学生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 What type of film do you know?(2) Why is this film very famous? (3) Who is the lead role of this film?讓学生猜测视频中的一些信息,对奥黛丽?赫本有了初步的感知。阅读教学在真实情境和欢快气氛中开始,并直接切入主题。
接着,教师结合巨星的图片与年代绘制了一个时间轴,让学生预测她在不同的年代分别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例如,看到一位小女孩跳芭蕾舞的图片,学生猜测到她小时候喜欢跳舞,并想成为一名舞蹈者;看到一位老妇人帮助贫困儿童的场景,学生感悟到她年老后热心做慈善的事迹。预测是读前环节中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前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一定要根据阅读语篇材料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阅读效率。
2. 读中活动──合理有效设计语篇问题,培养阅读兴趣
读中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多样化,问题的难度要有梯度。合理有效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地阅读与思考,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推理和判断,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与技巧。
教师让学生读完第1至2段后,采用图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 When and where was she born?(2) What was her hobby and dream as a child? (3) What was her job before being an actress? (4) Why is she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5)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childhood and later success?
这几个问题难度系数逐步增加,前三个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文本找出答案,第四个需要学生把信息整合完整,而第五个文本中找不到,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地分析、推理,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教师在语篇教学时,应该仔细研读文本,在充分了解本班学情后,设计的任务既要有直观性的问题,也要有推理、归纳等类型的问题,并通过深挖语篇中的隐性信息,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或者小组探讨的空间。
3. 读后活动──激活加工语言输出活动,创新阅读思维
读后活动侧重语篇理解效果的检查和文本内容的巩固运用,是语言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最后一环。教师通过设计由综合性到开放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内化和吸收,帮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语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完成对文本内容梳理后,利用思维导图对语篇进行重组以及复述,设计如下:以奥黛丽·赫本这位巨星为中心点,从(1) Her brief introduction (2) Her early life (3) Her acting life (4) Her later life四个维度出发,每个维度又分成了若干具体的小点,让学生在同伴或者小组内对省略的信息进行补充、汇报。基于思维导图复述文本的任务活动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同时可以让学生反省自身的不足与错误,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激活个性化的语言输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讨论环节,教师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What made Hepburn successful?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pburn?等。教师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几个关键词(形容词或者名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对所写单词的理解,最后形成一段文字,在全班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的语篇教学强调教师要创设接近学生真实生活的语境,设计由浅入深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素养的培养,注重深挖文本内涵,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国锋.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7(03):1-6.
[3]吕国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不足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7):28-32.
[4]杨芳.基于文本解读的英语阅读课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9):53-57.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初级中学)
本文将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Seven《Films》Reading I《Kitty’s Favourite Film Star》为例,结合任务型教学将语篇阅读分为读前活动(Pre-reading)、阅读活动(While-reading)和读后活动(Post-reading)三个阶段,探讨如何在语篇教学中挖掘文本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
1. 读前活动──创设真实语言生活情境,预测阅读活动
读前活动是语篇教学的预热阶段,教师的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通过创设真实语言生活情境,减少学生认知与语言的压力,激发学生了解语篇背景知识、预测文本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者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罗马假日》这部影片的一个片段,并与学生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 What type of film do you know?(2) Why is this film very famous? (3) Who is the lead role of this film?讓学生猜测视频中的一些信息,对奥黛丽?赫本有了初步的感知。阅读教学在真实情境和欢快气氛中开始,并直接切入主题。
接着,教师结合巨星的图片与年代绘制了一个时间轴,让学生预测她在不同的年代分别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例如,看到一位小女孩跳芭蕾舞的图片,学生猜测到她小时候喜欢跳舞,并想成为一名舞蹈者;看到一位老妇人帮助贫困儿童的场景,学生感悟到她年老后热心做慈善的事迹。预测是读前环节中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前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一定要根据阅读语篇材料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阅读效率。
2. 读中活动──合理有效设计语篇问题,培养阅读兴趣
读中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多样化,问题的难度要有梯度。合理有效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地阅读与思考,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推理和判断,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与技巧。
教师让学生读完第1至2段后,采用图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 When and where was she born?(2) What was her hobby and dream as a child? (3) What was her job before being an actress? (4) Why is she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5)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childhood and later success?
这几个问题难度系数逐步增加,前三个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文本找出答案,第四个需要学生把信息整合完整,而第五个文本中找不到,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地分析、推理,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教师在语篇教学时,应该仔细研读文本,在充分了解本班学情后,设计的任务既要有直观性的问题,也要有推理、归纳等类型的问题,并通过深挖语篇中的隐性信息,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或者小组探讨的空间。
3. 读后活动──激活加工语言输出活动,创新阅读思维
读后活动侧重语篇理解效果的检查和文本内容的巩固运用,是语言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最后一环。教师通过设计由综合性到开放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内化和吸收,帮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语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完成对文本内容梳理后,利用思维导图对语篇进行重组以及复述,设计如下:以奥黛丽·赫本这位巨星为中心点,从(1) Her brief introduction (2) Her early life (3) Her acting life (4) Her later life四个维度出发,每个维度又分成了若干具体的小点,让学生在同伴或者小组内对省略的信息进行补充、汇报。基于思维导图复述文本的任务活动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同时可以让学生反省自身的不足与错误,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激活个性化的语言输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讨论环节,教师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What made Hepburn successful?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pburn?等。教师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几个关键词(形容词或者名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对所写单词的理解,最后形成一段文字,在全班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的语篇教学强调教师要创设接近学生真实生活的语境,设计由浅入深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素养的培养,注重深挖文本内涵,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国锋.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7(03):1-6.
[3]吕国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不足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7):28-32.
[4]杨芳.基于文本解读的英语阅读课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9):53-57.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