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性高校转型发展学院培养实用性人才,这是政策导向,更是地方性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地方性艺术类本科高等院校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专心发展进行思考:解决科学定位的问题;加强内涵建设;增强特色办学。从现实情况考虑,探索解决民办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困难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转型发展;文化;艺术
2014年5月,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成功通过国家教育部转设验收,转设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为绵阳首个转设成功民办独立本科院校,转设成功后面临着人才培養模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此三项重大任务的的交叉点在于地方性高等院校,特别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这样的新建立、地方性、行业性、民办本科高等院校,面临着在中国现代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的问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根据著名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些年来发布的报告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将达到一亿四千二百万,若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进一步得以升级,接下来国家人才缺口达到两千四百万。近年来本科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在扩大,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却陷入了发展困境。地方性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毕业逐步显现出“三低”现象: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就业率低。
中国本科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985”、“211”等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相对比较明确,地方型艺术类高等院校发展尤其令人堪忧,艺考热度正在慢慢退去,民办艺术院校的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等。更严重的是为了达到国家教育部办学要求,甚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采取带有补偿性质的“追赶式”扩张发展,或无视教学定位和质量,只做“表面文章”。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就要求教育家办学,企业家支持,把民办高等教育真正做成“非盈利公益机构”。“转型可以解决社会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不满意的问题;解决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弱的问题;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招生难问题。转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所以地方性本科高等院必须进行转型发展,这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研究如何科学合理的转型。
一、解决科学定位的问题。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四川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着重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基层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文化艺术人才。要落实这个定位,就要做好与地方经济对接,与培养规格对接,与行业岗位需求对接,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改革就是培养学生上岗的职业核心能力,近年来,我院推行“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优、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会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
二、加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内涵建设。俗话说“大学非大楼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升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办好一所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全国首个文化艺术学院,应强化文化引领,推动大学形成文化育人之风、展现独特人文之美、增加文化积淀树立。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把握根本方向,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内在机制,激发内在动力,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制度、学风、硬件等方面的大力建设,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双师型”人才、精品课程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开设青年教师讲堂,锻炼、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专业学科领军人才。
三、增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特色办学。办学特色就是办受社会欢迎的专业,有实际人才需求的专业。继续发扬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优秀教学特色,教学与实践结合,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实训基地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展览、演出,在灾后文化重建中发挥我院应有的作用。继续深化多渠道、多层面的联合办学机制,开发国外著名艺术大学的留学项目、教学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蒙文学艺术馆、实验剧团、演出公司等为平台,进行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交流、对话、合作,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打造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公信力。
作为文化艺术类民办本科高校,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其生存发展、特色办学的内在诉求。在学院领导的带领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学院成功转设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转型发展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向应用型技术人才转变”的成功案例,转型发展让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走在了全国同等高校的前面。
当前,我国民办艺术类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关键转型期,艺术类高等院校应该牢牢的抓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良好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按照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必须,三个结合”要求,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培养实用性人才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张应强 ,《江苏高教》,2014-11-05.
[2]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曲殿彬; 赵玉石,《中国高等教育》,2014-06-18.
【关键字】:转型发展;文化;艺术
2014年5月,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成功通过国家教育部转设验收,转设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为绵阳首个转设成功民办独立本科院校,转设成功后面临着人才培養模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此三项重大任务的的交叉点在于地方性高等院校,特别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这样的新建立、地方性、行业性、民办本科高等院校,面临着在中国现代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的问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根据著名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些年来发布的报告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将达到一亿四千二百万,若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进一步得以升级,接下来国家人才缺口达到两千四百万。近年来本科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在扩大,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却陷入了发展困境。地方性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毕业逐步显现出“三低”现象: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就业率低。
中国本科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985”、“211”等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相对比较明确,地方型艺术类高等院校发展尤其令人堪忧,艺考热度正在慢慢退去,民办艺术院校的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等。更严重的是为了达到国家教育部办学要求,甚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采取带有补偿性质的“追赶式”扩张发展,或无视教学定位和质量,只做“表面文章”。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就要求教育家办学,企业家支持,把民办高等教育真正做成“非盈利公益机构”。“转型可以解决社会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不满意的问题;解决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弱的问题;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招生难问题。转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所以地方性本科高等院必须进行转型发展,这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研究如何科学合理的转型。
一、解决科学定位的问题。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四川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着重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基层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文化艺术人才。要落实这个定位,就要做好与地方经济对接,与培养规格对接,与行业岗位需求对接,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改革就是培养学生上岗的职业核心能力,近年来,我院推行“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优、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会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
二、加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内涵建设。俗话说“大学非大楼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升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办好一所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全国首个文化艺术学院,应强化文化引领,推动大学形成文化育人之风、展现独特人文之美、增加文化积淀树立。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把握根本方向,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内在机制,激发内在动力,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制度、学风、硬件等方面的大力建设,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双师型”人才、精品课程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开设青年教师讲堂,锻炼、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专业学科领军人才。
三、增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特色办学。办学特色就是办受社会欢迎的专业,有实际人才需求的专业。继续发扬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优秀教学特色,教学与实践结合,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实训基地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展览、演出,在灾后文化重建中发挥我院应有的作用。继续深化多渠道、多层面的联合办学机制,开发国外著名艺术大学的留学项目、教学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蒙文学艺术馆、实验剧团、演出公司等为平台,进行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交流、对话、合作,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打造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公信力。
作为文化艺术类民办本科高校,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其生存发展、特色办学的内在诉求。在学院领导的带领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学院成功转设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转型发展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向应用型技术人才转变”的成功案例,转型发展让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走在了全国同等高校的前面。
当前,我国民办艺术类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关键转型期,艺术类高等院校应该牢牢的抓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良好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按照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必须,三个结合”要求,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培养实用性人才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张应强 ,《江苏高教》,2014-11-05.
[2]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曲殿彬; 赵玉石,《中国高等教育》,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