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岩的艺术人生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ihui1986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松岩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教育家、著作家,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先生学画,早年启蒙于贾羲民先生,曾先后受教于吴镜汀、溥松窗、白雪石先生学习传统国画山水,并在国立北平艺专得到近代画家黄宾虹、胡佩衡、秦仲文、李智超、田世光诸先生的指导。早年通过精研古法,他的作品兼融南北、多法具备,画面精谨又不失洒脱,气度雍容而颇具雅逸,呈现出文人画风貌;继而通过大量写生,以北京名胜尤其是以北方长城关隘为创作主题,逐渐形成古法参今法,师造化创新意,浑厚兼清新的风格;年逾八秩之后,笔墨更趋浓重而生动,常有泼墨泼彩、气势恢宏之作问世,笔老墨秀。
  中国画历经千年,流传有序,从未间断。但自20世纪初,主张国画改良观和美术革命论者提倡以西画写实主义革中国画的命,围绕中国画的继承与摒弃的辩论日趋激烈。松岩先生正在此时就读于艺专国画系,他作为学生中的代表人物,旗帜鲜明地表明要敬畏传统、坚守传统的观点。1920年至1926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松风画会”相继成立。这些坚持传统的画会组织,会同当时在北平的国立北平艺专和京华美专等专业美术院校,团结了有着相同主张的京津地区书画名家,为弘扬中国画传统进行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画坛流派——京津画派。松岩先生当时还是学生,他的老师们是京津画派的创始者,从辈分上论,他是京津画派的第一代传人。在艺专上课之余,他还坚持在雪庐画社和四友画社学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他主办的“临大八班国画系一年级师生画展”和连续三年“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在中山公园主办的“研社画展”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1957年,在美术界传统与反传统激烈论战的背景下,北京画界老画家在荣宝斋召开座谈会,松岩先生是出席会议最年轻的,他在会上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传统国画。不久,文化部召开了国画座谈会,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学者,他在会上发言,反对“中国画学颓败”之说,在画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京津画派重视写生,主张“师万物造化而创新意”,提倡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创作新的主题、发展新的技法、描绘新的生活。松岩先生也积极投入以自然为师的热潮。他走遍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写生素材,以他深厚的传统功力为基础,借鉴了西画光影理论,观察自然风景四时变化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面目一新的作品。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松风咽夜泉》《我喜十渡山和水》《景山春色》《忆写三峡》《居庸叠翠》《登泰山而小天下》《井冈山奇虹峡》等等。从这些作品的笔墨技法可以看出他贯彻了京津画派虽以传统为基,却保持了不拘一格,以情感表现为其本质的文人画特征。刘先生以运用传统技法画长城著称于世,他笔下的长城被誉为山水画中独树一帜的精品,被誉为长城派画家。作品被选送“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美术大展”获得银奖。他画的长城组画共三套:一为师古人篇,分别用五代、南唐、宋、元、明、清等12家先贤笔法画长城,启功先生为其以十二家法长城写景题字“长城万里,祖国同春”。二为师造化篇,以古代传说为题材结合长城实景,创造出“姜女梦回长城源”等从山海关直到嘉峪关的《长城十二古迹》。《中国新闻》发表专稿说他的“《長城古迹十二景》可谓目前长城画中的精品,恐尚无出其右者。三为得心源篇,融古今笔法,写印象中长城景色,《万里长城十二景》。心源篇难名某家某法,师心纵横,不傍门户,自创其格,了无凿痕。
  刘松岩20世纪80年代,主动到东城区少年宫任美术老师。除了培育青少年学生之外,还积极开展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传统美育辛勤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退休后,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与馆员孙菊生、许林邨等老画家一起研究书画史,交流笔墨技法,集体创作,撰文研讨,赈灾义展等,为传统书画的继承发展和社会公益做了很多工作。他还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央视《夕阳红》老年课堂和铁道老年大学的教授,讲授传统山水技法。并应邀同刘凌沧、徐北汀、潘絮兹、黄均、刘炳森等先生在春明书画学校任教讲授传统国画。在教学中他创立了山水画“四步骤教学法”即一勾、二皴擦、三点染、四设色,使学生解决了初学临摹古画无从下手的困惑。他编写的《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运用了“四步骤教学法”,一版印刷十余次,并多次再版,成为人美出版社的“品牌书”而畅销。《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历代传世名作步骤图》更是运用“四步骤教学法”剖析了历代五十位名家六十幅代表作,俨然是—本中国山水画发展简史图解。
  刘松岩一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也竭尽一生之力为传统书画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做人正直善良、宽厚儒雅,淡泊名利;为艺踏实刻苦、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启功评刘松岩)。以其浩浩落落之怀,寓于笔墨之际,书画清高,品节更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其他文献
高凉,本名刘挺,广东人,客北京,别署拾梦斋主人,又号采芦道人,编剧。著有传奇剧本《洛神》《垂虹记》《拾梦斋谈曲》《拾梦斋闲话》《拾梦诗文存》《南戏声腔考》等。  师门雅集未赴遥得作业用酒钱句足成  杜门无事即天涯,忽与刘伶病不赊。典  幅青山慵问世,酒钱分半买梅花。丁酉春分后一日赴京道上  从得东君上,青山着一鞭。云肥江北水,车带岭南烟。孑影还如雁,深心渐入玄。且行春色里,旦夕作游仙。  返京道上
期刊
巴、蜀是战国时期西南地区重要的诸侯国,巴、蜀曾是两个少数民族,以四川为中心,曾创作出灿烂辉煌的巴蜀文化,其鼎盛时期是商至战国。巴蜀玺印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大致可以分两类,一是符号印,多数由具有象征性的单符号组合而成,符号在各印中频频出现,由符号组成的印章目前尚未找到解读的办法,另一类是受汉字风格影响的“田”、“日”界格印。高文、高成刚编《巴蜀铜印》为巴蜀玺印的专著,此外
期刊
碑厚重,帖灵动。碑也可以灵动,大象起舞;帖也可厚重,四两拨千斤。  先融合,后提炼。融合是不拒小流,提炼是有所取有所不取。  一帮心灵没有被污染过的人,造就了北魏刻石的辉煌。一帮被文化精密训练过的人,选择了帖学的精准。  时光让我(魏碑)体无完肤,也让我荣光焕发。  当我看到《汝南王修转塔铭》的时候,我选择阶段性近视,眼里不愿再看见第二种东西。当然,我也没有忘記在包里藏一台望远镜。  两汉砖文,薄
期刊
一、引言  上海博物馆藏明“吴门四家”之一仇英(约1502-1552)《剑阁图》,绢本设色,纵295.4厘米,横101.9厘米。描绘蜀道剑阁峥嵘,人马行旅鱼贯跋涉,盘旋山川栈道问情形。是作气势宏大,技法超绝,极具视觉冲击效果,堪称仇英山水画精工之作,很早就引起书画鉴藏界的兴趣。已知关于该画最早的详尽文字记载,是约清康熙年问吴郡吴升《大观录》卷二十《沈唐文仇四家名画·仇十洲剑阁图》轴(实际上该画的递
期刊
“渡海三家”指的是溥心畲、黄君璧、张大干,他们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流的大家。三家中,溥心畬(1896-1963)最年长,名儒,字心畬,别号西山逸士,斋名“寒玉堂”,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黄君璧(18981991)本名韫之,别名允瑄,号君翁、君璧,室名白云堂,祖籍广东省南海县。黄君璧家境富裕,其父黄仰荀喜爱画画,收藏古董字画颇丰盛,黄君璧自幼受父熏陶,颇喜观赏家中收藏字画,见纸即画。张大干(
期刊
张瑞图可谓晚明创新主义书家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书风高标独树,自成一家,其艺术风格与传统帖学经典作品拉开了较大距离。他自标新格的书法艺术及创新精神颇为后人称道,近些年来更多为人们研究及学习。有关张瑞图书法、特别是其行草书的师承及书风形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清梁巘认为“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又称“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结体方扁,一意遒厚,与世传《书谱》信笔所之如不作意者迥别,
期刊
山泉    奔湍掩映竹青青,玉质冰姿琴瑟声。  安得滔滔通大邑,出山长似在山清。    竹海    道是无私是欺世,草间斥鹦笑云鹏。  井冈万岭参天竹,尽是先躯血育成。    题山壁    战旗已卷炮声休,玉笛今吹明月楼。  我愿山魂长不泯,铮铮铁骨柱神州。    听鹂    斧凿诗成不自然,从君今始悟真诠。  愿为一鸟投林去,烧尽平生呕血篇。    春雪    东君不耐长萧索,造化真为艺术家。 
期刊
刘灿铭,1964年生,江苏靖江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姜术院副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  灿铭的书法作品,品格纯正、内涵丰富。笔者在此概略提出如下三点浅见。  其一,灿铭在师承敦煌写经基础上的书法创作,其特点是以古朴、简洁、灵动的笔法笔
期刊
张文胜,号礐庵,网名我今停杯。安徽桐城人。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现执教于韩山师范学院。  入畿西妙峰山会诸友,旧交新雨少隽耆英一宵良晤,欢若平生,别后有忆,次韵定庵己亥杂诗第二八  怜我清狂有数君,何曾天意重斯文。高高北阙霜红树,霭霭西山雪白云。  车过卢沟  斜阳影里是都门,一点鸦寒万柳髡。缓缓长车停毂处,无边烟霭下中原。  王维诗会戏赠懋公  久无消息到寒梅,岭
期刊
中国水墨画,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和中国画家写意的创作观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中国画家写意创作观的产物,是随着中国画家写意创作观的成熟而相应发展的。从中国绘画史的角度看,要说中国水墨画法是中国画表现方法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并不过分;从画家主体意识发展的角度看,也可以说它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成果。  中国画家的写意创作观,是其主体意识的集中表现。“写意”这一概念,包括“写”和“意”两个基本范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