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松岩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教育家、著作家,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先生学画,早年启蒙于贾羲民先生,曾先后受教于吴镜汀、溥松窗、白雪石先生学习传统国画山水,并在国立北平艺专得到近代画家黄宾虹、胡佩衡、秦仲文、李智超、田世光诸先生的指导。早年通过精研古法,他的作品兼融南北、多法具备,画面精谨又不失洒脱,气度雍容而颇具雅逸,呈现出文人画风貌;继而通过大量写生,以北京名胜尤其是以北方长城关隘为创作主题,逐渐形成古法参今法,师造化创新意,浑厚兼清新的风格;年逾八秩之后,笔墨更趋浓重而生动,常有泼墨泼彩、气势恢宏之作问世,笔老墨秀。
中国画历经千年,流传有序,从未间断。但自20世纪初,主张国画改良观和美术革命论者提倡以西画写实主义革中国画的命,围绕中国画的继承与摒弃的辩论日趋激烈。松岩先生正在此时就读于艺专国画系,他作为学生中的代表人物,旗帜鲜明地表明要敬畏传统、坚守传统的观点。1920年至1926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松风画会”相继成立。这些坚持传统的画会组织,会同当时在北平的国立北平艺专和京华美专等专业美术院校,团结了有着相同主张的京津地区书画名家,为弘扬中国画传统进行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画坛流派——京津画派。松岩先生当时还是学生,他的老师们是京津画派的创始者,从辈分上论,他是京津画派的第一代传人。在艺专上课之余,他还坚持在雪庐画社和四友画社学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他主办的“临大八班国画系一年级师生画展”和连续三年“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在中山公园主办的“研社画展”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1957年,在美术界传统与反传统激烈论战的背景下,北京画界老画家在荣宝斋召开座谈会,松岩先生是出席会议最年轻的,他在会上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传统国画。不久,文化部召开了国画座谈会,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学者,他在会上发言,反对“中国画学颓败”之说,在画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京津画派重视写生,主张“师万物造化而创新意”,提倡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创作新的主题、发展新的技法、描绘新的生活。松岩先生也积极投入以自然为师的热潮。他走遍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写生素材,以他深厚的传统功力为基础,借鉴了西画光影理论,观察自然风景四时变化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面目一新的作品。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松风咽夜泉》《我喜十渡山和水》《景山春色》《忆写三峡》《居庸叠翠》《登泰山而小天下》《井冈山奇虹峡》等等。从这些作品的笔墨技法可以看出他贯彻了京津画派虽以传统为基,却保持了不拘一格,以情感表现为其本质的文人画特征。刘先生以运用传统技法画长城著称于世,他笔下的长城被誉为山水画中独树一帜的精品,被誉为长城派画家。作品被选送“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美术大展”获得银奖。他画的长城组画共三套:一为师古人篇,分别用五代、南唐、宋、元、明、清等12家先贤笔法画长城,启功先生为其以十二家法长城写景题字“长城万里,祖国同春”。二为师造化篇,以古代传说为题材结合长城实景,创造出“姜女梦回长城源”等从山海关直到嘉峪关的《长城十二古迹》。《中国新闻》发表专稿说他的“《長城古迹十二景》可谓目前长城画中的精品,恐尚无出其右者。三为得心源篇,融古今笔法,写印象中长城景色,《万里长城十二景》。心源篇难名某家某法,师心纵横,不傍门户,自创其格,了无凿痕。
刘松岩20世纪80年代,主动到东城区少年宫任美术老师。除了培育青少年学生之外,还积极开展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传统美育辛勤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退休后,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与馆员孙菊生、许林邨等老画家一起研究书画史,交流笔墨技法,集体创作,撰文研讨,赈灾义展等,为传统书画的继承发展和社会公益做了很多工作。他还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央视《夕阳红》老年课堂和铁道老年大学的教授,讲授传统山水技法。并应邀同刘凌沧、徐北汀、潘絮兹、黄均、刘炳森等先生在春明书画学校任教讲授传统国画。在教学中他创立了山水画“四步骤教学法”即一勾、二皴擦、三点染、四设色,使学生解决了初学临摹古画无从下手的困惑。他编写的《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运用了“四步骤教学法”,一版印刷十余次,并多次再版,成为人美出版社的“品牌书”而畅销。《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历代传世名作步骤图》更是运用“四步骤教学法”剖析了历代五十位名家六十幅代表作,俨然是—本中国山水画发展简史图解。
刘松岩一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也竭尽一生之力为传统书画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做人正直善良、宽厚儒雅,淡泊名利;为艺踏实刻苦、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启功评刘松岩)。以其浩浩落落之怀,寓于笔墨之际,书画清高,品节更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中国画历经千年,流传有序,从未间断。但自20世纪初,主张国画改良观和美术革命论者提倡以西画写实主义革中国画的命,围绕中国画的继承与摒弃的辩论日趋激烈。松岩先生正在此时就读于艺专国画系,他作为学生中的代表人物,旗帜鲜明地表明要敬畏传统、坚守传统的观点。1920年至1926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松风画会”相继成立。这些坚持传统的画会组织,会同当时在北平的国立北平艺专和京华美专等专业美术院校,团结了有着相同主张的京津地区书画名家,为弘扬中国画传统进行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画坛流派——京津画派。松岩先生当时还是学生,他的老师们是京津画派的创始者,从辈分上论,他是京津画派的第一代传人。在艺专上课之余,他还坚持在雪庐画社和四友画社学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他主办的“临大八班国画系一年级师生画展”和连续三年“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在中山公园主办的“研社画展”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1957年,在美术界传统与反传统激烈论战的背景下,北京画界老画家在荣宝斋召开座谈会,松岩先生是出席会议最年轻的,他在会上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传统国画。不久,文化部召开了国画座谈会,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学者,他在会上发言,反对“中国画学颓败”之说,在画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京津画派重视写生,主张“师万物造化而创新意”,提倡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创作新的主题、发展新的技法、描绘新的生活。松岩先生也积极投入以自然为师的热潮。他走遍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写生素材,以他深厚的传统功力为基础,借鉴了西画光影理论,观察自然风景四时变化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面目一新的作品。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松风咽夜泉》《我喜十渡山和水》《景山春色》《忆写三峡》《居庸叠翠》《登泰山而小天下》《井冈山奇虹峡》等等。从这些作品的笔墨技法可以看出他贯彻了京津画派虽以传统为基,却保持了不拘一格,以情感表现为其本质的文人画特征。刘先生以运用传统技法画长城著称于世,他笔下的长城被誉为山水画中独树一帜的精品,被誉为长城派画家。作品被选送“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美术大展”获得银奖。他画的长城组画共三套:一为师古人篇,分别用五代、南唐、宋、元、明、清等12家先贤笔法画长城,启功先生为其以十二家法长城写景题字“长城万里,祖国同春”。二为师造化篇,以古代传说为题材结合长城实景,创造出“姜女梦回长城源”等从山海关直到嘉峪关的《长城十二古迹》。《中国新闻》发表专稿说他的“《長城古迹十二景》可谓目前长城画中的精品,恐尚无出其右者。三为得心源篇,融古今笔法,写印象中长城景色,《万里长城十二景》。心源篇难名某家某法,师心纵横,不傍门户,自创其格,了无凿痕。
刘松岩20世纪80年代,主动到东城区少年宫任美术老师。除了培育青少年学生之外,还积极开展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传统美育辛勤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退休后,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与馆员孙菊生、许林邨等老画家一起研究书画史,交流笔墨技法,集体创作,撰文研讨,赈灾义展等,为传统书画的继承发展和社会公益做了很多工作。他还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央视《夕阳红》老年课堂和铁道老年大学的教授,讲授传统山水技法。并应邀同刘凌沧、徐北汀、潘絮兹、黄均、刘炳森等先生在春明书画学校任教讲授传统国画。在教学中他创立了山水画“四步骤教学法”即一勾、二皴擦、三点染、四设色,使学生解决了初学临摹古画无从下手的困惑。他编写的《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运用了“四步骤教学法”,一版印刷十余次,并多次再版,成为人美出版社的“品牌书”而畅销。《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历代传世名作步骤图》更是运用“四步骤教学法”剖析了历代五十位名家六十幅代表作,俨然是—本中国山水画发展简史图解。
刘松岩一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也竭尽一生之力为传统书画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做人正直善良、宽厚儒雅,淡泊名利;为艺踏实刻苦、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启功评刘松岩)。以其浩浩落落之怀,寓于笔墨之际,书画清高,品节更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