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行,大家都在探索:新课标历史课程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在历史课堂中保证有效教学,从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在课堂中各自发挥作用,以图共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这一问题展开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教师经过适当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不断进行引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经历一次再发现的过程。而要完成这样的过程,首先教师必须在指导方面把好关,即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在课堂中时刻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
一、就教师而言,首先必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1、语言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语句的感染力,决定了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一句富于激情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我在上初一第一节历史课时,按照惯例不上新课,给学生分析了“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过程中,讲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学历史。从中西方的文字和性格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语言诙谐配以动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由古至今的变化,从而升华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从历史进程中去寻找真相。讲述“怎样学历史”中又可引用富于哲理性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会心的领悟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2、历史是活的,有故事性的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如何才能学好历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要能够把课本的内容背下来就能拿高分,这是历史教育的悲哀之处。怎么改变这种现状,首先从课堂做起。一堂历史课尽是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插入虚构的短剧《秦始皇微服出访记》讲述秦始皇出访一路上遇到的麻烦,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到秦统一初期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皆不统一的具体情况。用活的情节吸引学生,容易融入其中加以体会。
3、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学习质量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变换一些方式方法,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在历史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利用各种手段放映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资料,增加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我们也可以通過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保持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致,从而自主地利用生活题材学习历史。
4、假设性提问性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人都有刨根问底的天性,疑问能引起人问疑、解疑的冲动,能够激发人积极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设计疑问,把这种疑问加以转换角色,假设性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既能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历史并不遥远。例如在讲分封制提出“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广阔的土地,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班长,接手一个班级,当务之急又是什么?”转换角色,让学生更加用心地体验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官认识,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情节中。
二、就学生而言,历史需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1、参与课堂,形成自学教材的能力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通过阅读教材掌握课本知识,自编知识结构,就是自学教材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具体来说,首先历史学习中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其次,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自读教材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自编知识结构,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这也就形成了一种自学能力。
2、参与课堂,发出疑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设问能力,那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改变“问从师出”的传统做法。美国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首先消除学生怕问、不敢问的心理顾虑,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初步模仿老师提问的方法来质疑。在此基础上,开始有意识的提出有一定水平的问题。最后再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老师再作补充。譬如在学生掌握了商鞅变法后,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问题就产生了:商鞅变法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商鞅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为什么变法还能继续推行下去?这一阶段提出问题深度和难度超过了前面所有问题,体现了较高水平。
3、发挥课堂所学优势,运用自如
目前来说,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在逐步适应中提高应试能力。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甚至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一切都体现了把历史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集中反映。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2]杜映英《试谈中学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之瞻”.
[3]邓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4]孙传远《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徐慧丽《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陆俊(1986-)女,汉,江苏省常州市,本科,职称:中学二级 从事教育事业.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教师经过适当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不断进行引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经历一次再发现的过程。而要完成这样的过程,首先教师必须在指导方面把好关,即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在课堂中时刻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
一、就教师而言,首先必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1、语言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语句的感染力,决定了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一句富于激情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我在上初一第一节历史课时,按照惯例不上新课,给学生分析了“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过程中,讲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学历史。从中西方的文字和性格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语言诙谐配以动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由古至今的变化,从而升华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从历史进程中去寻找真相。讲述“怎样学历史”中又可引用富于哲理性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会心的领悟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2、历史是活的,有故事性的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如何才能学好历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要能够把课本的内容背下来就能拿高分,这是历史教育的悲哀之处。怎么改变这种现状,首先从课堂做起。一堂历史课尽是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插入虚构的短剧《秦始皇微服出访记》讲述秦始皇出访一路上遇到的麻烦,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到秦统一初期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皆不统一的具体情况。用活的情节吸引学生,容易融入其中加以体会。
3、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学习质量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变换一些方式方法,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在历史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利用各种手段放映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资料,增加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我们也可以通過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保持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致,从而自主地利用生活题材学习历史。
4、假设性提问性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人都有刨根问底的天性,疑问能引起人问疑、解疑的冲动,能够激发人积极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设计疑问,把这种疑问加以转换角色,假设性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既能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历史并不遥远。例如在讲分封制提出“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广阔的土地,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班长,接手一个班级,当务之急又是什么?”转换角色,让学生更加用心地体验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官认识,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情节中。
二、就学生而言,历史需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1、参与课堂,形成自学教材的能力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通过阅读教材掌握课本知识,自编知识结构,就是自学教材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具体来说,首先历史学习中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其次,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自读教材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自编知识结构,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这也就形成了一种自学能力。
2、参与课堂,发出疑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设问能力,那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改变“问从师出”的传统做法。美国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首先消除学生怕问、不敢问的心理顾虑,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初步模仿老师提问的方法来质疑。在此基础上,开始有意识的提出有一定水平的问题。最后再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老师再作补充。譬如在学生掌握了商鞅变法后,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问题就产生了:商鞅变法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商鞅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为什么变法还能继续推行下去?这一阶段提出问题深度和难度超过了前面所有问题,体现了较高水平。
3、发挥课堂所学优势,运用自如
目前来说,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在逐步适应中提高应试能力。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甚至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一切都体现了把历史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集中反映。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2]杜映英《试谈中学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之瞻”.
[3]邓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4]孙传远《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徐慧丽《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陆俊(1986-)女,汉,江苏省常州市,本科,职称:中学二级 从事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