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实践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对教育教学发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在部分农村初中开展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资源相对匮乏,加上有些语文教师的不重视,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便只停留在教师的口头上。为此,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认识上的误区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因循守旧多年来,由于各地初中学校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无用论”,一些教师认为开展综合实践课可有可无,且费时费力费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作用不大。因而,多数教师将综合实践课挪作他用。二是“无法论”,认为农村初中学校条件差,没办法开展综合实践课。把主要教育教学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几门“主科”成绩上,因而对那些所谓“副科”则敷衍了事,应付了之。
2.评价上观念落后平心而论,目前全国各地初中(甚至高中)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强与弱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教师职称评聘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这样的评估标准必然促使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和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实施应试教育。于是,教师们便遵循“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规律,目标瞄准能直接得分的内容,而忽视了语文综合实践,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能力的培养。
3.设备落后,资源匮乏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农村中学大多数教学条件相对较差,设备落后,资源匮乏。图书室、实验室形同虚设,多媒体教室、校园网更是可望而不可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积极性,颇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4.管理上“三点一线”现在农村初中的管理方式大多是寄宿制,几乎是全封闭管理,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践,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很无奈。学生们在校的时间大多被作业、试卷占用了,无实践的空间和时间。
二、提高认识,采取有效对策
根据目前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存在以上的问题及当前教育的大环境,要想使语文综合实践课能较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要求。实践证明,综合实践课能使语文回归生活,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关注学生心灵,能全面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的途径之一。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真正工夫在课外。综合实践课是语文联系社会与生活的纽带,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过多死气沉沉的课文讲解只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厌恶感,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是学生解除心灵禁锢的钥匙,是过分紧张学习气氛的一次放松。
2.增加投入,就在取材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对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改变当前教学设备落后的现状。面对目前农村初中教学设备资源匮乏的现状,语文教师与其抱怨,不如更新观念,擦亮眼睛,捕捉和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机会,便可平中见奇。
(1)语文实践活动不一定都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到户外。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堂,利用学校、学生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综合实践课活动。例如,面对“怎样搜集资料”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常听到有些语文教师说,我校没有网络教室,没有图书馆,怎么办?教师如能动动脑筋,就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手头上总有几本图书,可在班级创建“图书角”,积少成多后就有一定的资源可供学生搜集。“漫话探险”、“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等综合实践活动都可用上这个资源。
(2)并不是课本上所罗列的综合实践活动都非要样样开展,教师要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再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就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例如,“说不尽的桥”,农村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桥:木桥、水泥桥、石桥,大桥、小桥,拱桥、平桥,长桥、短桥,古代桥、现代桥等。
3.选好主题,确定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几个训练材料。教师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确立一个适合开展的主题。如“说不尽的桥”活动中,在大概了解各种桥后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或本村的桥梁,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构造等,写成一篇说明文。“到民间采风去”可以让学生收集本地风俗习惯的资料后编辑成文。
4.活动环节,精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投入。课前应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既有自主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有合作采集素材的过程。在上课时应多采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采集到的材料最丰富、表演最精彩等。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要好好表现得下工夫。在下工夫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增长了才干,也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5.激发兴趣,集体参与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把握好“导”的度,充分驾驭整个过程。在导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训练主题这一灵魂,作好开场、串联、总结发言和即兴点评。课后布置学生写心得体会——作文训练。有了综合实践的积累,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充满真情实感了。
6.注重评价,讲究艺术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无论学生在活动中得出怎样的结果,教师都应从各个角度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样,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学好语文的信心自然就增强。例如,在开展“漫话探险”综合实践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表扬,而对不足之处则作适当地指正。
7.注重成果,总结交流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实践者,是活动的主体,是研究结果的总结者,应让他们进行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将探究的结果撰写成文。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也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这“风景线”更加亮丽,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辛孝定.对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探究[J].考试周刊.2007.
(责任编辑韦雄)
一、认识上的误区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因循守旧多年来,由于各地初中学校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无用论”,一些教师认为开展综合实践课可有可无,且费时费力费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作用不大。因而,多数教师将综合实践课挪作他用。二是“无法论”,认为农村初中学校条件差,没办法开展综合实践课。把主要教育教学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几门“主科”成绩上,因而对那些所谓“副科”则敷衍了事,应付了之。
2.评价上观念落后平心而论,目前全国各地初中(甚至高中)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强与弱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教师职称评聘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这样的评估标准必然促使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和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实施应试教育。于是,教师们便遵循“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规律,目标瞄准能直接得分的内容,而忽视了语文综合实践,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能力的培养。
3.设备落后,资源匮乏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农村中学大多数教学条件相对较差,设备落后,资源匮乏。图书室、实验室形同虚设,多媒体教室、校园网更是可望而不可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积极性,颇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4.管理上“三点一线”现在农村初中的管理方式大多是寄宿制,几乎是全封闭管理,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践,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很无奈。学生们在校的时间大多被作业、试卷占用了,无实践的空间和时间。
二、提高认识,采取有效对策
根据目前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存在以上的问题及当前教育的大环境,要想使语文综合实践课能较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要求。实践证明,综合实践课能使语文回归生活,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关注学生心灵,能全面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的途径之一。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真正工夫在课外。综合实践课是语文联系社会与生活的纽带,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过多死气沉沉的课文讲解只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厌恶感,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是学生解除心灵禁锢的钥匙,是过分紧张学习气氛的一次放松。
2.增加投入,就在取材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对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改变当前教学设备落后的现状。面对目前农村初中教学设备资源匮乏的现状,语文教师与其抱怨,不如更新观念,擦亮眼睛,捕捉和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机会,便可平中见奇。
(1)语文实践活动不一定都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到户外。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堂,利用学校、学生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综合实践课活动。例如,面对“怎样搜集资料”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常听到有些语文教师说,我校没有网络教室,没有图书馆,怎么办?教师如能动动脑筋,就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手头上总有几本图书,可在班级创建“图书角”,积少成多后就有一定的资源可供学生搜集。“漫话探险”、“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等综合实践活动都可用上这个资源。
(2)并不是课本上所罗列的综合实践活动都非要样样开展,教师要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再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就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例如,“说不尽的桥”,农村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桥:木桥、水泥桥、石桥,大桥、小桥,拱桥、平桥,长桥、短桥,古代桥、现代桥等。
3.选好主题,确定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几个训练材料。教师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确立一个适合开展的主题。如“说不尽的桥”活动中,在大概了解各种桥后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或本村的桥梁,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构造等,写成一篇说明文。“到民间采风去”可以让学生收集本地风俗习惯的资料后编辑成文。
4.活动环节,精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投入。课前应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既有自主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有合作采集素材的过程。在上课时应多采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采集到的材料最丰富、表演最精彩等。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要好好表现得下工夫。在下工夫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增长了才干,也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5.激发兴趣,集体参与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把握好“导”的度,充分驾驭整个过程。在导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训练主题这一灵魂,作好开场、串联、总结发言和即兴点评。课后布置学生写心得体会——作文训练。有了综合实践的积累,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充满真情实感了。
6.注重评价,讲究艺术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无论学生在活动中得出怎样的结果,教师都应从各个角度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样,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学好语文的信心自然就增强。例如,在开展“漫话探险”综合实践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表扬,而对不足之处则作适当地指正。
7.注重成果,总结交流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实践者,是活动的主体,是研究结果的总结者,应让他们进行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将探究的结果撰写成文。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也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这“风景线”更加亮丽,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辛孝定.对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探究[J].考试周刊.2007.
(责任编辑韦雄)